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 面临什么样的生存现状呢? 生活压力大, 房价居高不下, 来势汹汹的限购铁闸影响了购房计划, 想要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实在太难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 也许10年之后, 我们都能住得起“未来之家”。 胡同里的改造宅
在西城区白塔寺附近, 有座老宅刚刚完成翻新改造, 虽然居住空间只有30多平米, 可它还有一个80平米的大院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老宅的命运岌岌可危。 走出老宅的人, 留住了记忆里的童年, 却留不住宅子的未来。 然而,祖祖辈辈住过的老宅, 如果都能以这样的方式保留下来, 10年之后, 你还怕自己住不起房吗?
这栋“旧貌换新颜”的宅子, 被称为白塔寺“未来之家”, 是一个位于北京旧城的智能家居实验项目。 项目启动之初, 度态建筑设计团队就已确定了 三个关键词:家、胡同、未来。
由于年久失修, 再加上凌乱的违章建筑, 老宅的面貌“惨不忍睹”, 就连砖瓦也在岁月洗礼中难敌侵蚀。
但是这些历经无数风雨的砖瓦, 却为老宅平添一份厚重陈旧之感。 这里也是历史文化保护区, 作为历史印记的所有砖木结构, 都要予以保留。
设计公司一合计, 决定尽量避免大刀阔斧的改造, 只对房屋进行必要的修缮。 违章建筑统统拆除, 以便赋予老宅新的生命。
施工过程中, 为了减少噪音污染, 尽量人工进行拆除, 以免影响邻里关系。
榫卯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精髓所在, 所以此次改造采用了定制化的榫卯家具, 一方面将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来, 另一方面也延续了老宅的古朴格调。
施工过程 30㎡的面积,本身就比较局促, 加上无法在层高上做文章, 却要开辟出一个大开间和三个独立卧室, 实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好在设计师巧妙地做了空间划分, 同时将功能间进行叠合。
在地板上铺设轮滑轨道, 让木柜灵活游走, 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需求。
室内的平面结构布局
改造完成之后, 整座建筑的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还没来得及摆设、装饰, 但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想象。 向你推荐一个省钱的方法 ↓↓↓ 那座结构方正的白色小平房, 是后期改造的厨房空间, 内部与正房相连接, 丝毫不影响生活的便利度。
正门材料采用了混搭形式, 一半玻璃一半木头, 完美地将现代气息注入到传统建筑之中。
室内装饰素雅简朴, 以纯白与原木为主题, 彰显出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态度。
功能间布局更加丰富多变, 沙发与双人床可以合在一起, 白天隐藏起来, 晚上再铺展开来。 这样一来,客厅与卧室功能合二为一, 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内嵌式电视机, 在原本就不宽裕的客厅空间里, 得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他部分用来解决储物需求。 向你推荐一个省钱的方法 ↓↓↓
将整个电视柜移至白色框架内, 就多了更改了行走动线, 而卫生间,则位于在白墙之后。
客厅的另一侧是餐厅, 地面的白线既是空间移动的站位, 又像一道划分区域的“三八线”。
办公的时候当然要有良好的采光条件, 为了改善老房子留下的弊端, 顶部还增加了一扇天窗, 整个空间瞬间亮堂起来。
餐厅旁的整体木柜, 除了满足不同体量的收纳外, 还增加了一块孔洞板, 以及一张可以伸缩的桌子。
客人来了怎么办? 没关系,将木柜同样移至白线处, 就随时变出一间单独的小卧房。
隐私方面也不用担心, 可折叠的木板也是隔断门哦! 除了各种功能的小隔间外, “未来之家”还有个宽敞的大开间, 一张大床桌,能够容纳10人左右。 闲暇的时候, 邀请几个朋友来家里聊天、轰趴, 都是不问题。
L式厨房布局,号称“黄金动线”, 也是节约空间的典范。 清一色的白, 打造出一个简洁明快的厨房空间。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 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