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陵川县城集中供热的调查报告

 理性的泯灭 2017-09-27

      张金林

      在开展的“三联一住”活动中,我联系的重点工程是县城集中供热工程,这项工程事关宜居宜业县城建设,事关民生福祉改善,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切。我深入相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听取了热源厂、供热公司两家企业负责人的详细汇报,听取了住建部门关于今年供热工作情况汇报。通过调研,对当前供热工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共同分析探讨了做好今后供热工作的建议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集中供热工程始于2008年3月,是县委、县政府为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打造生态休闲宜居县城,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工程连续实施四年多来,每年都将集中供热工程定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工程推进四年多来,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企业的全力推进和群众拥护,供热工程稳步推进,惠民效应日渐显现,社会效益更为明显,建设宜居县城基础更加坚实。

      1、集中供热覆盖面逐步扩大。为确保县城集中供热工程稳步有序快速推进,确保供热温暖惠及千家万户,按照县政府2008年第17次常务会议纪要的要求,分别成立了陵川德日升热源有限公司和陵川县昌城供热有限公司,由两家公司分别承担提供热源和和负责供热,采取政府监管、市场运作模式进行运营。陵川县城集中供热工程设计以热水作为供热源,采用两级管网一级换热的供热系统,采用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30/70℃、二次网供回水温度85/60℃的热媒参数。从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政府始终将其定为每年的重点工程,从资金上予以大力倾斜,从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从工作上不断加大力度,社会各界广泛用户支持,确保了这一工程量大,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呼声强烈的民生工程得以有序推进。截止2011年底,管网覆盖面积达到109.1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达到87.7万平方米。其中:单位覆盖面积34.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30.7万平方米;小区覆盖面积33万平方米,供热面积17.5万平方米;庭院覆盖面积41.6万平方米,供热面积39.5万平方米;供热用户达到5000余户(包括小区单元楼)。陵川也成为晋城市首家在县城向居民集中供热的县份,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

      2、回应各界呼声积极实施供热工程。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启动实施后,即刻赢得县城居民的广泛好评,对工程的实施关于了的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对因管道开挖带来的生活上的暂时不便和交通出行上的困难,群众给予极大理解和配合。县政府更是将其列为当年要为群众办的实事和重点工程,强力予以推进,形成了政府领导有力,部门推进迅速,基层协调配合,居民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有效的互动格局。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并当年竣工顺利投入运行。一期工程新建供热能力15万-20万平方米换热站7座,当年实现管网覆盖面积27.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23.5万平方米,为集中供热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县城集中供热支管网入户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是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入户的关键一年,当年敷设供热二次管网17886米,取得了管网覆盖总面积达到63.1万平方米,供热总面积48.7万平米的良好业绩。县城集中供热(二期)工程于2010年9月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新建供热能力20万平方米换热站2座,管网覆盖总面积达到83万平方米,供热总面积62.8万平方米。县城集中供热支管网工程敷设二次管网22946米,新增面积26.1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24.9万平方米。截止目前,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投资8600余万元,共修建供热能力为15-20万平方米换热站9座,总设计供热能力155万平方米,敷设供热管网60900余米。其中:完成一次管网敷设7500余米,完成二次管网敷设53400余米。管网覆盖面积达到109.1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达到87.7万平方米。其中:单位覆盖面积34.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30.7万平方米;小区覆盖面积33万平方米,供热面积17.5万平方米;庭院覆盖面积41.6万平方米,供热面积39.5万平方米;供热用户达到5000余户(包括小区单元楼)。

      3、千方百计筹措工程建设资金。要在我县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财政收入并不富裕的县份实施这样一个投资数额多,工程量大,覆盖人群广的工程,其工作难度显而易见,首要的问题就是资金缺口大,资金筹措难度大,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县政府不退却,兑现承诺不含糊,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工程如期推进。2008年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完成投资5071.23万元, 2009年支管网入户工程完成投资1168.81万元, 2010年完成投资1181.63万元, 2011年工程完成投资约1280万元。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共争取省环保资金500万元,争取省发改委煤炭资金6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政府监管还不到位。没有建立针对热源公司和供热公司的有效监管机制,没有形成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本,存在着双方在供热价格上意见不统一,有分歧,热源公司认为应该执行24元/吉焦,供热公司认为20元/吉焦较为恰当,存在着双方在技术和供热质量上扯皮现象,存在着每年采暖期结束后需要政府就价格和热源费进行协调。

      2、供热收费还不规范。一是在收费上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存在私开乱放现象。二是有些单位、个人欠交费用,态度蛮横,不但拒绝收费人员进门催缴,甚至恶意破坏供热设施。三是供热居民户在交了供热入户初装费的同时,用于二次管网和支管网入户的费用还由供热居民分摊,增加了居民负担。

      3、供热没有统一规划。几年来,县城集中供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未能按照统一规划有序进行,特别是针对庭院式住宅,没有统一的供热规划,供热公司不能主导,变成群众自发组织,自我协调,买单供暖。群众供热需求呼声高,又不能得到满足,民心工程成了烦心工程,群众有意见,社会有反响。一些单位因工程建设中涉及和群众的纠纷,就以群众接上供热来了事,导致不能分户管理。

      4、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供热工程实施以来,居民渴望集中供暖的呼声很高,社会反响也很强烈,但由于供热能力不足,换热站分布不能满足扩大供热需要,严重制约了供暖工程的快速推进。当前,在完成今年44.66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后,总供热能力将达到153万平方米,而设计供热能力为155万平方米,还远不能满足群众的供热需求。新建一个热源厂,扩大换热站分布数量,成为今后实施供热工程的首要问题。

      5、热源燃煤质量不高。热源厂使用的是15#燃煤,含硫偏高,在同行业中,我县燃煤的含硫量在4%以上,而晋城燃煤含硫量仅为0.4%。由于含硫高,锅炉及附属设备腐蚀较快,部分管道腐烂泄漏,使用寿命缩短。设备腐烂形成的维修费剧增。2012年,经过专家测算论证,1#、2#锅炉需大修,维修费用需要几百万元以上。同时,由于燃煤颗粒度不均匀,非可燃杂质较多,使单位热能耗煤量明显提高,浪费较多。

      6、燃煤缺口逐渐扩大。随着集中供暖的推进,庭院房入网的数量急剧增加,也造成耗煤增加。根据外地供暖公司和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数据,单元楼和庭院房集中供暖用煤的燃煤量是1:2,即庭院房是单元楼的2倍。庭院房浪费燃煤的原因主要是管网相对长,建筑密封相对差,墙体未做保温处理造成热损失大。由于这个原因,2011年,供热面积的平均燃煤量达到37公斤/平方米(比政府划拨的35公斤/平方米多耗2公斤),其中庭院房约需44公斤/平方米;单元楼及商业用户、单位用房约需22公斤/平方米,即新增的23万平方米庭院房用户就耗煤1万余吨。按照这个尺度,县政府按原来每平方米调拨35公斤燃煤将造成较大用煤缺口。

      三、几点建议

      一要强化政府监管。在扩大县城集中供热规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一体经营、政策扶持、惠及民生”的模式进行。要充分发挥政府担负的重要监管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管办法,形成约束双方共同遵守执行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企业规范健康科学运行。要加大协调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供热价格执行问题,供热款结算问题,确保供热工作稳定运行。要督促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增强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良性运行。要根据陵川的实际,形成政策扶持机制,督促企业每年在立冬前至次年3月底为居民供好暖,让群众充分享受政府供暖带来的温暖。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降低群众在管道开挖、材料分摊等方面的负担。并在企业运行效益较好的时候反补供暖价格。

      二要构建新型关系。要从制度上来明确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明晰应共同遵循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执行的约束力。要增强双方知情权,一方面允许热源公司对昌城供热公司的收费情况享有知情权,并建立共同帐户,由第三方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上月供热款下月5日前必须结清”的秩序,防止结算中出现的扯皮现象。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实行产热和供热一体化经营,一站式服务。

      三要加强供煤管理。要提高供煤划拨标准结合庭院房入网的面积,结合入网居民已享受冬季用煤供应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供给用煤标准,建议把已享受集中供热的县城居民的政府补贴用煤划拨到热源公司,减少燃煤缺口。据估算,今年将新增单元楼供热20万平方米,庭院房30万平方米,供热总面积将达到140万平方米,今冬供暖用煤约需5.2万吨左右。要调整冬季用煤质量,几年来,调拨来的各煤矿燃煤含硫量高,含非可燃杂质高,颗粒度不均匀,同时各矿燃煤发热量也不同,既因燃烧不充分形成浪费,又造成不能平稳产热,更造成锅炉腐蚀严重,今后必须考虑购进一定量优质燃煤,这样就需要政府在划拨燃煤方面予以适当考虑配煤数量和资金投入,缓解企业压力。

      四要提高经营水平。要按照建设现代企业的目标要求,建设一支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打硬仗的专业队伍,提高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营效益。要加强对换热站的管理,必要时增加数量和密度,保证循环效果。要倡导入网居民尤其是庭院房居民对房屋进行保温处理,提高密封,减少热耗,确保供暖效果。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确保优质服务,以一流的服务惠及民生。要在工艺改进,降低损耗,减小腐蚀,提高原材料和设备利用率,压缩各项支出上下功夫。

      五要坚持规划先行。要把制定供热规划放在首位,制定三年供热规划,并制定详细的年度供热计划,并在每年初向社会公布供热区域,让群众知情,接受社会监督。当前要抓紧制定2013年至2015年三年供热规划,按“一区一巷一片”的供热办法,形成主管部门制定计划、供热企业负责推进、镇政府协调、社区组织的推进合力,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每年供热计划,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知情,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供热工作有序推进。要把城市建设规划与集中供热供气规划相统一,规划新建筑在修建前要先与供热供气公司对接咨询,拟建工程在规划设计前告知供热公司,列入年度拟供热计划范围,作为项目审批的一项内容,这样对管网建设和热负荷分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六要加强收费管理。在收费上,对于财政供养单位,建议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拨付或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欠费单位进行有效制约,保证费用正常收缴。在与热源厂的协调处理上,需要建立规范性文本,从制度上来规范每年采暖期结束后就价格和热源费进行协调的问题,每年采暖期预付热源费的问题,防止两家在运行中出现技术和供热质量上的扯皮现象。要科学合理制定双方都认可的热源价格和运行机制,确保热源稳定供应。要加强燃煤管理,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明确燃煤标准,合理确定每年燃煤量。要逐步推行计量收费,既能减轻因大房人少缴费多的实际,又可以节约能源。

      七要加快工程进度。供热工程年年都要实施,每年开工都需要办理很多手续,办理审批手续时限,就需要两个月到三个月。例如今年从四月份就开始着手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开工都到了七月份了。供热审批手续主要集中在县里,考虑建立协调机制,准备好材料,集中办理,缩短审批时间,还可以边施工边完善手续。要密切和崇文镇政府以及社区协调,发挥社区能动作用,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氛围,合力加快供热入户进程。要科学合理施工,避免因行政命令超越规划设计,把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区域强行接入,留下安全隐患。

      八要扩大供热能力。县城七社区供热需一万户,目前供热用户仅达5000余户,建议县政府及早筹划,新建一个热源厂,确保供热能力。要合理选择热源厂址,立足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供热覆盖区域等方面综合考虑项目摆布。换热站,要理顺运行机制,统筹考虑两个热源厂的运行方式、新旧管网的衔接、供热入户等关键环节,确保集中供热工程科学有序推进,逐步实行一体化经营,一站式服务的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