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咳嗽之机理

 葛国昌 2017-09-28
摘要:湿热咳嗽是咳嗽常见证型之一,但往往被临床所忽视。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咳嗽疗效显著,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咳嗽之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上焦宣痹汤;湿热咳嗽;方剂分析;中医药治疗
  上焦宣痹汤,原名宣痹汤,出自清・吴塘《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六条,所以后世俗称上焦宣痹汤。笔者则认为,上焦宣痹汤五药皆直达病所,主要作用于上焦肺系,功效以轻宣肺痹为主,故名为上焦宣痹汤。有学者认为:上焦篇之宣痹汤, 其以功效为名也;中焦篇之宣痹汤, 其以证为名也[1]。笔者认为此说法可取。方剂由枇杷叶二钱、郁金一钱五分、射干一钱、白通草一钱和香豆豉一钱五分组成,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资料显示:上焦宣痹汤录自《临证指南医案・呃》第1案,《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六条所述症状与原医案相同,药物比原医案少川贝[2]。在笔者大二暑期见习期间,带笔者上中医内科门诊的何宗培老师经常使用此方来治疗湿热咳嗽,疗效显著。何老师还言及其在成都中医学院进修期间,随同好友严石林跟随冉品珍老师上门诊,发现冉老也很喜欢用此方来治疗湿热所致咳嗽、胸闷等症。现将笔者对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咳嗽之机理的认识梳理于下,敬请明哲以正之。
  1咳嗽证型颇多,但湿热咳嗽亦是重要证型
  吴勉华、王新月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之咳嗽章节,所列咳嗽证型颇多,读者不难发现咳嗽章节并没有湿热咳嗽这一证型。但笔者认为:湿热为患亦能致咳,湿热咳嗽是咳嗽的重要证型,临床较为常见,不可忽视。
  为何言湿热咳嗽一证,其为无稽之谈乎?一者,先贤早有'湿乘肺,咳嗽声重'、'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等论断;再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广泛分布于南方地区,夏秋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水腾,湿热邪气较重;三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舌尖上的美味在人群中得到广泛传播,吃客们平日嗜食回锅肉、火锅、烧烤、麻辣烫等辛辣油腻之品,再夏秋嗜饮冰镇啤酒、饮料、矿泉水等,内生湿热较重;四者,清・石寿棠言'思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枢转不灵而成内湿',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思虑过度,气滞津停,湿热内生[3]。肺主气,肺气宣发肃降, 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肺脏发生病理变化, 影响气机出入宣降, 就可能出现咳嗽。肺开窍于鼻,其合皮毛,长夏初秋,湿热当令,湿热则从口鼻、肌腠侵袭肺脏,湿热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或素体湿甚,长夏初秋,湿热当令,同气相召,侵袭上焦肺脏,发为咳嗽,正如《温热经纬》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温'。故湿热咳嗽是客观存在的,是咳嗽的重要证型。
  为何言湿热咳嗽而不言湿温咳嗽?吴鞠通虽言上焦宣痹汤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亦云'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所以笔者但言湿热咳嗽。
  2湿热咳嗽证候特征
  湿邪重浊,氤氲粘腻,易阻气机,热为阳邪,炎热升腾,湿热相合,故咳嗽声重,咽中不爽,胸闷不舒,咳痰质粘量少或无痰,口不干或口干不欲饮,常伴发热、头身困重、汗出不畅、大便粘滞不爽、小便黄等症,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诸症之中,以咳嗽声重、咽中不爽、胸闷、舌红苔黄腻或白腻为辨证要点。湿热咳嗽,多发于长夏初秋,起病缓慢,病程缠绵。湿为阴邪,易戕伐阳气,若湿邪偏盛,病久不愈,则转化形成湿盛阳微证,甚至转化为寒湿证;热为阳邪,易损伤阴津,若热邪偏重,经久不愈,则转化形成湿热阴伤证。这些转变,治疗都将更加棘手,故须既病防变,及早诊治。
  3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咳嗽之机理
  湿热咳嗽,总以湿热并治为治疗大法。资料显示:近年来湿热咳嗽已逐渐引起医家的重视,其治疗多喜用千金苇茎汤(或加杏仁、滑石)、甘露消毒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苡甘汤(或合止嗽散)和三仁汤,亦有用半夏泻心汤、黄芩温胆汤者[4-6]。但亦有许多医家不识湿热咳嗽,误治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者。孟澍江则擅用上焦宣痹汤来治疗,认为此方'宣散而不耗气,化痰而不温燥,止咳而不收敛,合淡豆豉、枇杷叶之升和通草之降,善调肺经出入之气',又云'药取轻清……有轻可去实之意'[7,8]。笔者认为:上焦宣痹汤主要适用于长夏初秋湿热初袭肺系而致咳嗽者,此时湿热尚呈雾露之状,弥漫上焦,还未形成痰饮。
  3.1从药物性能角度分析 枇杷叶苦微寒, 归肺、胃二经;郁金辛苦寒, 归肝、胆、心三经;射干苦寒, 归肺经;白通草甘淡微寒, 归肺、肾、胃三经。香豆豉有咸、淡两种,自清代始专以味淡无盐者入药,遂以淡豆豉为正名。香豆豉的传统加工炮制方法有两种,其一用青蒿、桑叶等为辅料加工者,味苦辛性凉;其二用麻黄、紫苏叶等为辅料加工者,味辛苦性温,虽一性偏凉,一性偏温,但均归肺、胃二经[9]。诸药归经不尽相同, 但方中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皆能直入肺经,又能挟郁金入肺,五药相合,直达病所,主要作用于上焦肺系。又由于整方性趋寒凉,味兼辛苦淡,具有辛开苦降淡通之性,辛开苦降与肺宣发肃降之性相匹配,淡通则导邪外出,体现'以和为贵'之治病思想。
  3.2从药物功效、配伍和剂量角度分析 郁金为'血分之气药', 为'花之香',芳香走窜而开郁闭,有利于肺气宣肃;香豆豉轻清透发,提壶揭盖,使肺气得宣;白通草入肺经,直达膀胱,引热下行而利小便, 寓'开源导流'之意;枇杷叶、射干清肺降气、和胃消痰、止咳。现代药理研究也明确枇杷叶有抗炎、镇咳、平喘及轻度祛痰作用[10]。从整个组方的思路上看,郁金、白通草芳化、淡渗利湿,香豆豉、枇杷叶、射干宣透郁热。五药配合,既寓降气止咳之治标法和清热利湿之治本法于一方,又整方药性轻灵,剂量轻巧,兼顾了'肺为华盖,其位最高'之客观存在,遵循了'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之说,故用之治疗湿热咳嗽,疗效显著。
  3.3从湿热病邪之存在形式角度分析 长夏初秋,湿热犯肺,上焦清阳�郁,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此时湿热尚呈雾露之状,弥漫上焦,未形成痰饮,用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虽能化痰却不能轻宣肺气,用桑菊饮虽能轻宣肺气却不能化湿[11]。故借用治疗湿温弥散上焦而致哕之方、之法来治疗湿热咳嗽,体现了异病同治之思想。
  4结论
  湿热咳嗽证是咳嗽的重要证型,上焦宣痹汤为治疗湿热咳嗽之良方。急性咳嗽多因外感而作,而慢性咳嗽病程缠绵,正虚邪恋,经久不愈,挟湿是常见原因,尤其是湿热相合,医家需要重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何斌.《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方证源流探讨[J].中医文献杂志,2001,03:6.
  [2]柴中元.就《温病条辨》谈同名异方[J].中医函授通讯,1989,02:15.
  [3]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二十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8.
  [4]魏鹏草,苗青,樊茂蓉,张燕萍.湿热咳嗽证治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029.
  [5]魏鹏草,苗青.麻杏苡甘汤合止嗽散治疗湿热咳嗽验案2则[J].江苏中医药,2010,42(6):48,49.
  [6]刘翠云.三仁汤治疗湿热咳嗽154例[J].河南中医,2001,21(5):34.
  [7]张文康.中医临床家孟澍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6,17.
  [8]孟澍江.温病昏呃痉厥证治综谈[J].江苏中医杂志,1980,06:2.
  [9]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84,112,165,222,256.
  [10]王建.中医药学概论[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7.
  [11]岑小龙.上焦宣痹汤治疗咳嗽19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3):12.
  编辑/孙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