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连婚都没结过,怎么就断定自己恐惧婚姻了?

 向太阳挥手 2017-09-28

这一期,书单君和大家聊一个还未被深入讨论过的社会现象:恐婚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单身社会”中,不找或还没找到对象的大龄青年似乎越来越多。而谈起单身的原因,不少人会把“恐婚”挂在嘴边上。

这个说法仿佛确证了婚姻的恐怖:告别浪漫和激情、爱情的坟墓、围城……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有些自称“恐婚”的人,可能转眼就闪婚了。

这又是为什么?

这一期书单君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来自豆瓣情感作者野子,他发现,“恐婚”就像流行病,感染的人恐惧的不一定真是婚姻,而它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却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如今,恐婚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婚姻立场和态度。但我要提出质疑,这里面,有多少恐婚只是跟风而已。

毕竟,很多声称自己恐婚的人连恐婚的原因都说不清楚,却时常将恐婚挂在嘴上。这和看G片都硬不起来却宣称自己是男同的伪同性恋(顾名思义,伪装同性恋)有何区别?


- 1 -

和真正的恐婚者相比,这个群体叫伪恐婚者更合适。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里,经过了数轮变革,如今所实行的婚姻制度,有其优点也有缺陷。

婚姻本身不能用好或坏来评判,婚姻的好坏决定于人的心态与感受。

我并非要把婚姻作为标杆,结婚,恐婚,不婚代表了三种不同观念的人,仅此而已。没有哪一种婚姻观念本身有对错。

而从婚姻现象来说,真正的恐婚主要有几个成因:

1.内在的情感阻塞以及心理创伤经历,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父母不幸婚姻,心理层面留有阴影;

2.追求完美、宁缺毋滥的心理作祟,害怕对方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期望;

3.把婚姻当做个人自由的桎梏,认为婚姻、家庭、孩子将彻底改变个人自由的生活方式;

4.对生活责任和生活压力的恐惧和逃避,害怕承担家庭责任、教养孩子、与对方家人相处等必须面对的问题。

恐婚者表现出对婚后个人自由,经济压力,情感忠诚,婆媳关系,孩子问题的恐惧和逃避。

对伪恐婚者而言,或许也有其中的缘由。

但这些都只是其次,在他们眼里,恐婚更多的——

是一种身份认同和个性标签;

是逃避现实的自我催眠;

是拒绝异性婚姻的借口;

是标榜自己个性独立的装逼。

这是伪恐婚的症结所在。

这类人一旦遇到心仪的对象,尤其是符合自己另一半标准的对象,什么情感创伤,婚后矛盾,个性自由,婆媳关系统统抛到一边,巴不得立马回家偷户口本到民政局签字画押把对方据为己有。这样的人恐怕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而真正的恐婚者遇到相爱相知想要共度一生的恋人,只会因此感到纠结和烦恼。 

我的朋友大鱼是一个重度恐婚者。

大鱼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和,常常互相辱骂甚至家暴,后来父亲多次出轨,父母离婚,让她对婚姻心存恐惧。大鱼学历高,肤白貌美,自身条件好,眼光也很高,她的男友几乎都很优秀。

第一个男友谈了三年,她不愿结婚,对方家里催得紧,以分手告终。

第二个男朋友是个玩家,两人倒是很合拍,不过玩久了就腻了,劈腿分手。

第三个男友条件也好,对她用情至深,知道父母的婚姻和前任出轨给她留下了阴影,邀请一众朋友为她筹备了一场求婚。

当天所有人都满心期待,旁人都感动得落泪,大鱼却不为所动。现在两人还在一起,只是两人未来将如何走下去,谁都不知道。

这才是恐婚者所面对的困境。

- 2 -

不难看出,恐婚其实是对婚姻风险的排斥和逃避。

恐婚者惧怕婚姻的不确定性,对婚姻信心不足,更怕自己对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对他们而言,婚姻就像一条河,一旦下到河里,就难以回头上岸。

婚姻风险和投资风险是一个道理。

做生意有风险,但生意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一群人;投资有风险,但有眼界懂风险管控的投资人成为了财富赢家。

所以一味地抗拒风险不如学习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

若是以防范风险的意识去正视恋爱和婚姻,找到一个合适的婚姻对象,共同学习经营婚姻,许多婚姻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或者相当程度上可以得到避免和解决。

而恐婚者往往把幸福婚姻的可能性直接扼杀在了摇篮里。

婚姻问题确实存在且很难避免,和其他所有人生将会遇到的问题一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婚姻问题也不在于婚姻本身,而在于人。恐婚的实质,不是恐惧婚姻本身,而是对人的恐惧,对人心的恐惧。

- 3 -

恐婚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恐婚的人其实是假性恐婚。

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婚姻心怀恐惧,也从来没有憧憬过婚姻。可是我从未把自己归到恐婚者的行列,因为我坚信自己相信爱情,也愿意两个人共同创造幸福的婚姻,我只是在某一个阶段还未形成健全的婚姻观念。

我还写过几篇涉及不幸婚姻和婚外情的故事,有很多人在评论里表达对婚姻的恐惧和不信任。

有个评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每次想结婚就来看看这个故事,瞬间就打消了结婚的念头。

这让我深感意外和抱歉,我写这些真实故事的初衷是希望引起大家对爱情、婚姻、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并非要传播负能量,更非要灌输任何一种价值观。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印证了很多人的恐婚心态也许并非建立在理性的婚姻认识和自我认知之上。而是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许是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个朋友的经历或遭遇,一个狭小群体的命运走向。

恐婚像流行病一样,很多人极易被感染。

一个不幸的婚姻个案往往能影响一个群体的对婚姻观念的认知,明星婚外情就是典型的代表,拜托,几个明星离婚关你屁事。

一个遭遇婚姻失败的人往往也会成为朋友圈里的负能量传播者,其负能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如病毒一般扩散伤及无辜,并长时间持续不断地对未婚者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很多人其实在以管中窥豹的视角去为婚姻下定义,也并没有真正从自身出发去认识婚姻的实质,最终建立起来的不过是一套毫无实践基础的理论上的婚姻观念,这就难以避免狭隘甚至幼稚。

如此形成的恐婚心态就是一种假性恐婚。

恐婚者大都从未经历婚姻,常犯的错误还包括用恋爱的经验去推断婚姻,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论。

- 4 -

婚姻只是恋爱的延续,婚姻的本质与恋爱完全不同。

而把婚姻生活定位为枯燥乏味蝇营狗苟本身就带着巨大的偏见,什么时候婚姻变成了无趣与不幸的代名词?这个世界上把婚姻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夫妻大有人在,用个别的不幸去否定幸福婚姻的可能,这不仅可笑,还低能。


关于婚姻最著名的一句话来自于钱锺书的《围城》: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

钱锺书这句话被奉为金句,说得不能再好。但是我们要知道,钱锺书和杨绛可是相濡以沫一辈子啊。怎么看这句话都像一个骗局,换作今天,谁要一边晒妻晒娃秀恩爱,一边抱怨自己不该结婚,这他妈不是自己打脸吗?

因为这句话,围城几乎变成了婚姻的代名词。多少人连恋爱都没谈过就谈婚色变,多少人一遇到婚姻问题就仿佛世界末日。婚姻若是如此,活该你一辈子单身。

有人说,恐婚不代表不恋爱啊。

要按照恐婚者对于婚姻的逻辑,恐婚还真不能谈恋爱。至少谈恋爱之前得经过一轮筛选,对方也恐婚,你们才有正当的理由谈一场一万年不结婚的恋爱。

试想如果对方不是恐婚者,谈到当婚论嫁,一句老子恐婚就让对方结婚的愿望化为泡影,是不是对对方的不公平。

所以,始终扛着恐婚大旗, 恐婚一旦成为一种常态的心态,我们其实已经关上了一道通往幸福的大门。

《玛嘉烈与大卫》里有句话:

“所有说自己适合独居,要有私人空间的人,只不过还没找到一个想跟他一起生活的人,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

我想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惧怕婚姻,我们与其陷在恐婚的状态里,不如多想一想,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婚姻,并在婚姻和家庭中让自己变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