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道最忌“三面光”,自然净化很有效

 石鼓江边汉子 2017-09-28

26日,“2017中国广州·海绵城市高峰论坛”开幕,来自国内的5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和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出谋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在演讲中特别强调,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一定要发挥河道自然净化的功能,不能一味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

海绵城市远期市场份额达6万亿 

本次论坛由广州市市政工程协会、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主办,广东华禹生态智慧城市水资源研究院、华南海绵城市与水生态产业创新联盟承办。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南琪介绍了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情况:国家设立试点城市30个,试点建设区面积达600平方公里以上,近3年直接带动投资约4000亿元。截至目前,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皆颁布海绵城市鼓励办法,很多非试点城市也启动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环保、市政、园林、交通等行业。远期市场份额约6万亿元。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红卫则介绍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今年广州市政府印发了《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公布了《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广州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020年,广州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李红卫透露,目前除了天河智慧城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外,广州在金融城、大坦沙、中新知识城、南沙明珠湾区等地都正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河涌应有生态护坡、微生物和水生植物

任南琪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应实现三大意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要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决内涝问题,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同时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还要能降低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费用,开发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解决缺水地区发展瓶颈。任南琪说:“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属于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范畴。”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任南琪认为,黑臭水体整治需要有系统的治理方案,保障水体的三大功能——生物净化、生态景观和泄洪排涝。首先污水要全部截留,初雨等面源污染也要有控制措施;其次,补水要充足、流动性好;其三,要建立人工强化自然处理系统,形成自然生态净化功能与景观;最后,还需要清除底泥或进行生态修复。

任南琪特别强调城市水体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有生态护坡-微生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河道最忌“三面光”——即河底和两岸护坡全部硬化,应该利用自然净化的方式去除氮、磷,最大限度保留堤岸生态属性,可有效抗击河水、雨水冲刷,利用人工湿地、生态塘等强化自然净化功能,持续经济有效地解决点源、面源污染,确保城市水生态安全。

不能无限度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任南琪说:“我国执行国际绝无仅有的国家统一的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但就算是达到一级A标准的出水,按照地表水标准仍然是劣V类。为此,个别城市将污水厂的出水标准提升到地表水IV类标准,但实际上这是不经济、不环保的。用人工方式在污水厂内去除氮、磷费用高、能耗大。”

他指出,应该构建具有污染物净化功能的生态系统,承担部分氮、磷去除,科学制定以受纳水体反推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避免污水长过度处理,实现节能降耗。开发与利用能发挥净化功能的本土水生植物,无限度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是转嫁环境风险,带来大气污染和排放温室气体,同时也消耗大量能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