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原创 |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学国学(二)​

 A芝兰之室 2017-09-28



文化是时间的沉淀,今日是历史的绵延。黄金之所以珍贵,是因为经历了千度高温的熔炼;钻石之所以尊宠,是因为那熠熠生辉的光茫背后所代表的亿万岁月。 

中国历史上绵延百年、千年的家族不可尽数,孔孟颜曾为其中翘楚;时至近代,依然不失为名门望族,导其源追其故,盖有统序也!

他者如培养出宋氏三姐妹的宋氏;培养了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诸多名人的钱氏等,众所周知。然而如此之荣誉,无一不是因家风家教之传统,春华秋实,结果自然;虽说与财富不无关系,但绝非主因。
 
盖欲得家族之兴隆、子孙之贤孝,不可不赖家道之昌明;欲得家道之昌明,不可不反身诚意,躬身明理;亦可效法先贤,取道古今。历史上承传百年千年之家族,尤为值得关注。

司马迁写出名垂青史的《史记》,你可知司马氏自从舜禹时便“典天官事”,西周时仍为太史;秦始皇一统天下,你可知在春秋之前,其祖上仅为御吏或大夫,经秦穆公修明政治,至始皇时已有数百年的积淀。
 
建国以来重视家道家风树立者,为数不多;格局立意越五百年者,微甚;恢宏大度气象之难现,亦可知矣。快餐文化不仅是餐饮领域的专利,似乎已蔓延生活之全域。如此心浮气躁,如何能从长计议,慎终追远;如此心胸格局,如何能孕育百世之气象?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悲夫!

然而变革之时代已然到来,先知先觉则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不知不觉则被动牵连,代际耗损。

鉴古观今,欲培育一等之人物,莫不赖周公孔孟之教;欲得家族之昌隆,几无非数代之积。时值太平之世,诸公诸女格局不可不大,立意目光不可不深、不远!甚莫仅私情之爱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