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中国英语水平最高的菜贩子都在三源里菜市场 |【经纬低调分享】

 汕头能率 2017-09-28

冲着“京城第一菜市场”的名号,三源里俨然成为了继南锣鼓巷外的第二北京本土生活体验点。由于坐落在使馆区,附近高档餐厅的大厨们无一例外地将其作为自己的补给站。


除此之外,这里也是各路网红、老外、明星寻找归属与认同的地方。了解一个城市生活的最好地方是它的菜市场。看完今天的文章,不妨趁着周末去三源里打个卡。但我们希望你的满足感不止是通过微信九宫格来实现的。以下,Enjoy:



来源 / 公路商店 (ID:zailushangzazhi)


在北京,没有什么食材是三源里菜市场买不到的。


一到周末,无论外卖多么便宜快捷,厌倦了黄焖鸡米饭的你连外卖列表的第一页都没拉到底就决定来这买点好的。


冲着“京城第一菜市场”的名号,只会做青椒肉丝的厨房杀手都来这跟蔬菜们合影留念,三源里俨然成为了继南锣鼓巷外的第二北京本土生活体验点。



每天清晨,全北京的供应商从四面八方陆续到达顺源街,他们要把“尖货”留给最有消费能力的三源里菜市场,挑剩下的再运往其他地方。

 

从最好的澳洲降霜牛排,800一斤的日本玫瑰青葡萄,到鹿茸的顶级部位“蜡片”,你可以在这找到几乎一切你想得到原材料,而且都是最好的。



由于坐落在使馆区,长城饭店、亮马河大厦饭店、昆仑饭店——附近高档餐厅的大厨们无一例外地将三源里作为自己的后花园与补给站。


作为西餐厨子,他们在东方找到了归属感。


“斯锅咦!”——来自日本的藤原师傅在货摊上找到家乡产的罗勒叶时发出了感叹。


他激动的表情令人寻味,那仿佛是在包办婚姻中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时才有的喜出望外。



面对线下3D海淘实体店般的体验,每一个在此找到家乡风味的外国人都恨不得把菜市场娶回家,这种“外地媳妇本地郎”的搭配离不开三源里摊主国际化的视野。


81号摊位的张海标、钟小琴夫妇两人是80后大学生,他们可以用英文轻松地跟客户聊音乐、酒吧等任何话题。

 

对外国人需求的深入了解使得张海标的经营思路也更加开阔了,除了和大型商超一样提供意面基本款,81号还提供进口的露澳、百味来等品牌,倾慕阿普利亚传统烹调风味的食客只能来这里购买。



除了用英语标明老外爱吃的各类牛排,遇到不知如何翻译的本地菜,发挥想象也要填上去。


“柴鸡怎么说?”老板费尽心思地打了个cai上去,如同学生对付考试般的认真让三源里广受群众认可——看不懂自家文字的英国朋友立即决定买一只回家尝尝。


三源里老板推荐的东西错不了。



“三元里的商户可能是全国英语文化水平最高的菜贩子了”


市场的管理部门甚至打造出了三源里专属的双语网站。


这是个由图片与文字构成的“名片式”网站,你并不能进行下单购买等操作,内容更新的频率也很一般。


最新的通告是2016年春节放假通知。


官网主菜单的按钮是唯一的双语体现


这些对于三源里的菜贩子来说都是皮毛,他们明白“掌握外语”并不是国际化视野的本质需求,货品分类的精细化才能让自家的摊位与时俱进。


他们把菌类生长的小桶截断后整齐地摆在货架上,菜架上的每一个银耳都被剪成花朵形状,蔬菜也都清洗过后再摆出来,甚至包上带上包装或种成盆栽销售。


随便一个肉摊都有按份切好的牛排,肉眼、降霜也都分门别类。


几乎每个菜摊上都有秋葵和牛油果,但并不是每个菜摊上都有茄子土豆。


“来三源里买菜的外国人甚至比中国人还多”

 

依靠着顾客们的口碑传播,来此买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各路明星、土豪、大使也经常光临此处。


有的摊主甚至与大使馆达成了合作。



85号的摊主Lisa就因为对汤料的执着,跟好几个大使馆保持了亲密关系。在大使馆的帮助下,Lisa在泰国承包了一整个农场,雇佣当地人种植最本土的热带水果蔬菜直接运到国内。


2006年,有一位意大利熟客要离开中国,特意赶来三源里菜市场,并把自己的名字“Lisa”赠送给张小华,张小华很珍视这份情谊,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店名—— Lisa's shop


“唇亡齿寒”——看到张小华的例子,其他摊主们用四字成语总结了自己的不足。


从此,日本客人希望吃到家乡的牛肉,摊主没有就与顾客商量好部位斤两后提前预定。摊主想要调制冬阴功的调料不够,有泰国人士光顾便积极请求帮助寻找替代品。


种类的全面与顾客的挑剔在此相互激励,三源里的摊主与顾客形成了完整的正反馈循环。


三源里的138摊位藏下了整个地球


“三源里的菜贩子到底因何成功?”


越来越多不明所以的媒体开始关注这个充满话题性的菜市场,各家摊主时不时都会受到各路记者的采访。



着急忙活的涉足了IT业后,三源里又不安生地搞起了文创。


每年8,9月,市场就开始筹办艺术展,邀请众多艺术家前来改造这个“京城第一菜市场”。


艺术家把相框挂在摊位上以此方便前来拍照的“买菜人”,摊主们无论是否懂得艺术都积极地配合着创作者所做的一切。


艺术家也得吃饭。



一次次的曝光与露出让这个网红菜市场的顾客络绎不绝,摊主们当然也乐此不疲,大部分商贩在这里一待就是6、7年,从未离开。

 

但过于美好的事情总会消逝在不经意之中,明星光环与粉丝效应使得初入厨房的少妇新手与热爱晒图的姑娘们慕名而来。

 

“没在三源里菜市场自拍晒照过的,就别自称网红了”。




逛完三源里,回来写一篇菜市场攻略,如果有自己的公众号再推送出去自己转发加点赞,这是都市青年完成本土生活化理想的必经一步。



有的姑娘特意从大老远坐公交前来只买了一条五花肉,顺手写的攻略足有1000字

 

经常有为了“拍”菜而不是买菜的人前来参观,这些本来与顶尖食材没什么太大关系的人使市场规范出现了裂痕。

 

同样的牛油果,靠前的商家卖12一个,后面的只要8块,看人报价的现象并非不存在。

 

“有的时候碰到惊为天人的外国妞,被宰得厉害,碍于情面和语言障碍咱也不方便提醒,倒是见到其他人买菜的时候总觉着没个千八百的好像还出不来了就。”


偷梁换柱在“太阳系第一菜市场”也有发生

 

从早期的老外专属到如今的网红天下,也不过短短几年时光。

 

“了解一个城市生活的最好地方是它的菜市场”——书中的句子并没让年轻人获得真知。


他们不辞辛苦搭车换乘来到这里逛了整整一天,最后用8张自拍与一张土豆凑成的9宫格宣告了自己本土化生活的达成。



住在顺源路附近的朋友约我周末去他家,“再不来三源里就成旅游景点啦,趁着菜市场还能买菜,我给你露两手。”


厨师朋友的话总是令人深思。


当年,喜欢的乐队在livehouse演出,观众可以坐在吧台观看;后来,人们去现场只是为了喝醉;如今,酒吧的歌反倒更加动听了,去三源里拍照的老外也变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