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丘县桃花山景区:桃花山路长,创富路难行

 theola 2017-09-28

胡国玉守护着桃花洞,年复一年已成习惯。

    这算是桃花山较为平缓的山路。

    十几年来,我省积极打造旅游大省,旅游发展颇受重视。借此东风,省内数以千计的景区进行了各种经营形式的开发。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除却部分知名景点以及宣传得力的景区,一些中小景区缺乏发展思路,正经历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灵丘县桃花山景区,在这里,保持着较为原始的景致,有多处天然钟乳石溶洞,虽然先天条件具备,景区却依然“翘首盼客来,四顾茫然尔”。正如桃花山景区负责人汪志强如斯感慨:“景区每天平均接待人数几十人,受经济制约,未来怎样发展还没有头绪。”

    “窥一斑而知全豹”,剖析桃花山景区的经营现状,可以还原若干个此类景区的生存状况。客流量上不去,硬件设施跟不上,他们应该与政府联姻还是安于现状?他们又该如何突破现状?

    周边产业勉强度日

    这个县城,最先让山西人熟知的,当属那百年来畅销的酥脆鲜香的黄烧饼。

    灵丘县是个农业县,全县23万人中,农业人口就占到19万之多。这里的地下矿产丰富,有12大类40多个品种的金属、非金属矿藏,铁、锰等矿藏也催生了很多采矿企业,在此落户扎根。

    灵丘人讳于说自己属于贫困县,实际上,早在1991年,灵丘县就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它的贫困指数,与当地的地理构造也有很大的关系——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列全省第四位,山地比例大,耕地只有47.5万亩,人称灵丘县“九分山水一分田”。这样的地貌制约了工农商发展,却也是旅游的最大优势所在。

    该县还有另一大优势,水资源储量大,占到大同市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有山处必有水,这在常年干旱的雁北地区很为少见,颇有些江南味道。据悉,灵丘县的绿色旅游资源除却桃花山风景区,还有空中大草原、“世外桃源”花塔村、邓峰寺原始森林等等,若统筹规划,可形成一个旅游经济圈。

    这样的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优势鲜明,但实际上,灵丘县的旅游产业却在弱化。桃花山景区,可视作灵丘县发展旅游的一个样本。

    从灵丘县出发沿201省道14公里,路右侧就可见到“桃花山风景区”的字样。从路口到景区之间大约有一公里长的柏油路。进入景区,山坳间,杨柳青青,亭台木桥,小河流水等人工景观映入视野。据说,这些都是1997年前后,灵丘县政府投资所建。

    2015年7月1日,灵丘县红石塄乡沙湖门村。

    这天,景区迎来最为热闹的节假日。小河边停满了自驾游的车辆,两岸的农家乐饭店火热起来。

    繁荣景象下,一饭店老板自称不容乐观:“只有在节假日,营业额才能上千元,平时也就几百元。一年赚个两三万元,和打工差不多。”饭店老板将此归结为:“游客多为当地人,只能平价销售,大多来自大同市周边县区,也有部分外地游客跟随旅行团前来观光。住宿条件也不具备,游客来了就走,聚不住人。”

    桃花山脚下,沙湖门村的村民说,桃花山景区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经济收入,他们的杏子和土豆也没有形成产业,卖不了几个钱。一位路口卖雪糕的女村民揶揄:“景区做生意的本村人不多,景区并没有给我们村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我卖雪糕,一个夏天只能赚上千元。”

    山下的桃花泉流量大,传说可治病,有人来桃花山只为求得一壶矿泉水带走。泉水两边,绿草茵茵,怪石嶙峋,不雕琢的大自然味道扑面而至。沙湖门村村民透露,早在几年前,沙湖门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张记庭就注册了灵丘县桃花山矿泉水厂,并且办理了相关手续,但由于各种设备不齐备,投资不得力,最后无疾而终。

    细化桃花山景区,属于乡村旅游经济链。在没有地方特色和品牌意识的发展模式下,整个经济链呈现平稳维持的状态。

    桃花虽美山路难行

    “路途十分艰难。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念,不要爬桃花山。”随行的一位当地朋友告诫记者。桃花山入山口,一边是虹鳟鱼养殖场,另一边,一个简单的小凉亭搭在路边售票,票价每人30元。本地游客张亮俊表示,他们平时过来就在山下吃点农家饭,买几条虹鳟鱼,就打道回府,很少爬桃花山,原因是“那山太高了,除了年轻人,有体力爬上去的真不多”。

    桃花山景区售票工作人员解释,从山脚到山顶来回最快也要三个半小时。“景区生意很清淡,节假日游客流量上千,星期天一般大约能卖出去几百张票,但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之间,游客流量会成倍减少。”

    每年三四月间,桃花漫山遍野,桃花山因此得名。而很多游人是奔山顶上的天然溶洞而去,“山上的天然溶洞群,有桃花洞、女娲洞、仙人洞、蝙蝠洞。桃花洞位于桃花山海拔1900米处,距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奇特的是,洞里的钟乳石仍处在生长期。蝙蝠洞位于桃花山北海拔900米处。”在灵丘县当地开设汽贸公司的祝永志介绍。

    百度灵丘吧,有驴友询问桃花洞行程,有网友留言:我告诉你,那个地方一直让你往前走,路上写着马上就要到桃花洞了,结果,你走两个小时还没走到。

    游人的情绪波动在字里行间可见一斑。

    上山的路不足一米宽,且多为就地取材的青石,这种石头一旦淋雨,分外滑湿,而有些地方是裸露出来的土路。

    从山脚到达蝙蝠洞耗时一个小时,这时,普通人的体力已然不支。从空旷的蝙蝠洞穿插过去,常会惊飞了一洞的蝙蝠,山洞顶一个黝黑的洞里,盘旋着黑色的密密麻麻的蝙蝠,让人好奇的同时也倍感心悸。

    顺梯子爬出洞外,是山的另一边。这个阶段,山势逐渐陡峭,海拔加高,每行走千米,总会遇到山石上用油漆写的歪歪扭扭的字:“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坚持就是胜利”“是好汉就到好汉亭”……路中有两个凉亭,一为懒汉亭,一为好汉亭。好汉亭建于1997年,是当年政府搭建的一个木亭,位于山顶之上,距离桃花洞仍有大约600多米的山路。

    途中,有50人的团队走到半山腰的懒汉亭,大伙儿经过集体决议,实在无力攀爬,只好原路返回。

    从蝙蝠洞到桃花洞,又历经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走过仙人洞、女娲洞,终于到达桃花洞,只有在桃花洞,才可以欣赏到成形的钟乳石景观。

    尽管,桃花山景区负责人汪志强解释,经精确测量,从山脚到山顶只有6华里的距离,而蝙蝠洞距离桃花洞仅为3华里。

    但很多游人称,实际体验中,单单蝙蝠洞距离桃花洞感官距离最少6公里之远,“下山时,我们互相搀扶着,感觉到腿脚都不是自己的了,回到家浑身疼痛,一个星期才能缓解。”在旅游、自驾游论坛中,去过桃花洞的驴友如此感言。

    的确,在缺乏运动的现代人眼里,这样的爬山,显然超出体力极限。

    景区的各种标语书写“笨拙”,常常会博人一笑,在缓解旅途劳累之外,也获得了几许好评。有一位南方游人如此评价:“沿途各种教人坚持的标语,让人看到北方的景点如同北方的人,纯朴憨实中有几分不自信。此,也可作一景观赏。”

    软硬掣肘瓶颈之困

    桃花洞门口安装了朱漆大门,整个洞深约200余米,除却洞口几米之处有部分钟乳石,洞内已经荡然无存,空留折断后的石茬,这种景象,让人心痛。

    桃花洞管理人员胡国玉,今年52岁,沙湖门村人,在此工作十余年之久。

    “2000年前后,在我管理之前,是几个年轻小伙子,因为管理不严格,很多人会将石头带走。从我来到这个洞之后,再没有出现游客带走钟乳石的情况。”

    胡国玉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有当地人来到溶洞,将钟乳石带走玩耍,“带回家去,给孩子玩,最后扔掉。没有人觉得是好东西,就是觉得好玩。”

    每年4月胡国玉开始上班,上到11月,就是一个工作周期,剩下的时间回家“度假”。胡国玉每月的工资约2000元,他很知足。在山上工作十几年了,他已经习惯于走山路,每天只用45分钟,就可以背负着两大箱矿泉水,从山脚爬上桃花洞。

    “今年五一,人流量达到3000多人。有时候下雨,我就在家待着,售票处打电话说有人上来游玩,我再赶紧赶上来打开桃花洞的大门。否则,对方会要求退票,说上山就是为了进桃花洞,桃花洞不开,我们就要求退票。”胡国玉称,大多数人根本走不到桃花洞,“每天都有三分之一的游人,走到懒汉亭,就返回去了。”

    桃花山的景区尚存很多问题。蝙蝠洞卫生状况堪忧,灯光昏暗,光照度不够,需要游客自带照明装置才能正常行走;女娲洞没有灯光,无法成行;而桃花洞距离远,坡度大,很多游人难以到达。

    由于各种正面宣传乏力,各驴友在贴吧和旅游论坛里,对桃花山的艰难行程普遍有所抱怨,使得很多游人寻求参考意见时心生怯意。

    对于桃花山景区发展的软件制肘问题,桃花山景区负责人汪志强认为:“通往桃花山的省道今年以来一直堵车,基本2天堵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游人就折返回去了。尽管我们和很多旅行社都签订了协议,包括大同、河北等地区的旅行社,但由于景点小,利益分成低,一些旅行社不愿意过来。尤其今年,河北方面的游客基本没有。”

    汪志强与灵丘县旅游发展总公司签订了二十年的合同,目前,承包期已过两年。他觉得今年是尤为艰难的一年,“游客少,收入少。景区雇佣了差不多10位管理人员,加之各种维护费用,开销也大。到现在,各种开支基本持平,今年以不亏损为目标。”

    早在1997年,灵丘县委、县政府决定发展灵丘旅游业,成立了灵丘县立鑫旅游总公司,负责全县旅游开发。经过三年建设,至2000年,政府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桃花山景区、空中草原景区和觉山寺、平型关、赵武灵王墓等旅游景点。在建设景点期间,灵丘县立鑫旅游总公司与灵丘县文物局合并,更名为“灵丘县旅游发展总公司”。2000年,灵丘县政府为了增加投资点,提高经济收益,将投资建成的具备基础旅游接待能力的桃花山景区,承包给了个人经营。

    “桃花洞在我承包之前破坏得就十分严重。好在,一些新的钟乳石正在形成,我们还须保护好,就尽责了。上山路仍然是十几年前政府开发时修建的,重新规划,又怕破坏环境。保持原生态,是最好的旅游理念。”提到今后的发展思路,汪志强说去年曾和一家景区缆车公司谈过,预计投资500多万元,“若有可能,会上这个项目,以减轻游客的体力负荷。”

    软硬件配备缺乏,管理发展意识薄弱,桃花山空有自然美景,发展却正在遭遇瓶颈之困。

    设计景观寻求突破

    调查发现,灵丘县的山水资源丰富,旅游优势明显,用游客的话来说:“随便找一个村子,就是一个生态游的小景点。”

    这里有中外知名的平型关战役遗址,还有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359旅旧部等红色遗址留存;文保单位有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墓、北魏时期的觉山寺,还有唐代的曲回寺和明代的内长城。

    如果这些文物旅游和红色旅游,结合风光绮丽的绿色旅游,再搭乘浑源县的旅游顺风车,旅游发展应该会驶上快车道。

    然而,灵丘县财政收入中,旅游收入份额之少可以忽略不计。纵观该县的经济产业结构,财政收入以锰、铁矿、金矿、大理石开采,冶金工业园,农业科技园为主体,带动有机农业、规模养殖业和设施农业发展为辅。

    为何拥有各种旅游资源优势的灵丘县,旅游业迟迟得不到发展?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资深旅游公关专家、天下智扬风景文化传播机构的CEO绍兵。

    “一些矿产资源丰饶的县,一般很少有精力发展生态旅游。很多景区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一些是以买断方式,彻底花几百万元将一个文物旅游景点买过来经营,一些是以承包的方式经营。承包费相当低,为景区发展留了很大的投资空间。实际操作中,景区的经营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景点所在地居民,旅游产业链中的旅行社、酒店等,有一个方面关系没有协调好,就可能导致经营失败。景区应该组成多元化经济成份的股份公司,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管理经营。”

    对于桃花山景区线路太长不便于发展的问题,绍兵剖析:“就拿景区缆车项目来说,需要多年的严格规划设计、勘测、选址、环评、报批,经过了专家的评审,需要取得国家到省市相关部门对该项目的批复、立项。而且,缆车建设同样会对环境有破坏作用,更会加剧人流在山顶集中,经过分析,桃花洞不具备山顶容纳上百游客的条件。”

    绍兵建议,除了卫生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最大的问题在于宣传和线路规划上。宣传需要景区工作人员有宣传意识,并投入宣传资本。而景区内部线路应该重新规划,合理运用景观,添置设计景观,一步一景,使得游客在游玩中轻松到达景点。

    “山西小景区的总体情况是景区硬件差,产品单一,服务质量差,缺乏系统的策划设计,营销上缺乏系统有效的传播策略。”绍兵说,这样的桎梏,不是立马可以解决掉的,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景区自身的觉醒,才可以彻底扭转尴尬现状。(记者 高辉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