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输血的再障病人,为何要祛铁治疗?

 血液病知识库 2017-09-28

目前临床上还存在一部分的再障患者长期靠反复输血来维持治疗,进而容易发生铁过载,过多的铁沉积心肌、肝、脑、胰腺等器官,引起血色病。临床上还可能出现面色铁青、心力衰竭、肝硬化、生长发育障碍、糖尿病等情况。

医者表示:“当再障患者体内的铁累计达到20g以上时,则可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故应及早给予铁螯合剂治疗,预防和治疗铁过载所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铁螯合剂与体内铁离子结合可有效提高铁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铁的水平及其在各器官的病理性沉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铁螫合剂有:

去铁胺、去铁酮和去铁斯若分散片,其中去铁胺使用更为广泛。

铁螯合剂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其与铁离子特异性结合,形成大分子铁胺复合物从尿及粪便中排出,防止体内铁超负荷和铁沉着于各器官,并减少因铁超负荷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自由基的生成,减轻溶血。

目前认为效果较可靠的是去铁胺,去铁胺在过去40年中挽救了成百上千患者的生命,采用皮下或静脉注射可以有效清除体内铁并且毒副作用轻微。去铁胺是一种铁螯合剂,主要与三价铁离子形成复合物,其对二价离子如亚铁、铜、锌、钙的亲和力很低。

由于去铁胺的螯合特性,无论游离的或者与血清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结合的铁离子,均能与其结合而形成铁胺。但去铁胺不能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中去除铁离子。

影响去铁胺螯合Fe3+效果的因素有:

①去铁胺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排铁量与剂量成正相关;

②体内贮存铁状况,铁负荷越重,排铁越多;

③给药方式,持续静脉或皮下注射,排铁多;

④患者维生素C状况,在使用铁螯合剂时加服适量维生素C 2~3mg/(kg·d),可增加尿中铁的排泄量。

去铁胺治疗常见副作用包括眩晕、低血压、眼耳毒性、肝肾损害等。有报道大剂量、长期使用去铁胺治疗时,可引起视力、听力障碍、眩晕等。因此,为安全起见,定期进行血液分析、肝肾功能、视力或听力等检查是必要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输血不是长久之计,久而久之,治疗的利弊会区分开来,且十分明显:造成抗体以及输注无效的情况,因此对于再障患者需要尽快采取治本治疗,摆脱输血依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