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老了,命就老了!古人用此方“返老还少”,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上善之道 2017-09-28


本文理论依据:《杨氏家藏方》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人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一步步走向衰老和死亡。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想让年轻的岁月更长一点,衰老的到来更慢一点。这是人类最质朴的愿望,从古至今,没有改变过。

列位看官,在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浩瀚海洋中,以返老还少,永驻青春为主要诉求的方剂和方法,数不胜数。如果您近几天关注我们“精诚名医汇”,会发现我们陆续为您介绍了不少补益剂。它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方面的功能。而今天,我们要为您说的这张古方,却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延缓机体衰老的名方。这就是文明千古的华夏经方——还少丹

准备山萸肉一两,怀山药一两半,茯苓一两,熟地黄二两,杜仲一两,牛膝一两,肉苁蓉一两,楮实一两,小茴香一两,巴戟天一两,枸杞子一两半,远志一两,石菖蒲五钱,五味子一两。大枣一百枚。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盐汤水送下,一日两服。这里的一钱,大约可以换算3克。这里的一两,大约可以换算为30克。

列位看官,这还少丹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来“还少”的呢?这还要从祖国传统医学对衰老的认识说起:

一言以蔽之,肾老了,命就老了。

中医语境理解,肾的衰老,体现为命门火衰。什么是命门之火?昨天,“精诚名医汇”在介绍“右归饮”的文说里,已经和大家谈过了。命门火,为人之相火,乃肾阳之体现。命门火的旺盛,对于温煦脾阳,支持气血的通畅运行,令一身脏器功能有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身之阳的起点和源头。命门火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畏寒怕冷、饮食无味、精神不振、阳痿早泄、生殖功能的降低,意味着衰老的真正开始。所以,延缓机体衰老,首先要养肾火、补肾阳、延缓肾的衰老。于是,我们用肉苁蓉、巴戟天、茴香。这三味药,都是滋补命门之火的要药,温肾阳的功效很强。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这是近几天来,“精诚名医汇”反复和大家说的问题。命门之火的熊熊燃烧,离不开肾精的支持。肾精者,肾阴也。正所谓“水足自然济火”。于是,我们用到了熟地黄、枸杞子。熟地黄,大补肾阴,滋补肾精,为涵养真水的要药。 那枸杞子,填补肾精,滋阴养肾。两者配合巴戟天肉苁蓉、茴香,起到阴阳双补的作用,令命门之火重燃。

以此为地基,接下来的几味药,就是针对具体问题来进行专门的修缮、解决了。

第一,人老,腿先老。双腿乏力、疼痛、行走不便,是很多中老年、老年人的共同身体状态。这和肝肾亏虚是有直接关系的。对此,我们用牛膝和杜仲来调节。牛膝,性味苦、酸,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它对于腰膝腿脚的酸痛乏力,是有很好调治效果的。还有那杜仲,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功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同样是肾虚腰痛,筋骨无力的治疗要药。它们俩在,我们下肢的衰老迹象,可以得到缓解。

第二,人老,脾胃也会衰老。尤其是在肾阳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脾胃的运化之功,会受到很大影响。体现出来,就是饮食无味、食欲下降,痰湿内积不得运化而腹部肥胖等等。所以,我们要利湿而健脾土。用什么?用山药和茯苓。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它是平补之品。在健脾的同时,还能益肾涩精,因此具脾肾双补之能。那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良药,同时还可以宁心安神。山药和茯苓搭配,健脾、利湿、助运,药性平和,适合体衰之人服用。

第三,人老,精气容易耗散。本来,肾气充足之人,固涩之能很强,精气不容易耗散。随着人的衰老,固涩之能降低,我们就需要用一些药物来增强固涩之性。用什么?用山茱萸、五味子和楮实。山茱萸,性味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在补益肝肾,涩精固脱。那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入肺,心、肾经,功在收敛固涩。还有那楮实,性味甘,平,微寒,入肝,脾、肾经,功在滋肾,清肝,明目,能健脾养肾。这三味药,前两者负责收,后者负责补,令肾精得以补充和固涩。

最后,人老,心也老。这里的心老,指的是心窍蒙蔽不开、心神失养、心智不宁。因此,我们要通心气,开心窍。用什么?用远志和菖蒲。其中的远志,性味苦、辛、温,入心、肾、肺经,能安神益智,祛痰。其中的菖蒲,可以通窍除痰,醒神健脑。两者配合,令我们清窍得以疏解,神志安宁。

所以说,这还少丹,是真正不错的返老还少之妙方,为华夏医学智慧的杰出体现。肾阳虚弱、脾虚两伤之人应用它,是最好不过的了。其主要表现,就是阳痿早泄、遗精、腰膝酸软乏力、饮食无味、身体瘦弱、浑身乏力、精力不济。应用前,最好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