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獒已成过街老鼠,未来房子会不会无人问津?

 海枯石烂海枯 2017-09-28

藏獒已成过街老鼠,未来房子会不会无人问津?

上帝要让人灭亡,就要先让他疯狂

对于房地产等投资品市场,同样也适用这个道理。过度投资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品贬值;历来火热的投资品市场,往往证明了这一点,历经市场洗礼之后,真正能保证持续收益率的,则是那些适应市场,具备高端市场条件的项目,更多的人则成了市场的炮灰和牺牲品。

藏獒、多肉植物,从天堂到地狱

藏獒,搭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猎奇的顺风车,加之其稀有、古老,一度成为人们心中的“狗圣”;“凶猛”、“忠实”,“体大如驴”,“狮子都打不过它”……各种神圣的标签贴上,让起进入市场的速度更快。热钱大量涌入藏獒市场,通过杂交、打激素等手法将藏獒养成怪物一样的活体奢侈品。

还记得那则新闻吗?2010年2月,河南驻马店的一位市民以200万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了一条名为“康巴一号”的藏獒,动用了30辆奥迪、1辆奔驰、1辆宝马亲自迎接。

然而,2017年7月,“爱狗人士又一次违法拦车救狗,这次居然救下来的是20条成年藏獒;它们已经三天没吃没喝。这些藏獒,据说都是狗肉店收购的。想想几年前动辄百万一条的狗,如今却只有论斤称的份儿;那些疯狂追逐藏獒,妄想大赚一笔的投机者,现在又会怎么想呢?

多肉植物,也是一个投资品破灭的神话,只不过生长在沙漠的多肉,来了了平原地区,环境的适宜使其繁殖、生长速度超快;与此同时,价格跌落的也是超快;刚刚进入市场时,动辄千元一颗的多肉植物,两年内跌至百元,如今热度过去了,15一棵还带盆。

藏獒已成过街老鼠,未来房子会不会无人问津?

精致,永远是市场的赢家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都会反驳,说如果藏獒啊、多肉啊等真的崩盘了,那么现在还有人在做啊,而且有人赚钱了啊!

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对于“全民多肉”“全民藏獒”的粗制滥造来说,如果注意控制品种、品控、质量、服务等,这些投资品能持续保证价格高位游走;市面上还能坚持百万价格的藏獒、千元左右的多肉,其品种、品质、品相无一不是上等品。

也就是说,投资品的规模已经不再是盈利的关键,投资品的质量才是盈利的保证。

对于房地产投资的启示

诺奖得主希勒在畅销书《非理性繁荣》中,讲到跟风投机是这样一种心态:关于价格上涨的新闻刺激了投资者热情,投资者的热情通过心理感染在人群中传播,并在此过程中放大可证明价格上涨合理性的故事。这吸引了越来越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尽管他们怀疑投资的真实价值,但也被吸引入局,部分是因为他们嫉妒他人的成功,部分则是因为赌徒的兴奋。

藏獒已成过街老鼠,未来房子会不会无人问津?

目前的市场是什么情况呢?无论从房价收入比看,还是从租售比看,抑或从消费结构看,都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严重脱离市场基本面,一定意义上已成为投机客“击鼓传花”的游戏。

现在如果依旧是“见房就抢”、“是房子就买”式的投资,那么未来一定跟跟风投资藏獒的人一样,手握资产,却不见价值;价格高企,却难以变现。

如果经济的运行机制是非理性的,那么投资者一定要加入理性的成分在其中;否则那不叫投资,那叫疯狂,投资者则成为了赌徒。

另外,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除了要控制疯狂的思想,也要对投资品的品控进行把握;之前的经历,折射出我们的投资者还太“糙”:

理发馆老板抢到了便宜的商铺,沾沾自喜以为赚到;然而面对“租不出去也没人买”的建议,理发馆老板一脸不屑地认为别人不懂房地产,房子买到就是赚到。

对于优质住宅、地理位置极佳的商铺等,房子真的是买到就是赚到;然而,租都租不出去,内心窃喜的收益又从何来呢?类似的,在房地产市场最热的时候,很多人买不起新房子,就买那些老掉牙、30房龄以上的老房子,连贷款都不能贷满30年,这样的房子怎么能说有价值呢?它能不能挺住,坚持到下一个价格周期都不好说啊!

本文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中国外国专家局澳籍专家资质,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微信号刘磊房产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