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70年的张志远先生所收录的佛门及僧众的经验方

 杉木轩 2017-09-28

芸菱有话说

看到张老的笔记,芸菱甚是惭愧。张老行医这一生,勤奋刻苦,平常认真做读书笔记,不仅摘抄记录,而且在临床亲自验证,实乃我辈之楷模!


ps:嘘,芸菱回家了,又嗅到家乡的味道,预祝已经在回家路上及即将踏上回家路的你们一路顺风!


张志远先生,山东德州人,生于1920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先生平生勤奋刻苦,读经书,习医术,广搜博采,勤于著述,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在先生的手稿中,收载了许多来自佛门及僧众的经验与验方。既适用于临床,也能为学者开阔眼界,打开思路。现摘录先生手稿中此类内容与同道分享。


★佛门食疗方


1.增强健康甘霖汤


先生手稿中记有一首佛门健身良方:据《田野纪闻》载,佛门苦禅寺藏有一首甘霖汤,有当归10克、枸杞子30克、葡萄干30克、红景天15克、人参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治疗亚健康体质、气血双虚、全身乏力,面色无华,自汗、腰酸腿软、精神不振、嗜卧好眠,脉象沉弱者。坚持应用,效果明显,是普度众生的良丸。先生实践观察,疗效肯定。


2.佛门食疗腊八粥


腊八粥始于佛门禅院,每逢农历12月8日,以五谷杂粮为主,加配多种营养物制成,赠送施主,惠及街坊、邻里或旅客行人。


按:上述两方以食疗为主,平常生活中亦属常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起居日渐失常,出现了所谓的“亚健康”体质,多表现为气血亏虚,肝肾精血不足而无器质病变的状态。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造成“半百而衰也”的状况,甚则青年人也会有此种现象。


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调养性情,辅以食物、药物。佛门的这首甘霖汤,人参益气,当归补血,枸杞子补益肝肾精气,尚可去虚劳,葡萄干内含大量葡萄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能够补血气、生津液、营养心肌,为机体提供能量。红景天,《本草纲目》记载“补诸不足”。本方气血精津皆补,如同“甘霖”般滋养机体,使人体恢复生机和动力,形象地表明了本方的作用。


关于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因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自佛教传人中国后,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随之盛行,在腊八这天,僧众会将各种谷物煮粥供佛以示纪念。《百丈清规》中亦有记载:“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饯,以申供养。”


做腊八粥的用料有红枣、江米、小米、糯米、黑米、红豆、黑豆、桂圆、莲子、核桃仁、葡萄干、花生等,能够补气养血、健脾胃、和五脏、润肺、利肝、补肾益精、养心安神,突出“滋”和“补”,亦能祛病保健,可根据个人喜爱及身体所需挑选适合的谷米果类。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篇中也记载:“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可见来自佛门的腊八粥是一首固本益胃,补充营养,滋补元气的食疗保健方。食疗方实际也蕴含了未病先防,治未病的思想。


★佛门经验方:治疗皮肤病


先生手稿记载:清末山东名刹灵岩寺老僧藏有两首验方,一为浮萍1000克,碾末,水泛为丸,治湿疹、荨麻疹、风疹、脂溢性脱发、皮肤瘙痒症;二是刺蒺藜500克碾末,蓼花(水红花)500克煮水浓缩合为丸,治白癫风,能使色素增加,改善局部症状,巩固性强。二方每次均6-9克,日三服,症状消失即停服。


按:“风邪客于肌肤,虚痒成风疹瘙疮”、又“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被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之,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瘙痒,皆由于此。”故风疹、皮肤瘙痒、脂溢性脱发、湿疹等主要与风邪、湿邪密切相关。此外,肺外合皮毛,主宣发,皮肤的病变也要考虑是否与肺的生理功能失调有关。


浮萍这味药,无根,“质地轻清,浮水而生”。因其“轻浮最甚,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皆其天然之情性作用。”并能“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因有宣发之性,故能宣散肌表的郁滞,宣发腠理,祛风止痒透疹,有效治疗风疹、湿疹、脂溢性脱发、皮肤瘙痒等症。


白癫风相当于中医的白癫、白驳风。西医对此病的病因方面尚不明确,认为是一种色素代谢异常,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内分泌及精神等因素有关。《诸病源候论》记载:“白癫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癫。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在治法上以祛风为主,同时还要考虑风、湿、热、瘀、情志等内外因素,施治易早。从病情上看,白癫风比风疹、湿疹等要复杂难治。所用药物,刺蒺藜,别名白蒺藜,其“色白入肺、肝二经,味苦而辛,具有散风明目,下气,行血之能。”肺主皮毛,肝为血脏,故刺蒺藜能入皮肤祛风,入血分和血行血。并能“主恶血,破症结积聚……长肌肉。”蓼花也就是水红花,别名狗尾巴花,有去热、活血消积、健脾利湿的功效。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亦有用蓼花煎汤浓缩熬膏,以此祛风活血,退白斑,治疗白癫风的介绍。


因此,刺蒺藜与水红花配伍,活血和血,祛风利湿,有利于调和气血。先生曾临床验证,有一定效果,这首皮肤病验方药少、易求、价廉,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僧人临证经验


1.六两汤治糖尿病


先生手稿记载:圣来和尚经验,凡遇高血糖或兼尿糖之糖尿病,只开六味药,计玄参30克,山药30克,苍术30克,黄精30克,黄芪30克,桑叶30克,称六两汤。水煎三次服,日一剂。或可做水丸,每次10克,日三服,30天为一疗程,功力良好。


按:血糖实际就是体内的精微物质,由饮食水谷化生,是机体的能量来源之一。因此治疗重点应从肺脾肾着手,恢复机体运化、吸收与代谢的功能,实质也是在调整机体的气化功能。


方中山药、黄精、黄芪均归肺、脾经,山药与黄精并能入肾经。三药配伍,健脾益气,养阴润肺。且黄精,“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苍术,辛、苦、温,辛能升散,苦能降泄,“其气味雄厚,能彻上彻下”。可见苍术除有燥湿健脾之效外,亦能利于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玄参,味苦,微寒,禀寒水性质,所主皆邪热之病……能清木火之郁……定五脏而补虚明目,强阴益精”、其“味苦则泄降下行”。桑叶,甘、苦、寒,入肝、肺经,亦有清降之性。


本方黄芪、玄参、桑叶相伍,能升降气机,相反相成。是方既健运脾胃,又调补气机,以方测证,更适宜于正虚兼有肝肺郁热型的糖尿病患者,是一首扶正祛邪并用之方。因其剂量单位采用一两合今之30克计算,方中六味药均等量,故称六两汤。先生据和尚经验,临床中将此方做丸剂,给予患者,普遍见效。


2.大剂量茯苓治虚肿


阳虚水肿,气阳两虚,气化无力,易出现心悸、短气、小便不利、手足发凉、颜面四肢浮肿、按之凹陷,脉沉迟等症。中医认为属于虚性水肿,以温补为主,不可投予逐水峻剂如甘遂、芫花、大戟、牵牛子等,否则摧残生机,遗害无穷。圣来禅师认为《伤寒论》之茯苓四逆汤属对症处方,将茯苓增至四倍可收良效。计茯苓60克,人参15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加泽泻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按:根据先生经验,应用本方,功力较慢,若坚持使用,则十分有益,是一首稳妥、平中取奇之九禅师经验,茯苓用量达100克,也未见不良反应。茯苓四逆汤见于《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茯苓四逆汤主之。”方中茯苓用量最大,为四两。69条表现为太阳病发汗未愈,出现了烦躁。此时体内阳气、津液均不同程度受损。病变重点是阳气外耗过多,阳气大虚,津液代谢失调,气化不利,产生了水饮之邪。烦躁是虚阳与阴邪抗争的表现。


因此禅师所论之虚性水肿及所述种种表现正是69条病机所示。虽得病途径或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只要符合病机,就可异病同治。遵循《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施治。以四逆汤回阳散寒,固护中下焦。


人参健脾益气,以滋化源。茯苓,“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它的另一妙用是“不特能使阴随阳化,并能使阳药不至耗阴,阴药不至抑阳,其斡旋之妙,有非他物所能并者”。


此外,禅师于茯苓四逆汤中又加入一味泽泻,此药甘、淡、无毒,能“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补虚损……逐膀胱三焦停水”,无峻猛之性,于方中补泻兼施,加强利水渗湿之效。禅师既能活用经方,触类旁通,亦了解药性与作用机理,故能平淡中取效。


先生无私地将自己平生积累的宝贵医学知识授与众生,奉献社会。既有方法,也有经验,还有能够直接应用的验方。先生授人以鱼和渔,可谓用心良苦。从这些佛门经验中,体会到纵使是非常普通的经验方,平淡无奇,也需要从熟识医理和勤于实践中获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