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员风采】出碑入帖沈夫人--略说沈宏炎

 旷世缘q33hh84b 2017-09-28

【编者按】经五届兰亭书会七次会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陆景林、沈宏炎、娄庆云、廖忠飞、周鹏程、裘庆卫、钱方法、张麟、王增祥、钱勇锋等十人被吸收为兰亭书会会员。现将十位新会员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批推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书画渐兴,绍兴书画界有“十老”者,德艺双馨,彼此相善,提携后辈,泽被山阴。书画活动时,总可见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常伴最长者、美髯飘飘的周庸邨老先生左右,不害羞忸怩,却落落大方,她就是周老先生的外孙女、日后成为我太太的沈宏炎女士。




家学或师传是书艺传统。执笔伊始,宏炎自然得外祖父指导。稍涉唐楷即上溯北碑篆隶,取法《张猛龙》《爨宝子》《张迁碑》《石鼓文》等雄强奇倔、高古朴茂一类。九十年代初,我初见其书,甚讶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竟能写出如此厚实稳重的线条来。线条是书法的根本,有此根基,则篆隶楷行草皆可快速进入角色。九六年入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的作品,即其首次涉足小楷的尝试。魏晋小楷有篆隶筑基,气息古雅,自与唐《灵飞经》之类有别。宏炎尝试小楷即从魏晋入手,非盲目遵循“取法乎上”之古训,实据自身特点作出的自然选择。




全国性大型书法展览评审的结果极易导致各种流行之风。功利主义学书者往往闻风而动,写字被人牵着鼻子走。虽然参加过“中青展”“扇面展”“妇女书展”等全国性书法展览,宏炎却从不跟风,一步一个脚印走自己的路。在她心目中,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是伴随人生的有情之物,故她不急于“塑造”自己的风格,而是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尽览无限风光。孔子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宏炎学书,为己也。故,在人生的相夫教子、独持家务、助夫求学、操劳教务等各个阶段,亦未尝一刻离却书法,虽表面看来参加展览不多。



如此气质修养,实得之于家风。外祖父周老庸邨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同簇堂弟。早年从孙伏园先生学,年轻时执教于上海天童中学,抗战爆发,以抗战不胜即不成婚明志,回故里终身教书育人。周老擅长“爨宝子体”,与广东秦锷生时称“南秦北周”,家教甚严,热心公益,绍兴名胜留有许多题词书迹,对上门求书者有求必应,却鲜有书作留存后辈。九八年,政府为祝贺周老百岁寿诞特举办其书法展览,作品竟全借自于公私各收藏部门。周老之书品人品,于故里有口皆碑。家风熏染,宏炎得自于外祖父者,非徒书之一艺耳,实性灵之陶冶、气质之变化也。总角之年即随外祖父参与各种书法活动,眼界既开,兴趣陡增,起点即高,格调不俗。



择业伊始,不为世禄所惑,决然以教书育人为业。承祖上遗风,陶然于执小学书法教席之鞭。授业余暇,则与余彼此摩挲于碑帖世界,营建精神之殿堂,共绘人生之艺术。古人云,书虽小技而能通大道。于书者,能篆隶而不能行草,迨非所宜。宏炎初以篆隶为门径,后得魏晋楷书之创获,复研习右军《十七帖》,既合书体流变之脉,取法乎上,又得习行草顺畅之门。以此入,则从怀仁《集王圣教序》、孙虔礼《书谱》复探王氏行草之秘,气息雅逸;体褚河南《圣教序》《阴符经》楷书隶味,锋颖劲健;悟颜鲁公稿书篆籀笔意,清雄古雅。概言其行草,得力于鲁公者为多,非徒摹其形,而径取其宽博厚重之气,结体不妄作变形,合乎自然书写之形势,是为善学者。




章师剑深先生,山阴二王书法之“广大教化主”。宏炎随章师习书,近来好米芾,尤其醉心于其尺牍,甚得老米风樯阵马之概。米与颜,书风异殊,颇不易兼而同好,宏炎独能颜米互入,可见其能。虽作品尚有欠成熟者,亦足资其来日渐臻完善,拭目可待。时俗常以闺阁、女红之气誉称女士之书,实偏于一隅之论耳。书者心画,本乎性灵气质,强以男女性别相区分,岂不偏乎!



历来夫妇善书者,似皆循“夫唱妇随”之道,妇之书几与夫无异,若元之管道升与赵孟頫,明之蔡玉卿与黄道周,近代之褚保权与沈尹默。盖夫妇朝夕相处,彼此容貌皆有“夫妻相”之说,书法面貌类似实出自然。然,宏炎之书乃有诸多我所不到处,故不避亲嫌,乐为之张说一二。



【沈宏炎】女,1974年1月出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越城区七届、九届人大代表、越城区十佳青年教师标兵、越城区名师培养人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书会会员、浙江省女书法家协会理事、绍兴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入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等国家、省市级展览。多幅作品布置于“廊桥”“蕺山景区”“大禹陵景区”“鉴湖诗廊”“曹娥江景区”“沈园景区”等等。另有多篇教育论文在省市获奖,参编西冷印社《书法》教学指导用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