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纹身前必看:颜料颗粒的“人体奇幻漂流”

 好大水 2017-09-28

纹身爱好者看过来。当你绞尽脑汁设计一个随身携带的花哨图案时,有想过刺进皮肤的纹身墨水后来去哪儿了吗?说起来你也主要负责“酷炫狂霸拽”,而其中的好与坏,已经有科学家们替你操心啦。




为了能让纹身图案持久不脱色,纹身师们要在纹身者的皮肤上刺出数百个小孔,伴随着每戳一下的痛感,就有一点墨水落在表皮之下密布血管和神经的真皮层上。好了,成分不明、目的地不明的墨水要开始“人体奇幻漂流”了。


1墨水去哪儿了?


大多数纹身颜料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后会停在原地。它们被“困”在巨噬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中,然后在皮肤表面显现出来,组成那个让你纠结了好久的猛禽猛兽图案,或者一句拽上天的话。


可还有一部分没听你话的墨水,它们又去哪儿了?


研究人员通过更加细致地研究发现,这些墨水中的颜料颗粒不仅会在人体内“旅游”,还喜欢挤热门景点——淋巴结,并且到达目的地之后立刻选择定居。


这项发现来自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的化学家Ines Schreiver和她的团队。他们在研究论文中说,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有来自病理学家的报告,声称有纹身的病人的淋巴结切片颜色不同寻常,指出纹身者体内发现有色素堆积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Schreiver研究团队还参考了其他一些研究,比如2015年刊登在《美国产科与妇科学杂志》(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上的研究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况:医生们对一名宫颈癌已扩散至淋巴结的女性进行了手术,直到肿瘤被切下来之后他们才发现,那些看着很像恶性细胞的东西,其实是沉积的纹身墨水颗粒。


2神秘颗粒又是啥?


想必读者看到这里多少觉得哪里有点不舒服。毕竟谁也不想莫名其妙的东西留在体内,而自己还不清楚那是个啥!


想搞清楚这个就得做试验。Schreiver研究团队选定的研究对象有点吓人:6具尸体,其中4人生前曾纹身,另外两人则没有。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淋巴结,研究团队确定了神秘颜料颗粒的大小以及成分:它们是直径小于100nm的纳米颗粒,其中最常见的是炭黑和二氧化钛(TiO2),其中后者为无机白色颜料的主要成分。要命的是除了前面这些无害的成分外,研究人员还在尸体淋巴结中发现了钴、镍和铬等具有防腐作用的有毒重金属元素颗粒,它们是用来维持颜料色泽的,可不是为了给尸体防腐。


神秘颗粒的真实身份,简言之,就是你不想和它过一辈子的那些东西。


3对身体有害吗?


Schreiver认为,大多数纹身者是知道纹身行为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的,但是他们并不会去想墨水进入体内后会产生什么隐患,或者我们常说的副作用。


《皮肤学》(Dermatology)杂志在今年5月时刊登了丹麦的一项研究成果,是说在小鼠后背“纹身”,一年后小鼠淋巴结和肝脏细胞内都发现了颜料颗粒。在小鼠研究首席作者Mitra Sepehri博士看来,既然颜料颗粒能到达肝细胞,说明它们曾同时沿着小鼠的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长途跋涉。这些墨水色素被发现时,似乎还经历了一场战役——肝脏中的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又称肝巨噬细胞)尝试“吃掉”它们。由此看来,人体免疫系统还是有对这些不速之客除之而后快的觉悟的。


Sepehri总结说这不等于否定颜料颗粒对人体有害。“就算我们知道了它们能在人类肝脏中沉积5到10年,是否对身体造成伤害还需要更长期的研究。”


也就是说,可能是人们担心过度了?其实不然,与纹身墨水危害性一样不甚清楚的还有它的成分以及对它的监管力度。丹麦2011年有研究称,未开封的纹身墨水瓶有10%已遭到细菌污染;随后一年,丹麦环境保护机构的研究显示,约两成纹身墨水含有致癌化学物质。在监管方面,美国的纹身墨水生产归FDA监管,品类归属为化妆品。但FDA好像也在甩锅,“考虑到公共卫生事业中其他一些更具竞争力的优先事项,以及先前此方面安全问题相关证据的缺乏,FDA惯例上不具备对纹身墨水色素添加剂进行监管的权力”。


所以全世界的纹身爱好者们要从此放弃展示自我的机会了吗?当然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皮肤科医生、激光和美容皮肤学主任Arisa Ortiz博士给出了最佳回答:“纹身在人类历史中延续了数千年,这种势头现在也没减弱。因此我们应该在纹身的过程和墨水的成分研究上多下功夫,以了解潜在的皮肤反应,好让更多人放宽心去追求他们的爱好。”

End

参考资料:1)What Happens to Tattoo Ink After It's Injected into Your Sk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