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攻略,你恐怕看不到《千里江山图》 | 正在展出

 alayavijnana 2017-09-29

最近,逛故宫又变成赛跑了:

 

 

因为宫里展出一件可以和《清明上河图》平起平坐的北宋名作:《千江山图》

 

 

许多媒体说,为了看五分钟名作,你需要排队三小时

 

 

真有这么可怕?

 

以我半生的排队经验,可以笃定地跟你讲:排队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秘诀

 

排队的秘诀是:

 

 

对不起,手抖写错了。

 

正确的秘诀是:

 

 

故宫秋季开馆时间为早上八点半(周一闭馆),你需要做的是提前一小时,七点半到达故宫的唯一入口:午门广场

 

有人问:就是天安门北边那个午门吗?

 

是,但请不要从天安门步行至午门,这条路线是错误的:

 

 

为什么?

 

因为进天安门要过安检啊!天晓得要等多长时间!

 

正确的路线应该是这样:


 

从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B口出来,走南长街,沿西华门外的护城河步行至午门广场;或者花3块钱购买中山公园门票,从中山公园西门横穿至东门,进入午门广场。

 

那展厅在哪儿呢?

 

就是你眼前这座雄伟的午门:

 

 

午门展厅位于故宫城墙上,登城墙的地点一定不能搞错,是午门城墙的西北角

 

 

八点半一到,你在人群的簇拥下走过检票口和安检口,优雅地穿过午门门洞,向左(务必分清左右)一转,没走几步,就到了登城墙入口,轻轻松松凭借前200名的优异成绩,第一批登上城墙。

 

你还可以优哉游哉拾级而上,远眺金碧辉煌的宫殿,近看城墙下焦急等待的人群,然后拿出心爱的手机,拍下这动人的一幕:

 

 

登上城墙,你又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信步踏进《千里江山图》所在的第二展厅,然后发现——悲!剧!了!

 

 

 

怎么就乐极生悲了?

 

咱们分析一下斗争形势:

 

 

登上城墙进入城楼,正常的参观顺序是这样的:第一展厅、第二展厅(《千里江山图》在这里)、第三展厅。

 

但第一批观众的“待遇”不太一样,工作人员会把你直接引导至第二展厅,欣赏《千里江山图》,让你看完后再返回第一展厅继续参观。

 

第二展厅里排长队的主要原因,不是参观人数过多,而是每个人看《千里江山图》的速度都特!别!慢!

 

不是说只给五分钟吗?


五分钟再短,也架不住每个人都看五分钟啊!而且本人实测发现,实际看画时间达到了十分钟。

 

队伍行进速度是真正的龟速。排在每一批的前十名与排在最后十名,等待时间相差非常大。回想别人快步登上城墙的时候,我还在忙着拍什么动人一幕,难怪落到了队尾,悲剧地排了一个半钟头。

 

 

但我还不是最悲剧的那一个。

 

我看到有人看完《千里江山图》就离开了,其余两个展厅都没看

 

他们肯定不知道自己损失有多大。


《千里江山图》固然很美,但这幅画只是全部展览精华的——

 

 

说“三分之一”毫不夸张。

 

《千里江山图》是我国195件禁止出国展览的顶级国宝之一,地位高得需要仰视。


只不过这样的国宝,本次展览有三件

 

第二件是第一展厅里的《游春图》

 

展子虔《游春图》,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游春图》两年前亮相《石渠宝笈》展,拙人不才,写了文章,链接在文末

 

这次展览名叫《千里江山:历代绿山水画特展》。中国人喜欢讲“绿”,早期山水画还真是以绿二色为主,郁郁葱葱,富丽堂皇。

 

现存最早的卷轴类青绿山水画,就是《游春图》。

 

所谓“游春”就是春游

 

《游春图》的作者是隋代画家展子虔

 

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与他平起平坐的另一位画家,你肯定认识,那就是东晋名家顾恺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东晋原作的宋代摹本,北京故宫藏。顾恺之没有真迹存世,此摹本被认为非常接近原作,只是本次展览没有展出,因为这不是一幅山水画,而是人物画

 

顾恺之与展子虔都位列唐代以前最重要的四大画家,可能顾先生的名气还要更大些,只是他画的山水真不怎么样,人大于山,比例惨淡:

 

顾恺之的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山水只是人物的背景

 

再看展子虔的《游春图》,山水人树,比例协调,有了真山真水的样子:

 

 

但也必须承认,《游春图》的技法仍然不够成熟。

 

比如远山的树木,长得像一团团棉花:

 

 

类似的“棉花”也出现在同时期的敦煌壁画里,看来是流行画法:

 

敦煌莫高窟第103窟壁画局部(摹本),盛唐,甘肃敦煌研究院藏

 

这时,你再回想第二展厅里的《千里江山图》,立刻明白了:


“难怪说《千里江山图》技法成熟!”

 

是的,历经隋唐创业,青绿山水画发展到北宋已经完全成熟,个中翘楚就是这一望无垠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北京故宫藏,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此图气势上就胜前辈一筹,洋洋洒洒近12米,看一遍画如同游览一遍AAAAA级景区。

 

凑近一步,你会发现,细微之处同样不马虎。山水树人,姿态各异,步步是景,百看不厌: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北宋末年宫廷画家王希孟,画这幅画是为了献给当今圣上宋徽宗。

 

宋徽宗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偏爱此类大山大水,叫人画过不少。北京故宫还收藏了一幅相似的名作:《江山秋色图》


佚名《江山秋色图》,北宋,北京故宫藏,1031日起亮相《千里江山》特展第二期。《江山秋色图》没有作者名款,明朝人觉得是南宋画家赵伯驹的作品,现代学者认为应该是北宋末年画院高手所作

 

《千里江山图》和《江山秋色图》很像一对姊妹画,高度都在半米出头,都画了大山大水。前者描绘夏天,满目青翠;后者描绘秋天,沉郁苍莽:

 

 

 

山峦的形状也相映成趣。


《千里江山图》的山峦俊俏挺拔,如同朝气蓬勃的少年;《江山秋色图》的山峦宽厚坚实,如同沉稳睿智的中年:

 

 

 

但两幅画使用绿色彩的时候,有个明显的区别。

 

《千里江山图》用色很浓,很厚,似乎想盖住背后的墨色线条:

 

 

相比之下,《江山秋色图》的颜色浅淡不少,显露出丰富的墨色,多了些许清雅之趣:

 

 

从大青大绿到清雅之趣,青绿山水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果然,进入南宋,一件更加清雅的旷世杰作诞生了,这就是本展览第三件禁止出国展览的顶级国宝《万松金阙图》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南宋,北京故宫藏,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估计很多人没看出这幅画“旷世”在哪里。

 

前面的大山大水看多了,你会觉得《万松金阙图》一点气势也没有,只画了山脉一角,而且山峦缺乏棱角,圆头圆脑像馒头:

 

 

这是因为画家看到的山就长这样。

 

《万松金阙图》的作者是南宋画家赵伯骕(音肃)。他是南宋两大青绿山水高手之一,又身为赵宋宗室,经常给皇上作画,名气很大。

 

他笔下的山水显然位于南宋都城杭州,杭州的山就长这样。

 

“万松金阙图”中的“万松”指杭州万松岭,“金阙”意为金色的宫阙,即皇家宫殿

 

江南的山以土为主,石头较少,圆乎乎,胖墩墩,没有棱角。这种温和的气质,恰好符合古代文人不温不火、不疾不徐的审美情趣。

 

赵伯骕的画法也很有特色,他把山上的土石树木简化成一个个小绿点:

 

 

绿点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看似随意,但毫不杂乱,颇有“写意”的味道。

 

赵伯骕还用绿点来表现松树树干上的青苔:

 

 

青苔是写实景物,绿点则是写意笔法,用写意笔法描绘写实景物,就增添了“逸笔草草”的文人雅趣。

 

 

到了明朝,带有文人雅趣的青绿山水画就更多了,比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徵音征),他画的下面这幅画,山水被省去大半,几乎只剩“雅”了: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明代,北京故宫藏

 

文徵明是苏州画坛领袖,人缘很好,这天拉上一帮狐朋狗友,去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开茶会。他事后将茶会盛况画了出来,约等于一张聚会合影。

 

不知文先生是哪位

 

山水完全成了背景,真正的主角是做着各种“雅事”的文人,或低声轻语,或展卷沉思,或俯视泉井,或抬手作揖,举手投足间无一不透露出雅风雅韵,总之雅到了骨髓里。

 

 

这时,你再回想《游春图》里如棉花般的远山树木,恐怕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从隋唐的稚拙尝试,到北宋的大气磅礴,再到南宋的画风流转,直至明朝的文人雅趣,这就是青绿山水画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第一展厅里的演进历程。

 

咱们再出门前行,进入第三展厅,眼前又出现从明朝末年到近现代时期的青绿山水佳作。


各路名家从文人雅趣出发,分头挑战新的可能性,各显神通,各具特色,让人眼花缭乱:

 

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明代,北京故宫藏。董其昌是晚明最重要的画家,这幅画淡化了山石的轮廓线条,尽量只用色块来表现,有儿童画的天真之趣

 

蓝瑛《白云红树图》,明代,北京故宫藏。蓝瑛是明末武林画派创始人,这幅画像董其昌一样多用色块,但更加浓艳,富丽中不失清雅

 

还记得清初四僧里的弘仁吗?还是那样笔墨简洁,品格高逸。《黄山图册之飞光岫》,北京故宫藏

 

这幅画特意选用展厅实拍照片,就是为了展现金笺纸的“闪亮”效果。作者任熊是清末海派代表画家,作品富有装饰意味,符合市民阶层口味。《十万图册之万点青莲》,北京故宫藏

 

每次参观这种带有“通史”性质的展览,我都很佩服“后出场”的这些画家。你想啊,前辈已经做到至臻至美的地步,晚到的天才们居然还能更上一层楼,开创新的风格,是不是很厉害?

 

然后反过来想想,明清后辈追求文人雅趣,画的是心中的山水,不会太逼真;隋唐前辈倒是想画真山真水,无奈时代所限,笔力不及,画不成真;若要看既真实、又气派的大山大水,还真是只能到宋画中寻找。

 

寻到的,便是这一行雄伟瑰丽的千里江山。

 

 

【悲剧的尾声】悲剧最悲催的地方在于你不知道何时剧终。

 

前日刚写完文章,便惊悉故宫修改了参观规定,部分攻略已经失效……赶紧研读官网通知,还好还好,从“早起”到“登城墙入口”一段依然能用

 

之后的规则改了:第一批150名观众直接进入第二展厅欣赏《千里江山图》,后面的观众在登城墙入口处依次领取号码牌,在对应的时间段进入第二展厅参观。

 

全天分成16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包含150个号码牌,总共2400个名额。图片来自故宫官网

 

也就是说,领了号码牌就能去别处溜达,不用在入口处干等。

 

此外,无论有没有领到号码牌,你都可以随时进入第一展厅和第三展厅参观,这两个展厅不需要排队。

 

还有几点注意事项:

 

1. 务必提前在网上购买故宫门票,持有效证件入院。

2. 因古建筑条件所限,午门展厅没有厕所,最近的厕所位于登城墙入口处以西20米处;如果您大清早横穿了中山公园,请一路仔细观察,必有所获。

3. 第一展厅外有讲解器,可以自愿支付十元使用费;

4. 展览1031进入第二期,《游春图》《千里江山图》《万松金阙图》将退场,《江山秋色图》将登台,大部分明清展品会坚持到1214日闭展。

 

另,本文不是《千里江山图》的正式讲解,对此图的完整介绍将择日推出,鄙人争取在真迹撤展前写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