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项丨考古为什么追不上盗墓?

 群鸿戏海 2017-09-29



东汉 彩绘画像石墓门

网红小鲜肉担纲的影视剧中,盗墓题材总是能吸引最多的粉丝,洛阳铲挖开的不是盗洞,而是一条大众狂欢、宣泄各种情绪的通道。

自古以来,古玩行业内的各种潜规则当中,盗墓者似乎总是比专业考古人员更潇洒。他们趁着风高月黑,随便打几个盗洞,顺手牵羊挑拣最值钱的东西就离开了。


东汉 画像石


考古人不行,他们必须要赶在古墓被彻底破坏之前,缓慢的进行发掘、整理和记录,尽最大的可能性把历史的证据和痕迹留下来。

据相关媒体报道,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其实持续了长达五年时间。假如是盗墓者先发现了,即使再大的墓,估计50分钟也超过不了。

西汉 玉覆面

一般不会主动去挖掘坟墓——这是考古行业内一项不成文的行规。原因何在呢?


一方面,是“死者为大,心怀敬畏”的传统观念,始终还在影响着我们中国人;


另一方面,以目前掌握的技术水平,有些著名的大陵墓,如秦始皇陵,挖掘倒是比较简单,但如何能保护好里面的文物,太难了。


西汉 彩绘武士俑


我国最近一次官方主动发掘大型帝陵,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考古挖掘。


当时,考古部门的首要目标其实是永乐皇帝墓,但朱棣的长陵规模实在太大了,最后就决定还是拿相对规模较小的朱翊钧(万历皇帝)的定陵“练练手、热热身”。

结果,还是发生了令专业人员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打开墓门后,就在考古人员还没平复恢弘地宫给他们带来的激动和震撼时,很快,那些埋藏在地下、封闭了几百年的陪葬古字画、丝织品,就开始迅速氧化,在场的所有人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色彩一点点褪去,而几乎束手无策。

东汉 “邪相刘”石柱

现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也是如此。大多数人也许还不清楚,刚刚出土的那些兵马俑,并不是现在我们熟悉的灰色,而是具有鲜艳的色彩,令人炫目。


南京南唐二陵的壁画也是如此,直到现在,我们只能不断采用现有最先进的技术,试图减缓壁画一点点褪色的进度条。别无它法。

考古人虽然不主动挖墓,但他们要随时收拾盗墓者留下的烂摊子,四处奔波当救火队员……

西汉 金缕玉衣

为什么盗墓题材的影视剧、新闻甚至道听途说的八卦,总是能引起全民的狂欢呢?到底猎的是哪门子奇呢?

古人的陪葬制度很简单,之所以神秘,应该是我们和古人相隔时间太久;另外,太多未知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恐惧,这种心理就给作家、编剧们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创造空间。


金缕玉衣局部


考古工作人员在开启墓室时,肯定没有影视剧和小说中那样恐怖的情景发生……


挖掘时,他们一点点把封门砖拆卸下来。之前会有很长时间的通风程序,所以并没有什么异味。拆卸完毕后,人员就进去继续慢慢清理,事无巨细把碎瓷片等收集回去慢慢拼接。


西汉 玉佩


盗墓者显然是另一种气质与画面——


从来不会走正门,他们一般是从墓室上方开一个口子,能容下一个人钻进去就成。


由于墓室内部氧气稀薄,二氧化碳浓度非常高,所以,盗墓者为了生存,必须手脚超级麻利,捞一把就得赶快离开。要是稍有迟疑,待在里面时间一长,立刻就会因为大脑缺氧而导致昏迷。命搞不好就丢在里面了。

东汉 刘汉造石狮

中国大概是在民国初年,跟西方亦步亦趋建立了自己的考古学科,距今尚不足百年;而盗墓的传承,至少已经上千年了。

我国古代没有今天意义上的考古学,相类似的领域叫金石学——主要是研究暴露在地表上的碑铭文字、青铜器物。一直到上世纪20年代后,才从西方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


西汉 青铜壶顶上的装饰


据说,当时刚刚出道的第一批考古人员,书本上的知识有余,但实际经验严重不足。开展工作时一旦遇到难题,他们有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偷偷摸摸去请教盗墓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