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了那么多, “身价数百万”的留学生们却为什么不值钱?

 黄晓东高考志愿 2017-09-29


留学打开眼界,毋庸置疑;但是,花费几百万,投入昂贵的青春时光,仅仅开了眼界,这代价太大了。


然而现实是,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孩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校,的确像是刷景点、开眼界一样,念了书,长了见识,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想要做什么。


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亚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常常不计代价;很少有父母在选购教育产品时,引导孩子一起分析:这个投入值得吗?为什么它值这个价格?学到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启发孩子除了具备学习态度,还要有经济头脑和主动规划的意识。


作者:Shasha,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学者。28岁获英国记者协会纪实报道奖,32岁任华尔街投行项目经理。本科复旦,硕士英国,工作生活了3个国家6座城市,一路探索,一路成长。公众号“ 成长无国界”( ID:G-citizen)。“蓝橡树”获授权转载。


.......................................


最近一条新闻,在家长群里引起不少焦虑。孩子留学6年,花费200多万,回国只有2000元薪水。留学贬值了吗?看似留学问题,实际上是更大的教育困惑。


花费上百万,投入很多时间精力,让孩子从小接受好的教育,最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这么办?


孩子总要离开学校,进入市场打拼,父母该如何帮她确立自己的价值感?


今天探讨两个问题:


一、金钱教育,成功的缺失了吗?



月薪2000的文章一出,有留学机构撰文反驳,理由是:留学为了开眼界,不能用金钱衡量。


对吗?


不全对。


留学打开眼界,毋庸置疑;但是,花费几百万,投入昂贵的青春时光,仅仅开了眼界,这代价太大了。


然而现实是,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孩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校,的确像是刷景点、开眼界一样,念了书,长了见识,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想要做什么。


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亚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常常不计代价;很少有父母在选购教育产品时,引导孩子一起分析:这个投入值得吗?为什么它值这个价格?学到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启发孩子除了具备学习态度,还要有经济头脑和主动规划的意识。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伦敦读小学,老师要求孩子做一份未来的个人生活计划,具体到:你想生几个孩子?住多大的房子?每年去旅行几次?


然后,孩子需要计算出,要实现这样的生活,每年要赚多少钱?有哪些职业既符合个人爱好,同时能够负担自己的生活理想?


孩子还需要做一些关联思考:比如你的兴趣(钢琴等),除了愉悦自我,还能产生其他价值吗?


人的幸福感,往往在于有能力创造价值。但很多孩子一直读到大学,都没这样想过问题。


一直到18岁,父母依然无偿提供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孩子身在国外,一直刷淘宝购物;最熟悉的地标不是心仪的各大公司,而是中国城的饭馆;假期忙着旅游和回家,永远也不够用,没有主动找过任何实习;毕业却埋怨找不到工作....这是我看到的,一些中国留学生的现状。


找不到工作,一些人选择继续读书,有的读了两个、三个硕士。对于父母来说,好像孩子一直在努力、在进步。但是,真的是这样么?


学习本身,即使在名校,依然是比较舒服的一种消费。别人用昂贵的知识,来按摩我们的心灵。


一个人最大的懒,并不是没有好好学习;而是学了很多,却没有主动思考和行动,没有将别人的知识,转换成你能创造的价值。


而价值创造,才真正区别了人与人。


二、 世界很大,圈子很小



认识一些成绩不错的孩子,一路读到世界名校。


但他们毕业找工作时,会习惯性退回舒适区,依靠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甚至中学班主任提供意见和资源。


脚步迈向世界,勇气却留在了家里。


曾有一个在英国读医药学的孩子问:Shasha姐,我这个领域,留在英国工作好,还是回国好?


我问他:你觉得英国的医院怎么样?


他说:只去过一次。一般都是回国看病的,比较容易。


我问他:你有参加过当地的行业协会吗?他们接收学生会员的。


他说:没有哎。


他身在英国,身边很多宝贵的资源。但他始终乖乖的待在象牙塔,没有积极跑出来,比如利用看病的机会,跟英国医生护士聊聊天,从未来同事那里获得一些信息;参加行业协会、沙龙讨论,拓展一些人脉。


为了好好学习,他把自己跟世界隔离了。


追根朔源,很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倾向于引导孩子把学习当作唯一任务。书本之外的信息,不值得投入时间;老师和学霸之外的人,不值得交往。慢慢的,孩子丧失了在广大世界收集信息、拓宽圈子的能力。


18岁成年,需要找实习找工作,很多孩子依然不知道:如何搜集信息?如何结识人脉?如何在第一次见到老板时,成功打动别人?如何对帮助你的人表达感谢?


校园学习与未来生存割裂,这恐怕是教育引导的错位。


有学识、有理想;空有学识,空有理想;


仅仅一字之差,却划分了人生的从容和焦虑。


学了那么多,但知识没能转化成价值,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该怎么办?


【几点建议】


  1. 孩子小的时候,允许他参与成年人的谈话,给孩子说话和表达的机会,帮助他积累行业知识和跨龄社交技能。


  2. 与孩子一起择校,鼓励孩子上网搜集信息,主动提问,学习信息搜集和自我规划的技能。


  3. 引导孩子参与互动型学习,比如戏剧沙龙、新闻采访工作坊等等,让孩子有机会在人与人互动当中,将所学的知识输出,并生成产品。


  4. 让孩子学习用他人舒服的方式,表达感谢。感谢的对象不能仅仅针对老师,而应该针对所有为他花时间的人。这样,未来找工作时,孩子才会想到对给予他资源、建议和帮助的人,主动表达一点谢意,而不是觉得理所应当。最终失去宝贵的支持。


  5. 大学择校不要仅看排名。学校所在的城市、实习机会、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都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同为海外名校,有的偏学术研究,有的偏产业应用;有的学校净是中国学生,讨论都用中文;而有的几乎没有中国学生。这些与自身直接关联的信息,并不是学校排名能够显示的。


  6. 即使不念民办学校,给孩子机会参加学校面试,让他经历笔答之外的筛选方式,获得经验,经历挫折并获得调节能力。


最后,衷心祝愿孩子们都实现自己想要的未来!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