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三马”名头的众安在线,今日(9月28日)正式登录港交所。 众安在线本次发行19930万股,筹资15亿美元。按发售价59.70港元计算,市值为859.63亿港元,约合110亿美元。众安在线上市当天开盘大涨15%报69港元,之后涨幅最高达18%至70.50港元,市值最高达到1013亿港元。截止收盘股价为65.20港元。 ![]() 在线预约享皇派3大免费服务 广告 ![]() 众安在线由马云、马化腾及马明哲在2013年共同发起成立。IPO此前公开认购超额逾400倍,冻结资金2000亿元。 众安在线CFO邓锐民表示,从公司IPO此前公开认购超额近400倍以及今天上午的成交量等情况来看,说明市场、长线投资者等对公司的发行定价比较认可,都看到了公司的价值所在。 众安在线是国内首家拿到保险执照的互联网产险公司,在IPO招股阶段更是打着金融科技第一股的名号,孙正义旗下的软银资本更是斥资5亿美金成为了基石投资者,为其IPO保驾护航,一系列利好因素让众安成为了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概念股。 含着金钥匙出生 又有大佬加持 众安在线由“三马”联手打造,背后有阿里、腾讯、平安三大靠山,从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众安成立之初,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共8家,大股东阿里巴巴持股19.9%,腾讯、中国平安、优孚控股分别持股15%,并列为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加德信投资有限公司、深圳日讯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远强投资有限公司则分别持股14%、8.1%、5%、5%。 尽管上市前又进行了融资,但从众安在线上市前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出,蚂蚁金服、腾讯、平安保险仍是众安在线的前三大股东,三家企业的占股比例分为16.04%、12.09%、12.09%。 而就在上市前,众安在线已与软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订立基石投资协议,软银集团已同意按发售价认购71,909,800股H股,认购的H股总数占全球发售完成后发售股份的约36.08%,及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4.99%。 除了“三马同槽”,众安保险的董事长欧亚平也是外界瞩目的焦点。从网上仅有的报道和介绍来看,欧亚平近几年很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而在更早之前的报道来看,媒体的标题多为“神秘富豪”。 欧亚平目前担任百仕达控股主席,集团旗下共拥有3家上市公司。而我们从众安保险的股东名单中可以看出,下面三家公司持有众安保险股份——深圳市加德信投资有限公司(11.28%)、深圳日讯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53%)和深圳市日讯互联网有限公司(2.42%),而这三家实际控制人就是欧亚平。也就是说,欧亚平实际上在众安保险合计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0.23%,处于绝对的大股东位置,远远超过蚂蚁金服持有的16.04%的份额。 众安保险靠什么赚钱? 由于背靠三座大山,众安在线自成立第二年便开始盈利,并且已经实现连续3年盈利,符合在港上市的要求。 2014-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37亿元、0.44亿元、0.09亿元。在国内寿险公司一般3-5年能够实现盈利,而财险公司则需要5-7年。 资料显示,众安在线主要围绕五个核心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汽车及航旅生态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及航旅为三个主要生态系统。 众安在线在过去四年一共推出了262款产品,较为知名的险种有:依托于阿里巴巴集团的退货运费险、与携程合作推出航班延误险、与平安保险联合推出保骉车险、与小米合作推出的手机意外险、与河狸家合作推出的上门服务保障险、与美团外卖合作推出的食品安全责任险。还有众乐宝、37℃高温险、百度百付安、手机碎屏险、招财宝变现借款保证保险、知因保、轮胎意外保、小米盗刷险、大疆无人机险等等。 从这些产品可以看出,众安在线的头部产品都与其股东有合作关系。此前也有数据显示,退运险占淘宝70%以上市场份额,旅行险占携程网25%份额。 也正是因为有了阿里、携程等这样的股东的扶持,众安在线收入增长迅速,截至2016年12月31日,众安已向超过4.92亿客户销售超过72亿份保。2014到2016年,其保费收入从7.9亿增至34.1亿元。其中在2016年,包括退货运费险、任性退、卖家保证金和碎屏险的个人消费生态产品和以航延险为主的航旅生态产品占据了最主要的保费收入份额,分别为16.20亿元、10.81亿元。 此外,众安在线的消费金融业务最近还涉足了现金贷产品,花豹和速贷宝是众安旗下两款借款上限分别为30万和8万的现金贷产品。 市值近千亿港元 成长性受质疑 根据众安在港交所今日收盘价计算,市值为938.83亿港元,市盈率达到了9205倍。市场似乎给了众安超乎想象的估值。但从公开的财务数据来看,众安仍需要交出更好的业绩来回应高估值带来的压力。 但实际情况可能需要众安的管理团队从IPO成功的喜悦中清醒过来,毕竟众安仅仅成立不足4年时间,如此短时间内完成IPO,未来的成长才是资本市场继续买单的重要砝码。 首先,尽管众安在线的营收一直在增长,但其利润增速却在下降。 除开业第一年业绩亏损外,众安在线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0.37亿元、0.44亿元、0.09亿元。这意味着,2016年众安在线净利润同比降幅近八成。而到了2017年,众安保险在一季度还亏损了3.17亿元。 其次,众安在线综合成本率太高。 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由赔付率与费用率构成。其中赔付率等于产生赔款净额占已赚保费的百分比;费用率等于保险经营开支占相关期间已赚保费的百分比。如果以综合型保险公司为对标,比如中国太保,近年其综合成本率在 100% 左右徘徊。若以财险公司如中国财险为对标,其近三年综合成本率依次为 96.5%、96.5% 和 98.1%。而众安创业三年综合成本率依次为 108.6%,126.6%,104.7%。这意味着众安在保险业务承保利润上为“亏损”状态,众安所产生的净利润来自于“营业外收入”。 第三:对其他平台依赖过重。 众安在线的招股书的表述,众安目前过度依赖阿里、携程这样的股东方,这种过度依赖体现为“少数平台产生大部分的保费”。2014至2016年间,众安保险通过合作平台售出的保险产品分别占同年总保费的99.8%、97.9%、86.5%。 众安在线对这些场景方过于依赖,也会让众安在线失去议价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携程上的航空意外险能卖到20元,那么仅有1.5元是分给保险公司的,携程会吞掉18.5元。” 众安在 2014 年至 2016 年间,向蚂蚁金服(阿里巴巴)支付了 0.67 亿,3.0 亿,4.4 亿元技术服务费。随着航意险在公司业务中分量愈重,向携程支付金额也由 2014 年的 0.25 亿元,增至 2016 年 3.5 亿元。 第四:与股东合作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诞生之初,' 三马 ' 光环围绕下固然风光。但是由于和有些股东之间的业务存在着竞争关系,时间一旦拉长能否和睦相处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阿里巴巴在 2016 年公告拟与中国太平、太平人寿一起成立阿里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互联网健康保险相关业务,7 月蚂蚁金服即以 51% 持股成为国泰产险第一股东;腾讯也在此期间拿到了寿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两张牌照。而平安保险就更不用说了,本身业务主页就是保险。除此之外,渠道方与众安保险的的合作几乎都不是独家,而未来随着其他对手对互联网渠道的重视,势必会与其争夺渠道资源。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