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最难评价的两个人,一男一女,争了千年没有定论

 xdd响当当 2017-09-29

我们知道皇帝是有谥号的。所谓谥号就是给皇帝配个词来总结他的一生。这个东西在西周的时候就有了,到了后面,基本每个皇帝都有。

  

  从历史来看,谥号最准确的朝代应该是汉朝,每个皇帝的谥号都很好的概括了皇帝的一生,比如汉文帝的谥号是文,经天纬地曰之文,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汉文帝也当得起这个文字。

  汉景帝谥号景,布义行刚为景。

  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国之乱,他把这件事情摆平了,是谓布义行刚。

  还有汉武帝,开疆拓土当然是武。

  汉献帝的献,这个献就双关啦,一是聪明睿智曰献,汉献帝确实聪明。另外,就是奉送的意思,汉家江山在他手上献了出去。

  

  谥号最不准的大概是清朝,比如下面这个: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听上去高大上,像是圣母玛利亚,其实就是慈禧的谥号,当然,这不是清朝的特色,自宋之后,谥号一是专门说好话,不说恶话,另外,就是变得特别长,活着的时候可以上尊号,有什么大事发生了,来个尊号。死了就把尊号化到谥号里面去。

  那么,最为独特的是,最重要的一位皇帝没有谥号。

  

  秦始皇没有谥号。秦始皇为什么没有谥号呢?因为他认为,谥号无非是后人评价前人,儿子评老子, 这于礼不合啊。儿子有什么资格评老子?没有老子,儿子不过是一滩浆糊。所以,秦始皇下令,不得加谥号,自己只以始皇而称,二代就称秦二世。

  这使得秦始皇没有谥号,这也成了历史一个很有意思的争论,如果要给秦始皇加一个谥号,应该什么谥号比较合适?

  那要看秦始皇干了什么事情。

  他的一生灭六国,统一天下,开岭南,统一文字等等,可以说秦始皇只差一样东西没有统一,就是文化认同。秦始皇虽然焚了书,但他没有完成文化认同。

  

  楚人还是自认楚人,齐人还是自认齐民。秦朝的文化始终没有在中原取得统治地位,这跟秦朝文化上的短板有关系,秦国在历史上专注法家,对其它学派引进不多,而秦国长期被认为是蛮夷之国。虽然统一了天下,但天下人并不认同秦文化。

  所以,现在有称汉人,唐人,宋人的,很少称秦人。因为秦文化始终只是地域文化,没有成为中国的共识文化。

  此后,秦始皇又因为继续推行乱世中采用的法家政策治国,小罪大罚。没有对社会采取一个生养生息的政策,最后导致了秦二世而亡。

  有的人认为应该像隋炀帝杨广一样给个炀谥,去礼远众是为炀,这个应该是不准确的, 毕竟隋炀帝谥炀都有点被抹黑的原因,何况杨广跟秦始皇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有的认为秦始皇应该谥武,毕竟一统天下,没有比这更大的武功了,还有开南岭,北拒匈奴。

  有的戏称应该是斌,文武双全,脑洞老师想起小时候,班上总会有一个叫斌的同学。

  也有说谥烈,谥霸的,但总有说不到点子上的感觉。

  也许秦始皇的一生太多面了,他的一生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更不用提用二三个字来概括他了。也许就像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

  

  没有谥号,就是他的谥号。

  这样说起来,中国有两个人是最难评价的,一男一女,男为秦始皇,女就是武则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