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祖云盟主 2017-09-29

各位去过济南的大明湖公园吗?

去过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公园里题有“大明湖”三个字的石碑有点异样,因为在“明”的“日”字里,多了一横。

著名景点写错别字?这不好吧?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曾有人给出这样一个有趣(不靠谱)的解释,说济南七十二泉相通,某年端午这天,济南发大水,趵突泉里的“突”字上的一点突然不见了。

哪儿去了呢?

被冲到大明湖里了。

所以大明湖的“眀”字才多了一笔。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这想象力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在下服气~

当游客们指指点点,听着传说摇头晃脑之时,大概想不到,这种汉字里多一点少一横的奇怪现象,在全国各地的景点里并不少见。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其实这是过去文人写书法时喜欢添笔或减笔的习惯造成的。

趵突之“突”,少一点,是减笔;大明之“眀”,多一横,是添笔

按照大明湖公园工作人员的官方说法:“大明湖”三字是从清嘉庆大明湖碑上拓下来的,碑则为嘉庆书法家登州人于书佃创作,这“目月”组成的明是帖写的写法,并不是错字,使用哪种写法是书家的创作自由。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事实上,早在最在意明字写法的明朝,就有人喜欢在“明”中加一横了。

而且,还是当时的头儿~明朝皇帝。

下图为明宣宗御笔,看他如何自书国号: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这个明字与大明湖的明字写法一致,明宣宗总不会让“明”不成明吧!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再看下面宣德(宣宗年号)之“德”的写法,少了一横。

你总不能说宣德皇帝真缺德,自个儿把自个儿年号写错了吧~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翻翻书法大字典,看里面的明字,你会惊讶地发现: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竟然多数都是写成“眀”!明才是少数派!

这下,还能说是“眀”错别字吗?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一定还联想到了另一个喜欢被文人们减笔或变更写法的字:

比如在清代时,“福”字有一种写法,是将右边最上面那一短横省去。

为何少这一笔?

因为清世祖的名讳叫“福临”,臣民得避“福”这个字。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在过去,中国文字里含有极深的政治意蕴,写错一个字都可能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故促使大量异体字出现。

当然,异体字多,不尽都是政治畸形压迫造成的,有些是因为古代文人的艺术创作所致,“咱就好这口儿,有艺术感!有个性!不行么?”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好比一个“寿”字,就有几百种写法,全是变体或异体字,而且有些写法还很美,也从没人说过这些是错别字。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从秦朝开始,“车同轨,书同文”的思想慢慢渗透到民间。

两千多年来,在文字的规范上,大的方面,总的趋势是统一的,但在具体书写和应用上,却颇多随意性,这就是“大统一”下的多样性。

“眀朝”的“眀”字这么写对吗?

明白了这点,亦能了解,无论是趵突泉的突少一点,还是大明湖的明多一横,都是古代书写中常见的现象,不足为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