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分国家及我国炼油业发展状况

 共同成长888 2017-09-29
    一、美国炼油业布局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和中国都是石油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两国在地理环境、炼油发展进程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美国炼油能力集中的地区至少有自产原油和进口原油两种来源,原油资源、目标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美国大型炼油厂布局的主要因素。在美国交通运输不便利、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小型炼油厂比例较高;在原油产量较高的地区,小型炼油厂数量也较多,但小型炼油厂一直是炼油结构调整过程中关停的主要对象,而规模较大的炼油厂主要集中在大型国际石油公司手中。分析美国炼油业的发展过程和炼油业布局的特点,对中国今后炼油业的发展和布局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市场、资源和运输应是中国炼油布局结构调整首先考虑的因素,炼油布局应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小炼油厂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但同时也将是炼油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
    二、日本炼油厂利润增效项目成功之道
    1996年日本炼油工业进行调整以来,国内炼油生产量供大于求,由此导致激烈的竞争和利润的降低。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兴亚(Koa)石油公司于1998年5月开始在其下属的两个炼油厂实施利润增效项目(PIP),实施该项目的目的在于茌没有投资或投资很少的情况下,找出并实施足够的利润增效机会。此项目是和KBC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其成果超出了1997年利润增效项目(PIP)的价格基础,每桶提高100美分,虽然由于1999年和2000年炼油业的利润不佳,Koa公司实际上的收益最少也达每桶60美分,每年持续增效超过5000万美元。
    利润增效项目(PIP)主要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时间约11个月,包括找出利润提升的机会和评估。这包含了Koa公司工作人员的生产知识和经验及KBC专家们的专门知识和独一无二的方式,并由此发掘出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利润提升机会。
    第二部分是实施阶段,大约为13个月。专家们把第一阶段所找出的利润提升机会编排顺序,就此提出一个实施的利润提升计划,进行操作并建立一个追踪系统用来追踪项目的进程和保证其成效。项目的进程每月汇报给Koa公司高级管理阶层。Koa公司对和KBC公司的良好合作所达成的成果反响积极。该成果带动了全公司范围的“追求最大利润的文化”,使其收益超出了初始的利润提升计划目标。至今仍在进行的第三阶段是原本项目范围的延伸。它的目的在于保证第二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实施新的利润提高机会,更重要的是开发应用新的方式方法,使Koa公司实现其成为世界级公司的目标。这包括一个新改进的线性规划(LP)模型,一个回测程序和改进的单位独立跟踪。KBC始终关注项目的进展以保证其成功的实施。这是KBC公司在1996年双来日本与炼油厂合作的12个项目之一,近年来,该公司曾成功地替超过100家炼油厂实施增效项目。该公司主要为石油下游企业,包括炼油化工企业提供领先的技术及管理咨询服务,用以提高现有炼油厂资产的效益,开发一系列利润增效的项目,既为客户指明潜在机会,又可大幅提高各炼油厂的营运表现。KBC研究解决的主要领域集中在收率、能耗、油耗、规划制定方面,还致力于提高设备的操作可靠性,及减少长期的维护费用。KBC是一个在英国伦敦上市的独立咨询公司,该公司是炼油利润提升方面占据领先地位的世界性公司。KBC通过单位装置优化、规划改善、中间物流处理及质量改善、装置能力提高、改善原料选择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油损、降低能耗、优化炼油石化工艺、优化炼油厂油料质量来提高炼油厂的效率。KBC增效项目效果良好,炼油厂收率可提高25~75美分/桶,能耗降低2~10美分/桶,油耗减少2~10美分/桶、规划改进提高5~15美分/桶,设备维护及操作可靠性可提高7~20美分/桶,根据炼油厂情况,地区与市场条件的不同,总计大约可提高41~130美分/桶。
    三、英国炼油工业效益高
    英国拥有19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埃克淼美孚位于英格兰南部Fawley日加工能力达到32.6万桶的炼油厂是英国最大的炼油厂。然而BP是在英国拥有最大炼油产能的公司,其中位于苏格兰Grangemouth的炼油厂的日加工能力达到19.6万桶,而位于英格兰Coryton的炼油厂的日加工能力达到16.3万桶。英国其他拥有较大炼油产能的公司还包括道达尔公司(32.5万桶/天)、壳牌(29.6万桶/天)、康菲公司(22.1万桶/天)和雪佛龙德士古公司(21万桶/天)。据英国贸工部称,英国的炼油产能利用率接近90%。英国同时还是成品油国际贸易的活跃国之一。
    四、中东地区炼油工业状况
    中东已建立了大型炼油工业,1980年时原油蒸馏能力为1. 35亿吨/年,1990年增加量超过5000万吨/年,使加工能力达到1.9亿吨/年,2002年加工能力已达3. 16亿吨/年,扩建仍在进行之中。
    沙特阿拉伯是该地区最大的炼油国家,其次是伊朗。这两个国家也是该地应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两个国家计划在今后几年内继续增加炼油能力。其他的炼油国家有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曼。
    有好几个国家正在增加其裂化能力,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均有建设项目。一些扩建和改造计划旨在生产较高质量的运输燃料,以满足美国和西欧的规范要求。国内需求的燃料质量也在提高,如汽油禁铅和降低柴油含硫量。
    科威特正在增建中间馏分油加氢处理装置,伊朗计划使柴油含硫量降达50mg/kg,巴林也在增设馏分油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装置,以使柴油含硫降到很低水平,满足出口美国和西欧10mg/kg的低硫要求。中东无铅汽油的高辛烷值主要由富含芳烃的催化重整生成油来提供,现已计划扩增异构化和烷基化能力。
    中间馏分油加氢脱硫(MDHDS)能力将大大提高,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扩增项目。
    中东的炼油和天然气加工能力正在快速增长,炼油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将使高质量石油产品出口稳步增长。该地区LPG和石脑油需求将增长,LPG出口量也将增长,石脑油出口将增长更快,2007~2008年中,燃料油出口将下降。
    五、巴西石油公司炼油战略
    巴西石油公司实施炼油战略,拟加强炼油建设,逐步减少石油原油出口,增加高附加值石油产品如汽油和生物柴油出口。
    到2011年,巴西石油公司石油日产量将达到240万桶,每天富足30万桶,通进出口石油产品收入将比出口原油每年多收入超过10亿美元。
    目前,巴西石油(重油)冶炼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按照巴油发展战略,拟将巴西生产的原油输送到国外精炼后再出口。因此,巴西石油公司除扩大现有在国外(如在美国)的炼油厂生产能力外,拟在欧洲、亚洲以及拉美等地建设和收购炼油厂,以增加炼油能力。
    六、中国炼油工业存在的问题
    1.炼油企业对国际石油资源依赖性加大,含硫原油加工技术亟待解决
    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油气消费持续增长。据国内外有关机构预测,2000~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速度在3.8%左右,但未来10年中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将呈现缓慢低速的趋势,预计年均增长率为0. 61%左右,致使石油供给存在较大缺口,而且石油缺口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 6%。这就需要利用进口资源,但可供中国炼油企业选择的国际石油资源主要是中东的含硫原油。目前国内除了少数正在改扩建的含硫原油加工基地外,国内多数炼油厂只能加工低硫原油。因此,要加快开发含硫原油尤其是含硫重油加工的技术。
    2.油品质量档次低,难以满足清洁燃料标准要求
    发达国家汽油已实现无铅化,汽油质量发展趋势是硫含量小于(50~150)×l0-6,烯烃体枳含量小于25%~30%,芳烃体积含量小于25%~45%,苯体积含量小于1.0%。对于柴油,欧盟目前规定十六烷值大于48。美国、日本等多数国家要求车用柴油硫质量含量小于0. 05%,欧盟要求小于0.035%,芳烃实际体积含量为25%~35%。目前,中国主要油品质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水平。国家汽油新标准的颁布,为汽油的升级换代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中国柴油组分构成也不尽合理,催化柴油占30%,且多半未经加氢精制,产品颜色深、安定性差,十六烷值最低的为40,硫质量含量在0.2%~0.5%,芳烃体积含量在30%以上。中国和国外车用汽油、柴油质量相比差距较大。国内润滑油的中间基基础油比例过高,氧化安定性差,蒸发损失大,同时,缺少高质量的聚烯烃,没有自主开发的加氢异构化技术。成品油方面,国内虽然已研制出SH级汽油机油和CF-4级柴油机油,但多数在SD和CC级以下,比美国差了4个级别。中国大中型炼油企业的多级油占内燃机油比例1999年达到19. 1%,而国外要占50%~70%。同时,环境保护对油品质量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对柴油的质量要求执行普通柴油和城市车用优质柴油两个标准。
    3.中国清洁燃料生产的技术水平落后
    国外清洁汽油生产技术的进展主要在醚化、异构化、烷基化、降低FCC硫含量和降低重整汽油苯含量等方面。NEXETHERS工艺是联合生产MTBE、TAME和重醚的新技术。中国催化裂化技术发展很快,但不够重视汽柴油的质量,催化重整方面的问题是原料不足,开工率低。固体酸烷基化的开发尚处于研究阶段。对于醚类的生产,目前只推广应用了C4烯烃的醚化技术,异构化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以前为了增产汽油所建的叠合装置,随着汽油烯烃含量要求的日益严格,应予以淘汰。加氢精制是提高柴油质量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适应不同原料的各类加氢技术基本成熟,需进一步改进的是最大限度提高反应空速,降低氢油比,柴油深度脱硫、脱芳的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4.乙烯原科的构成还需进一步轻质化和优质化
    由于轻烃资源短缺,中国乙烯工业的发展主要走石脑油为主的路线。目前炼油行业提供的乙烯原料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要求,乙烯原料偏重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对于综合型石化企业,有必要考虑炼化一体化,以利于实现油品组分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石脑油资源紧缺,造成石脑油与汽油差价缩小。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石脑油,势必造成乙烯成本上升。这样就对炼油企业提供乙烯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目前正在开发利用中压加氢裂化技术,来增产优质乙烯原料。
    5.国内炼油装置结构不适应中间馏分油需求大的市场要求
    近几年中国消费柴汽比在(1. 65:l)~(1. 83:1)之间,生产柴汽比在(1. 30:l)~(1. 67:1)之间,汽油过剩,燃料油缺口较大,1999年以前柴油和煤油均有缺口。中国到2005年消费的柴汽比约为1. 97:1,预测2015年将上升到2.22:1左右。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成品油消费市场的特点是中间馏分油需求旺盛。但是,中国炼油装置结构又不尽合理。炼油企业二次加工手段缺乏灵活性,造成生产柴汽比低于消费柴汽比,中间馏分油生产能力偏低。
    6.国内炼油企业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坐产水平不高
    中国炼油企业的规模和多数加工装置的单套能力偏小,技术经济指标落后,综合能耗高。中国炼油厂加工原油的平均能耗约为90公斤/吨(标油),而亚太地区炼油厂平均约为80公斤/吨;中国炼油厂每吨原油加工费平均在200元左右,而亚太地区1998年平均水平为21.7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80元/吨。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炼油厂本身均属于微利行业,一般而言加工原油每吨获利60元左右,所以,降耗是提高经济效益指标的首要任务。
    7.技术创新力度不大,突破性技术较少
    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我国的工艺开发与工程开发脱节,使部分炼油工艺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相关装置重复引进,超前储备技术开发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