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遍阅读的读后感《把时间当作朋友》

 众人是圣人 2017-09-30
通过罗辑思维,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做李笑来的新东方老师,也就间接地知道了他那不平凡的经历,了得,新东方的英语老师,着实让我震撼了一把。罗胖的跨年演讲前后都是在围绕着时间展开,自然,罗胖的店铺里推出纪念版的这本书的时候,果断拿下。
阅读是在16年1月完成了第一遍阅读。读的过程,因为认同很多李老师总结的观点,因此很是期待他那本昂贵与免费同存的观点之作《七年就是一辈子》(这是当时的书名,发布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第一次看到一本总结出了很多自己曾经也做过,却不曾总结出如此多观点的书,那一刻,我兴奋了。真的是那种感觉,我不再孤独。曾经的我,在网络的个人签名中最喜欢用的就是'思想源于孤独',因为,我一度认为,曲高和寡之处,前行只能靠自己。我不曾遇到这种话说到心坎里的感觉,之前的感觉最多是告诉别人,而非能够获得共鸣。

是的,时间的确不是可以管理的。从第一次高考失败后便开始真正感受到了,时间每天都是那样前行着,未曾改变过什么。要管理的是自己。效率的提升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在要投入精力并期待获得成就的领域把控好自己。否则,七个月理转文的我,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选择,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勇敢地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并不断尝试说服他们,加上我的不断努力,这件事也就做成了。

这是李老师的一个重要观点,自我管理才是成就一切的其中一个促成因子。

再者,积累。无功利心的积累。说实话,这一点我做得是不够好的。做什么事情,很容易自己主观上产生一种排斥性的疑问:这个对我有什么用。当然了,这里有一个前提,即特指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握概念,习得方法论这些事情的时候,不可存在功利心。利滚利的过程才是最终成功在外人看来瞬间爆发的基础。做好前边的积累,融会贯通才会出现。

还有,学习概念,然后去践行。现在回头来看,自己究竟能为自己总结多少实用的概念对于自己来说太重要了。升级自己的思想操作系统,不就是自己需要对所有的事物现有一个现有层次的概念认知,然后通过践行再来继续修正升级这一概念么。真是如此,有太多东西,我都没有概念,所谓的概念不过是人云亦云。自己并没有去深入思考。没有思考,谈何适合自己的概念的形成,世界观的建立不过是拷贝他人罢了。这种局面造成自己曾一度的精神空虚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做事要有方法。李老师以自己上学时候如何学习展示出了这一过程,很是佩服他母亲的提纲挈领式引导。有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事情真的是事半功倍。

这种阅读的过程真的是让人非常享受。授人以渔,分享真实的方法和见解,其实,他已然又一次走在了大家的前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