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海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纪实

 伢芽 2017-09-30


记者 潘旭婷 通讯员 王珍珍 陈蓉

再过两天,就迎来祖国母亲68岁的生日。看着窗外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一刻,县中医院院长奚琼霄的内心分外宁静。仿佛三天里忙碌有序的搬迁场景还在眼前,但思绪已经飘向了远方……

从9月26日至28日,短短三天时间,伴随着宁海人民走过30多年风雨历程的中医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工作。27名病人(其中3名危重病人),数百台(套)设备全部从位于中医院路的老院,搬迁到位于桃源北路的新院。顺利搬迁的背后,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卫计部门相关领导和科室的督促落实;离不开医院领导的精心组织和统筹规划;更离不开全院上下的团结协作、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让我们将镜头回放,重温搬迁过程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

准备,为了搬迁顺利

搬迁是一项繁琐又累人的工作,不光要小心翼翼地转移设备,还必须安全谨慎地转运患者。因此,事先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搬迁过程有序进行,县卫计局专门成立了搬迁领导机构,医院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和新、老院区的医疗运行安全。医院相关科室从搬迁前一个月开始,就取消周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晚上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常态。

“我们提前4个月就筹划了搬迁方案。”奚琼霄说。在县中医院新院址会议室,记者看到了一本《宁海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期实施方案》,仔细一数,竟然足足15页。“这个方案我们是改了又改,到最终定稿已经是第四稿了。”办公室主任薛瑜说。在医院制订的搬迁方案中,对搬迁过程每个步骤、每个节点都进行了细化。在新、老院区进行三次搬迁演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病人和物品的转运,器械办公用品的搬运等均明确了责任人、责任领导。同时,成立危重病人医疗急救领导小组,根据病情把病人进行分类,确保每位病人转运安全。

故事一

5月9日,是全县“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助推“五优并进”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后的第一天。当天下午,县委书记杨勇率先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县中医院新院区,实地调研建设情况,深入一线攻坚破难。经过现场办公,确定县中医院新院区将于9月底试运行!时间倒逼着全体中医院人必须铆足马力。

而作为一名分管基建工作的副院长,顾光大更是觉得身上压力重重。5月份以来,为了搬迁顺利进行,顾光大几乎天天耗在工地里,晚上又与县公建中心、县卫计局、县中医院组成的工作小组碰头,协调解决白天发现的问题。“反正从5月份开始每天晚上十一二点回家都是家常便饭。”顾光大说。

如今,医院已经顺利搬迁,看着眼前的场景,顾光大又有了新打算:新院区内的绿化得跟上,院区外围标识标牌还要再优化……

故事二

相较于顾光大,作为分管后勤工作的徐伟其副书记则是医院的“大管家”。“要搬一个医院,准备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今年1月份我从长街中心卫生院调过来后,短短半年时间光招标的项目就有30多项。”大到医院各项医疗设备,小到病房的被褥床垫,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徐伟其说道,“每个招标项目我们都必须事先要进行考察,反复比较敲定最优选项。比如在选择医院的办公家具方面,因为是中医院,必须凸显中医元素,所以在家具的选择上就非常慎重,记得光这一个项目前期测算、考察等准备工作就用了一个月,后来招标又用了一个多月。反正那段时间恨不得每天有48小时。”

在徐伟其那本已经被翻得有点旧的笔记本上,每一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最多的一天,一天的工作安排就有200多项。虽然医院已经顺利完成了搬迁,但在徐伟其的笔记本上又记满了下阶段的工作:新院区的安保招标工程,机房改造工程……“接下来几个月我的工作也不会轻松,新院区在运行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存在小问题,加班加点估计也是不可避免。不过,只要让员工在新家工作得顺心,百姓看病舒心,我们忙点也是值得的。”徐伟其说。

故事三

对于血透科主任林朝阳来说,这一次的搬迁不仅仅是转运设备和病人那么简单。“由于科室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医院常年有70余名病人定期做血透,考虑到医院搬迁,林朝阳非常无奈地控制患者收治人数,为的就是不因搬迁耽误病人治疗。

由于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得比较早,有些已不适用于当前的发展。“以前的图纸设计中治疗室、处置室没有分阴性和阳性区,现在血透质控非常严格,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更改。”一边督促着施工作业,一边又通过网络、书籍学习血液净化中心设计规范,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协助优化设计方案。在整个设备安装调试期间,林朝阳和科室同事们天天跑新院区,“单单水处理设备,我们要求是一根300米的输水管道细菌数控制在20CFU/ml以下。所以对安装的密封性,以及日常维护要求都非常高。”

目前血液净化中心24台血透机已经到位,剩下的25台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逐一搬迁调试。“搬到新院址,我们科室增加了19台国际上最新型号的血透装置,能更好地为宁海病人提供服务。”林朝阳说。

准备越充分,搬迁就会越顺利。9月28日,所有搬迁的科室和病人安置完好,门诊患者的就医及病房患者的治疗得到了保障。县中医院用精心的准备打了漂亮一仗。

细节,为了彰显品质

医院搬迁是一项大工程,每个环节必须丝丝入扣。而在这项大工程的背后,蕴含着无数个细节,连日来,记者采访到了医院“内当家”——护理部的天使们,通过她们的讲述,感受细节背后的故事。

魏茫茫是中医院护理部主任,管理全院护理人员160余人,参与医院搬迁大大小小各个方面。“大到病房仪器设备,小到病人被褥服装、医生办公鼠标垫,从前期筛选,到确定方案,再到物品采购后的分配整理入库都有我们的身影。”从护理部主任到护士长再到普通护士,每个人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只要不当班,我们一般就跑过来帮忙了。”内科护士长徐东霞说,像医院的窗帘,根据功能不同,挑选了不同颜色窗帘,光窗帘我们就挑选了十几次。考虑到住院病人晾晒不方便,这些“内当家”们也是动足了脑筋,“如果没有安排一个地方让病人晾晒衣物,确实不方便,但是如果安装固定晾衣架又影响美观。后来我们经过反复比较最后选了一款可以自由伸缩的晾衣架,用的时候拉出来,不用了就缩回去,非常方便。”

在外科病房,记者发现病床上凡是打着石膏的病人,他们的病号服与以往看到的不同,打着石膏的袖子或者裤管用绑带绑着。护士长赵佩芳解释说,以前在老院区,很多外伤病人如果打着石膏,袖子和裤管都套不进去,病人只能披着衣服。搬入新院区,病人的服装也将进行统一更换,赵佩芳就开始琢磨起来:能否用拉链、纽扣或者绑带的方式,方便病人脱穿衣服的同时,也方便伤口换药?由于所有的病人服装都要进行高温消毒,为了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最终敲定外科病人服装袖口和裤管部分使用绑带。

“除了配合做好内务工作,像一些病区要使用的设备我们都会提前介入。”魏茫茫说,刚开始拿来图纸让大家看的时候,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实在没办法就跑到现场看,哪里需要放柜子,哪里需要放架子,一边对着图纸,一边看着实地场景进行记录。“时间一长我们这些起初连方向都搞不清的人,现在看起图纸来也成了半个专家了。”魏茫茫笑着说。

细节,在这场搬迁“战役”中,全体中医院人将之奉为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全院上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我们整院搬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奚琼霄说。

挥别,为了飞得更高

9月25日,医院搬迁前的最后一天。县中医院的员工们纷纷跑到医院李时珍雕像前合影留念。不少老员工,是跟着医院发展的轨迹成长。30多年来,在这里,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大家留下了太多的奋斗、欢笑、成长的记忆!

挥别老院,扬帆起航。就在相距6.5公里的桃源北路,一座现代化的中医院,等待他们把眷恋的情感化作前行的动力。

满城丹桂飘香的季节,记者漫步县中医院新院址。蕴含中医元素的宁海国医馆,敞亮又舒适的病房;迈入门诊大楼内,浓郁的药香沁人心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宣传牌,既有各个科室的特色介绍、名医专家风采、中医养生常识,又有历代名医传记……整个医院,都在传统中医文化的氛围包容中。

“小到一块提示牌的颜色,大到医院外部的整体设计,我们力图通过打造浓郁的传统中医环境,让患者在享受到舒适安静的诊疗过程的同时,领略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奚琼霄自豪地说道。不仅如此,医院还以文化熏陶为药引,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到医院每一个角落。将中医药文化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灵魂,贯穿于医院发展全过程中。医院的核心价值、宗旨、院训、院旗、院徽都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

新的环境,新的起点。新院址与老医院相比占地面积扩大5倍,床位数增加一倍,新院区设备投入5050万元。而作为我县唯一一家高压氧中心,从原有的6+2模式升舱为10+4模式。一流的硬件设施,需要一流的专业人才。奚琼霄告诉记者,接下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内外合力,提升医院软实力。今后医院将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治疗中风、手足外伤术后等康复治疗上发挥中医的关键作用。同时,在原有治未病中心的基础上,还将成立中医肿瘤科、肝病科等,让中医更好地为宁海的老百姓服务。

循着整洁的医院走廊,穿梭于门诊和住院大楼的各个科室内,总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新院址,传统中医文化不仅融入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还渗透进了每一个中医人的心中,体现在其一举一动之中。每一句热情的问候、礼貌的回答,热心地指引就诊,都让患者有至亲在旁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