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成语52:一败涂地

 陆一2 2017-09-30


  成语一败涂地

  今天和您分享的成语是“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在汉语里面,表达失败这个意思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功亏一篑”、“功败垂成”、“满盘皆输”等等。不过论程度的深浅,这“一败涂地”无疑是最惨的。

  按照唐代历史学家颜师古的注释,“一败涂地”的意思就是“一见破败,即肝脑涂地也。”

  “肝脑涂地”这个词画面感很强,用来形容战争的惨烈是最合适不过。比如《汉书·蒯(kuǎi)通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除此之外,“肝脑涂地”也用来表示自愿牺牲,比如《汉书·苏武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苏武曰:‘武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yuè)汤镬(huò),诚甘乐之。’”


  ∆ 马车

  不管表达的是哪一种意思,一旦需要“肝脑涂地”的时候,那情况一定是相当危急。

  汉高祖刘邦在发迹之前,本是一个沛县的小亭长。这亭长是个什么官呢?在秦汉的时候,各乡村每隔十里便会设有一个亭,而这亭长也就是这一亩三分地的管理者。那时,各地诸侯是纷纷起兵反抗暴秦的统治,这农民领袖陈胜率先是揭竿而起,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而刘邦也在自己这田间地头组织了武装,策划起义之事。

  这沛县县令见时局不稳,恐怕对自己不利,并且他听说刘邦在群众当中那是很有威信,于是他便派人把刘邦请来,希望他能够作为自己的安抚之用。没过多久,刘邦带了百十号人马就来到了县城。这沛县县令见刘邦人多势众,是来者不善,突然又开始害怕起来,于是下令紧闭城门,不让刘邦等人入城。

  见此情形,刘邦是灵机一动,提笔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刘邦是痛陈秦国的暴行,号召全城百姓响应起义,一起推翻这暴虐的统治。刘邦写完之后,便把这信绑在箭上,射进了城去。这城中百姓读到信后,果然是起到了作用,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响应,杀了县令,将刘邦一行人迎入了城中,并且接管了沛县。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邦有了另外一个称谓 “沛公”。


  ∆ 刘邦斩白蛇

  刘邦入城之后,百姓一致拥戴他为起义的领袖,刘邦百般推辞不得,只得诚恳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这句话的大致是说,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如果我不能好好的做出应对,那就会一败涂地,再无翻身之日了。

  今天在使用“一败涂地”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了“肝脑涂地”的意思。很多人也不知道,原来这“涂地”二字的背后,竟有如此惨烈和血腥的画面。当然,虽说成语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曲解,但是在表达失败的程度上还是非常相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