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秋毫无犯 今天和您分享的成语是“秋毫无犯”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这个词,本义是指秋天鸟兽身上新换的一层又细又软的绒毛,后来常被人引用比喻极极小的东西或财物。这顾名思义,秋毫无犯就是不侵任何细小的财物。 秦朝末年,楚怀王发动诸侯进攻秦国,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结果当时还在项羽下任职的刘邦,成为了第一个破咸阳城的人。这事后,项羽向楚怀王表示希望自己能封王,但是楚怀王给出的答复是两个字“如约”,也就是按照规矩来,这事先说好的事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并由此也封了刘邦为王。在项羽见势不对,干脆我拥兵自重,自行分封天下诸侯,于是便有了“西楚霸王”这个称谓。由于当时楚怀王的权力已经被项羽架空,所以也没有能力阻止项羽的分封。 ∆ 西楚霸王 这刘邦见情形不对,也不敢另作他想了,于是赶忙托人向项羽转达自己的想法:“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这意思是说,我虽然提前入关了,但没有碰任何的东西,那些府邸库房什么的都已经被我封存好了,就等着您老人家来了。成语“秋毫无犯”也由此而传下来了。 这话说古代行军打仗,往往先要出一份安民告示。其中除了申明作战的宗旨、出兵的理由,往往还会添上一句“秋毫无犯”。这言下之意,就是说自己的部队不但是正义之师,而且是仁义之师。然而在实际的战争中,想要做到“秋毫无犯”,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残酷且带有巨大破坏力的行为。这一旦开战,别说是财物了,就连性命都难保。所以说,所谓的“秋毫无犯”,更多是古代军阀自我的一个标榜,或者说是发动战争的一个金牌令箭而已。 ∆ 儒家仁爱 这战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往往都是“杀尽一门良贱”和“百姓死伤无数”,“秋毫无犯”也大多就是个幌子。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的叙利亚,那受到最大伤害的还那些平民百姓。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战争中“秋毫无犯”是很难做到的,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则是一份恻隐之心,这也便是儒家所提倡的“仁”,正所谓“为仁者,方能爱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