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之光可“借”不可“偷”
汉代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据说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怎么办呢?匡衡白天要帮助父母干活,只有晚上能读书,聪明的匡衡想出了在墙壁上凿孔引邻家的烛光读书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后来成长为学问家,被汉元帝提拔为光禄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担任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封地有3100顷。由于当时土地丈量有误,多给匡衡圈出了400顷封地。当下属向匡衡报告这件事时,匡衡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后来有人向元帝举发匡衡侵占土地,最终,匡衡被撤职法办,他的爵位和封地都被剥夺,并且被贬为平民。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作为匡衡,出身于贫苦人家,官居高位时本应洁身自好,继续发扬他求学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全力为广大的穷苦百姓着想,为国家着想,可他却为了多给的400顷封地瞻前顾后,最终被撤职法办。他前期的求学成长激励了多少代人的成长,后期的贪腐也为今人敲响了警钟,我们今人在继续学习他求学时期可贵品质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后期的人生走向,毕竟,凿壁之光可“借”不可“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