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天人合一?

 三平斋 2017-09-30

什么是天人合一?

怎么做才能天人合一
(摘录几位网友的讨论供大家参考)


天人合一是指人要学习大自然无声无息的自然法则。

怎样学习呢?宇宙是大天体,一个人一个小天体。一个人的小天体怎样才能向大宇宙那样长生呢?修行,修行向大天体一样生化万物没有思想意识的侵扰达到自然生化万物的自然规律。

人是有情的高级动物而意念不停地滚动,因此,没有遵循宁宙大天体的自然规律而打破了生化的规律,破坏了一个人小天体的合一,(合一的意思就是统一的意思)。

大天体是自然规律,一个人小天体因后天有思想意识不能和大天体一样自然生化的规律,所以修行(修性)才能返回先天来达到一个人小天体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绝大绝大多数的人都理解的不正确,理解的不正确对于修行上是极大的障碍。

大天体本来就是合一的整体,用不着从宇宙大天体上转圈子,要回到我们自身一个人小天体上来觉悟,这样才能书归正转解决我们自身的和谐与统一。

这就是什么叫天人合一。

有慧根之人希多觉多悟,如何修回本来,达到天人合一。

我希望修行的大德们不要从书本里找修行的答案,从书里是找不到答案的,这样会误了修行。


任督二脉一通,则顿悟,不过断脉需要一种力打通,心力!知道吓一跳“咚咚咚”吧,就是那样,一直那样,十年八载,自然贯通,届时立于虚无,极致的一切降临这个灵魂,当然,如何解释无呢,是一种感觉,好比饿了困了一样,能亲切的体验到,说是说不明白的,如果要解释为什么无,可以从极致来解释,觉醒的灵魂拥有无数的极致情绪,无,极致的快乐,极致的悲伤,极致的迂腐,极致的智慧,极致的孤独,极致的愉快,极致的懦弱,极致的无谓,这些极致的一切互抵互消,自然虚无一切咯,就讲这些吧,以前写过很多,现在懒得详细写了

“落花有影,水过无痕,天地可鉴,你我能闻,自知之明,你我何性,思情念欲,终落无形,万籁俱寂,独守心中,油尽灯枯,婆娑一生,点点滴滴,重思再明,痛彻心扉,终悟觉醒,享于太平,自塑来生,苦短人生,莫问前程,身起父母,恩大寰恒,善泽众生,其心自明,夫妻儿女,绵绵情长,且用心尝,言语苍苍,烦心妄欲,塑病灾荒,人生百态,本以凄凉,人活一世,百八十载,私欲不足,祸于众生,寥寥朝夕,究因求果,彻悟其一,迷于其二,明于其二,陷于其三,蹉跎世界,法撑昆仑,道存寰宇,纵以妄年,终归徒劳,沧海一粟,雨落江河,苦苦思求,何存一世?私欲不饱,提念何存,迂腐之至,笑掉大牙,古语箴言,如珍瑰宝,字字无价,句句通晓,你我皆知,行之甚少,可悲可气,竟发牢骚,且搁私心,顾于寰宇,众生祈愿,自生洞天,世间之美,皆无旁贷,慈恩善怀,孕育你我,不思芸芸,只顾你我,南辕北辙,一生婆娑,恩泽万物,自明身处,了于其他,善泽自己,苦口婆心,难塑禅机,念于外物,明于自己。”

天人合一是道教的哲学思想,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充实,完善的过程。它由道家的“黄老无为”到庄周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同一”思想,再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再到目前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再认识的产物。

所谓天,应该是指大自然,自然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黄帝时期大概就认识到了人类无法抗衡大自然,而只能够适应大自然这一事实。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大禹的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而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成功。这表明在人类力量不够强大时对于自然只能适应,顺势而为。在社会领域,西汉的贾谊根椐“黄老无为”提出了“无为而治”这一思想,给社会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促进了社会发展,这也是先秦“天人同一”思想在社会领域的应用。

汉代董仲舒更是在社会领域发展了先秦“天人同一”的思想。他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他说:国家将有衰败时,天将以自然灾害警告,如不省悟,就会以怪异之事来警告,还不知道改变,失败就会到来。在我们看来,他是唯心主义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国家一再出问题,仍不改变,失败就要来了,这就是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违犯了天意。

在目前我们讲“天人合一”,更多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相同。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有一个很著名的成语叫“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很忘我,说:不知是胡蝶梦见了我,还是我梦见了胡蝶。可见庄周是个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打成一片的人。我们现在讲:“天人合一”,和庄周的出发点一样: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这个和谐统一就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被索取“最大的生产量”的同时,又得到“最大的保护”,最终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所以我们现在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个环保理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

哲学

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道家的是‘天人闔一’’远早于‘道德经‘’据说是记录在“天、命”说里的,其中还有因果报应与天地玄黄等等后来从社会上消失了。这里问答的是儒的亚圣董仲书搞的“天人合一”其中的天不是真正的自然的天而是以帝王为‘天’!意思很清楚就是必须臣服于帝王和帝王的全权代表来施行一统天下的目的!故才有人们把“天人合一”当成统治文化来反对的历史!“天人闔一”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的特点是只揭示客观存在及特性与可以获得借助的可能就算论述完成了。至于选择用与不用那是读者的私事,用得好与不好是使用者的能力问题都与著述者无关!管不了也管不着就不管!那是客观存在而有些人就认为这种遵循客观的做法认为不过度干涉是冷漠!真实效应是促其自主生长。那是为什么呢?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说看见什么什么,你是不是要现在ta的相同位置才能看到相同的东西?若各自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是不相同的!有时还会是相反的!现在不少人的读书方法和观察方法是被人为地导引偏了的!经常是以自己居高临下的心理姿态去注解别人和注解别人的著述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符合的赞同不符合的反对或攻击!结果呢?辛辛苦苦地忙活一生换来的全是不满与气愤!何苦呢?自己主动现在别人描绘出的位置去弄懂别人为何如此说才能有所收获才有品头论足中的发现而变成取有用的来充实自己弥补不足中得以成长。道家的“天人闔一”涉及很多无法说明却可以简略说一下那个“闔”。闔是道家的一类方法文化大意是说要整闔什么并不是无条件的更不是没有阻碍的而是要创造条件清除阻碍才有闔的可能!天与人之间是有阻碍的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克服阻碍才能获得天地对人类的支撑与支持来用劳动创造求得生存的机会!

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论。道教和儒教天人合一论基本相近,也有不同之处,儒教天人合一论主要是想从自然法则中找到封建伦理的根椐,而道教炼养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探究生命的奥秘,以求发现炼养成仙之道,以期最高层次复归于自然。道教和儒教一样,认为天(大自然)本来与人合一,一体不二,不能分离。道教炼养把人身看成一个小天地,用宇宙大天地类比人身,又把宇宙大天地看成人身,用人身去类比宇宙大天地,道书常用"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两句来概括这种观点。道教炼养学把人身看成天地的缩影,含有天地之信息皆储存于人身之意。甚至从有神论出发,认为天地之神,皆微缩于人身,身中具有三万六千神,分掌身体各个部位,这种类比法虽含有整体观合理因素,但在逻辑学上来说有毛病的,有牵强附会之弊。道教炼养学天人合一论另一方面返本归根,就是人因欲望,图谋,情绪等使天(大自然)人分离开了,只有通过炼养用意识回归于天(大自然)人合一,完全合一,乃至于回归于人天共同的本源“道"。

天人合一,并非像我们平时所讲的那样神奇。生命只不过天地一份子,与其他物体一样本质上属于物质,最大区别是拥有自主性和目的性,能够适应环境。天人合一表明自身与外在环境的适应上达到了一种和谐,这样的感觉对身心最有利,而不是说得到了什么神秘力量的垂青。这么说的理由和论述都写在《随波逐源》这本书里,京东当当淘宝亚马逊上都有。
天人合一是指人之本我与外界运行的规律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自古以来能够成就天人合一境界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绝对不是只是一个传说。不用借助任何工具进行推算,而知天下事。足不出户 知天下是天人合一境界的一个显著特征。不是每个人都是可以天人合一状态,只有得道之人才可以。得道就是与外界大道的融合。人是天道的人间代表,可以替天行道。神仙就是道的代表,人们拜天地拜神仙,是因为他们可以对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行改造进而改变人们的命运。天人合一状态的人,心意发动,扭转乾坤。
天,指的是规律(主要指自然规律),若人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自然规律了,就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状态就是替天行道的状态,人们常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要创建一个和谐、幸福、成功的状态,一定得依规律办事,做到天人合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