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桐城谢河湾 2017-09-30


在《青年文摘》上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家公司的招聘会上,笔试结束的时候,监考工作人员只负责收回草稿纸,他们还特意对照试卷,在草稿纸上标出准考证号。

当场,有人质疑:是不是有什么猫腻?监考工作人员耸了耸肩说:“我们只是照章办事,没有具体解释权。”半小时后,入选名单公布。和入选名单贴在一起的是三位入选人的草稿纸,这三张草稿纸和试卷一样整洁有序,几乎看不出一丝凌乱。

草稿纸末端,是公司老总的评价:“知识不够,可以慢慢学;能力不够,可以慢慢培养。唯独良好的习惯,不能慢慢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句真理: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分数只是一时的结果,决定结果的是考试的过程,学习的习惯。习惯才是一生的需要,好的学习习惯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终生。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一颗幼苗的成长,首先不能让它长歪。一个孩子的成才,首先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就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能够给他快乐的行为,从而将行为转化成习惯。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担负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任。作为家长,应让我们的孩子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 提前预习



从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家长就应引导孩子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引导孩子提前预习,可以让孩子提前感知新课的内容,上课时能快速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提前预习还能找准新课中的难点,听课时注意力会更集中。提前预习的直接成果就是保持积极良好的听课状态,有了良好的听课状态,还愁学不好功课吗?



二、 适时复习


复习与预习对于学习来说,是相伴相随的。提前预习与上课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学到更扎实的知识,但遗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征服遗忘的最好办法是适时复习。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新知后,两三天不复习,就会遗忘。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适时复习,要“趁热打铁”,学过即习,适时强化,方可牢固掌握。更何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 认真书写



常言道:字是人的第二张脸。

孩子书写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日后的发展。书写工整的影响体现在每门学科之中,特别是现在的电脑阅卷,卷面的不整洁、书写的不规范是导致多扣分的一个普遍因素。另外,随着电脑等多媒体的普及,学生的书写已不是老师教学的重点。

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在孩子的书写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指导,那么我们的孩子书写能力肯定会比其他的孩子略胜一筹,肯定会赢得更多老师的青睐,在今后的每一场考试中都会脱颖而出。




四、 热爱阅读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一语破的,让孩子热爱阅读,不仅让我们的孩子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还能让我们的孩子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随着高考的改革,未来的语文地位就像原来的“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孩子入学前后的第一重要习惯,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五、 细心审题




审题能力是每位孩子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粗心看错题目或看不懂题目,而导致解答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

家长应从孩子入学后的第一次作业开始,引导孩子一字一句地读全题目,读懂题目。让孩子养成读题认真、审题细心的良好习惯,是孩子学习的必修课,也是家庭教育的常态课。



六、 不懂就问





学习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不会,就想;不懂,就问,决不能让孩子闭关自守,闭门造车。遇到难题,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能独立解决,家长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家长也不能解决,可以让孩子带着问题第二天向自己老师请教。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移动在线教育为孩子的教育带来福音。家长要善于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孩子学习造福。

家庭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家庭教育,教无定法,教子有方。借用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养成良好的习惯。愿每个家庭都能举全家之力、集全家之慧,帮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时代的精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