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化学原子簇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茂林之家 2017-10-01

化学大师卢嘉锡(1915-2001),福建厦门人。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他一生研究涉及到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化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尤其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贡献突出,在全球化学界享誉盛名。卢老1930年进入厦大学,1937年进入伦敦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鲍林从事结构化学研究,其中发表的不少论文成为结构化学的经典文献。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化学原子簇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卢嘉锡先生在作报告)

开展中国原子簇化学研究领域是卢先生一生中最突出的学术成就,原子簇化学19世纪70年代国际上十分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其中人们从对固氮酶的研究中比较一致地认识到其固氮活性中心很可能是由Mo、Fe、S三种原子组成的原子簇,从而对原子簇化合物及其可能存在的生物活性更感兴趣。同时,这类新型化合物中存在着同核或异核的金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具有应用于催化过程的前景。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和多少个日夜的通宵达旦,1978年,卢嘉锡在中国化学会年会上发表了《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的论文,当时对国内这个领域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令西方化学研究者瞠目结舌,甚至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他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丰硕:(1)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2)关于"活性元件组装"设想;(3)关于"类芳香性"本质的研究。这些成果受到美英法日德苏等国家专家的重视,对国际原子簇化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卢嘉锡在原子簇化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曾获得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化学原子簇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原子簇示例模型)

另外卢老所指导的新技术结晶材料科学研究,成绩斐然,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到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结构化学业界无所不知不用。

担任中科院院长期间,卢先生指导下的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天花蛋白空间结构的测定,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核糖共活性蛋白的分子模型,此外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科技人才,可以说对于整个中国化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功勋卓著。中国化学原子簇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合成氨新手段)

全文结束。祝各位读者双节快乐,事事顺意!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

作者:左风

头条号:化学科技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