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贡献享誉世界,可为何没能成为中科院院士!

 茂林之家 2017-10-01

9月2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了,这一消息无疑是这两天的最大热点。

袁隆平,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科学成果享誉内外,因为他的科学技术成果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被誉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成就如此大的袁公可为何没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贡献享誉世界,可为何没能成为中科院院士!

带着这个疑问小编在网上查找大量关于袁公和杂交水稻的相关资料,或者从这些网络资料中能探出端倪。

先说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什么区别吧。

中国科学院: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主要是科学研究,是理论科学,下面有若干分支机构。

他的贡献享誉世界,可为何没能成为中科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 ,工程院院士偏向于工程技术,工程院只是名誉机构。

杂交水稻理论和技术最早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提出,并于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完成,但是这个方案有些缺陷并不能进行大规模推广。后来日本人又提出可以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植物株为基础通过三系选育法来配育杂交水稻,日本人虽然找了雄性野生不育株但是效果不好,后面也提出了其他培育的理论但是都无法进行产业化。

他的贡献享誉世界,可为何没能成为中科院院士!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大量重复的培育实验和田间调查找到了野生雄性不育株-野败,在良田和良好的环境下通过三系法成功将杂交水稻理论培育实现。虽然袁公的实验成功了,可我们现在吃到的大部分大米,并不一定是袁公团队培育出来的品种。最早也推广过袁公团队的品种,但结果导致稻温病大面积爆发。后来被大面积采用的种子是福建农科所的科学家谢华安培育的自带抗瘟病的汕优63。

他的贡献享誉世界,可为何没能成为中科院院士!

其实杂交水稻的成功增产,种子的改良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农药化肥的普及使用和科学的种植方法还有水利设施的完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说杂交水稻的成功增产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必竟我们国家南北饮食习惯不同,很大一部分是习惯吃面食),但袁公的科学精神值得赞扬,技术成就非常高。当时在美国和日本科学技术都要领先我国的情况下,只有袁公的团队成功实现,不仅给国家长了脸,而且所得名誉也是实至名归。他的贡献和成就不仅仅是对国人,乃至对世界的农业界都是有一定的影响,袁公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得过世界粮食奖,沃尔夫奖等国际奖项。

他的贡献享誉世界,可为何没能成为中科院院士!

个人愚见,袁公之所以没有进入中科院,是因为他的成就更偏重于工程类的实现,而不是理论科学的研究。

以上信息均查阅网络资料,如有失实,欢迎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