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好月圆听古琴,赏灯又猜谜

 罗行健强不息 2017-10-01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中国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现在

您已收到一份邀请函

在这花好月圆的时刻

一起来欣赏这美妙的琴音吧




现场

古琴实物





展览将展出近40把古琴实物,年代古老,价值不菲,值得赏玩。

陈一民

“振玉”,仲尼式, 1992年陈一民仿杨新伦振玉唐琴

“古冈”,新伦式,1986年斫为杨新伦首创

“飞鸿”,仲尼式,1985年陈一民仿杨新伦八宝灰琴






现场

古琴演奏


本次展览将联合岭南琴人

展览期间每天都有专业人员古琴演奏表演!

希望现场聆听美曲的读者们不要错过咯!




现场

古琴历史





       展览采用图文介绍的方式,希望能为读者勾勒出中华古琴历史渊源以来的简略廓影,为读者提供一个中华古琴文化浅显明晰的切入基点,感受其深厚的历史韵味,体验几千年来为文人所崇、所爱、个人修养当中之必备的古琴文化的魅力。


花好月圆

琴音相伴

 共度佳节!






人月团圆是中秋   

赏灯猜谜到中图


——《月圆的故事》展览与您共度佳节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轮明月,都有一份中秋情节。它代表着月圆花好,酒醇人醉,亲朋在侧,至乐清欢。但是大家在赏明月、吃月饼、聚天伦的时候,知道中秋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关于中秋,有哪些美丽的故事或传说?为什么它会承担着我们中华民族关乎亲情的美好寄望?9月26日-10月15日,《月圆的故事》展览将在中图与你共度佳节。

       展览将通过讲述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知识、感受合家团圆情满人间的含义,传承中华民族团结、友爱、敬老、善良、勤劳、勇敢等优秀品德。同时,也通过通过场景的点缀、丰富的灯谜,图文并茂展现出中秋节日的欢乐气氛。



抢先看


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