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电桩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下) | 厚势

 xuayi 2017-10-01


厚势按:本文为笔者对 9 月 17 日厚势轻沙龙《充电桩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干货整理版,演讲共分成三个部分,今天刊登出第三部分


  • 充电桩发展现状;

  • 充电桩介绍;

  • 充电桩技术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


可参见 9 月 25 日推送的文章:充电桩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上)


充电桩介绍


可参见 9 月 26 日推送的文章:《充电桩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中)



充电桩技术发展趋势


交流充电桩现有产品问题


现有交流充电桩的产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 产品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 功能需求不明确;

  • 产品不可靠。


现在大部分厂商都是做组装,交流充电桩的核心部件是控制板,直流充电桩的核心部件是充电模块和主控制器,在市场上买到后进行组装就可以了。因为做充电桩的门槛并不高,大家都可以做,所以有资源甚至比有技术更重要,也会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


由于厂商不具备正向开发产品的能力,只是通过拼凑来做出产品,这会导致产品结构复杂产品不可靠。最终,相对于供应商,厂商的议价能力不强,导致利润都被核心部件供应商赚走了,再加上产品的产量上不去,最终使得产品的成本较高。


在充电桩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经常会出现客户要求厂商修改方案的情形,例如需要添加一个 4G 通信模块,本质上是因为客户自己对功能的需求都不明确,但目前的情况已经好转很多。


「功能需求不明确」的另一个典型场景是,交流充电桩作为一个一般工业产品,汽车制造商却用车规级产品的规格来要求它,要求经受 48 小时振动测试。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充电桩不可能装在车上用。如在充电桩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上)》中提到的,交流充电桩就是一种新型白色家电,坏了就修一下,修不好就直接换了,不应该用车载充电机的标准来要求它



交流充电桩未来发展趋势


交流充电桩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 产品外形美观

  • 一体化设计(控制板一体化设计、塑料外壳、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智能化)。


    之前由于需求不明确和产量较少,交流充电桩还不敢太定型。因为一方面开模的成本非常高,一旦需求有变,需要重新开模;另一方面,各个模块的成本不一样,如 4G 模块比 2G 模块贵 150 元人民币。


    未来充电桩需要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系统性降成本,以提升效益



    直流充电桩现有产品问题


    现有直流充电桩的产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 充电匹配性(协议一致性);

    • 产品结构复杂、成本高

    • 分体式充电模块(目前主流方式:产品设计不合理散热差/防尘效果差,模块品质层次不齐故障率高,价格战严重)。


    部分直流桩存在的问题与交流桩是类似的,例如「产品结构复杂、成本高」。


    充电匹配性」的问题体现在,以前经常会出现电动汽车充不了电的情形,这种情况在 2015 年之前非常严重。但是在 2015 年新国家标准出台了之后,目前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


    目前,电桩的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北方充电桩的设计肯定和南方的不一样,沿海充电桩的设计肯定和内陆的不一样——北方的需要防柳絮防沙尘,沿海的需要防腐蚀,都需要做专门的优化处理。


    此外,充电桩行业的价格战非常严重。2015 年,按充电功率算,直流充电桩每瓦的价格在 1 元 以上,现在跌到了 0.6 元 ~ 0.7 元,甚至更低。而且行业越不景气的时候,为了求生存价格战越严重,当然利润空间也被挤压的越严重。



    直流充电桩未来发展趋势


    直流充电桩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 一体化设计(充电桩一体化设计,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智能化)

    • 大功率充电350 kW


    与交流充电桩一样,未来直流充电桩也需要进行一体化设计,进行产品整合,以达到系统性降成本、把别人的利润变成自己的利润的效果由于核心部件的东拼西凑,现在的价格有点太高了。


    特斯拉最近拟推出 350 kW(1000 V 350 A)的直流充电技术 ,充电线采用水冷来冷却。但是充电真的这么快有必要吗(特斯拉容量 75 kWh 的电池只需要 12 分钟就能充满)?既然选择了电动汽车,就应该接受充电时间慢的现实,并考虑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行业机会讨论


    整桩厂家


    整桩厂家需要有自主研发能力,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以及市场资源


    「自主研发能力」在前文中已有较多论述,整桩厂家需要有正向开发与一体化设计能力,才能具备较高的议价能力,赚到核心部件的利润。


    另外,「有一定的从业经验」是必要的。充电桩毕竟是一个实体,如果心血来潮进入了之后,发现充电桩并没有那么好做,售后又存在一堆问题,收不到尾款,最后很可能悻悻而归。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产品售出后受收不回款,例如有些买家的验收时间长达三年,三年后才能拿到尾款。


    最后,「有市场资源」非常重要。因为如前文所述,充电桩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市场资源就意味着有订单,有订单就意味着有收入,企业才能存活下去。目前,上海几家活得比较好的整桩企业都有如 EVCard 之类的主机厂的订单,它们的需求量比较大,每个月需要在全国铺几千套,且对品质的要求多过于价格



    零部件厂家


    零部件厂家主要有以下四类:


    • 充电模块;

    • 控制器系列;

    • 充电枪;

    • 其它部件(传统成熟行业)。


    充电模块示意图


    充电模块市场,可以说是腥风血雨,价格战非常严重。一开始的厂家可以做到 0.5 ~ 0.6 元 / 瓦,现在只能做到 0.17 元 / 瓦左右。因为充电模块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利润比较高,当有新厂家进入之后,就想以低价来抢占市场。由于市场的体量有限,不降价就没有生存空间,最后导致大家一起降价,引发恶性竞争。


    控制器对研发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成本比较小,买家一般是二三线城市有市场资源但是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充电桩组装厂。通常来说,控制器和充电模块由不同的厂家来做。原因在于,如果某厂家同时掌握两者的话,就意味着该厂家有做充电桩的能力,就会与充电桩厂家形成了竞争关系,充电桩厂家必然不会买该厂家的控制器或充电模块。



    厚势评论


    就在今天,备受行业关注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具体内容见今日第三条推送),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积分比例要求将于 2019 年正式执行。


    正如江博士在演讲中提到的,充电桩行业只有在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了之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可以说,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段之中


    好的生意就是要让人不断地花钱!」如江博士在演讲不断提到的观点——交流充电桩就是一种新型的白色家电」,既然是白色家电,就有维修和定期置换的需求,算是一个能不断让人花钱的好生意。


    当然,由于充电桩市场的准入门槛不高,各个地方的本地厂商近水楼台先得月,会出现市场碎片化的情形,即各个地区是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企业不是同一家。



    (全文完)




    主讲人简介


    江磊,2015 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动汽车充换电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未经江磊博士本人审阅,内容仅供参考



    作者:厚势分析师伊龙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