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太阳篇变证治则

 乐乐书屋 2017-10-01


【原文】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1],仍不解者,此为壞病[2],桂枝不中[3]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16)


【词解】


[1]  温针:是针刺与艾灸合并使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时,针刺一定穴位,将艾绒缠于针柄上点燃,使热气透入。

[2]  坏病:指被误治而导致的变证。

[3]  不中:中,音仲(zhōng)。不中即不可的意思。

【提要】  太阳坏病的概念及其治则。


【分析】   本节分两段,从“太阳病三日”至“桂枝不中与之也”为前段,其余为后段。前段提出坏病的概念,后段论述坏病的治则。


太阳病经过数日,已用过发汗或吐下、温针等法治疗,不仅病症不愈,而且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证候称其名者,便是坏病,也即是误治后的变证。病已不在表,故桂枝汤不能再用。另外,还应指出,虽然本条论及坏病是因误治所致,但从临床实际出发,坏病亦有不为误治,或体质及病邪等因素自身恶化的。

“观其脉证”,是说坏病变化十分复杂,证候多端;所变何证,难以预料;所用何方,亦无成法。必须由医生仔细观察分析,脉证并举,四诊合参,全面完整地搜集病情资料,以供准确地分析判断病机之用。

“知犯何逆”,是在“观其脉证”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找出疾病的症结所在,从而做到见病知源,使诊断可靠。

“随证治之”,是根据正确诊断,运用理法方药的知识和技能,针对疾病发展某一阶段的本质进行治疗。病有万变,法必随之而变,因人、因时、因病而制宜。

上述十二字的治疗原则,仲景虽因坏病而立,但蕴含着哲理,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精神高度而准确的概括。因此,它对各种疾病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选注】   柯韵伯:坏病者,即变证也。若误汗,则有遂漏不止、心下悸、脐下悸等证;妄吐,则有饥不能食、朝食暮吐、不欲近衣等证;妄下,则有结胸痞硬、协热下利、胀满清谷等证;火逆,则有发黄、圊血、亡阳、奔豚等证。是桂枝证已罢,故不可更行桂枝汤也。桂枝以五味成方,减一增一,便非桂枝汤,非谓桂枝竟不可用。(《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桂枝汤证下》)

程郊倩: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盖欲反逆为顺也。非从望闻问切上探出前后根因,无从随证用法,非头痛医头之为随证治之也。(引自《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坏病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