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何畏不公,我自狂呼——屈原作品浅析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01

01 接上文,《离骚》的内容大概有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

这种理想用屈原的话来说,就是实现“美政”,美好的政治。

屈原的政治理想,接近于儒家,他主张效法历史上的圣君贤相,比如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志,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强调以德来治理天下。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意思就是说,老天爷是没有偏心眼的,看谁有德,它就帮助谁,所以只有那些圣德之人,凭借他们美好的品行,才能在人间进行统治,这种思想实际上是西周以来所形成的,敬德保民,以民为本的思想的一种响应。这种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第二个是,表现屈原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以及因此而遭受的挫折和打击,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

屈原是怀着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深爱,呼唤楚王革新政治,使楚国走向光明大道。

诗里面说: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贪图捷径必然走投无路。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表达了,希望楚王能改变不好的品行,乘上骐骥在前面带路。在遭受挫折时,我并不是考虑我个人的安危,而是担心国家遇到危难,我的努力是希望使自己的国君,能够追求祖先那些圣君贤相的步伐。他猛烈的抨击那些楚国政治舞台那些邪恶的事例,批判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祸国殃民,排斥异己,诗里面这些内容是非常多的。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大家都拚命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这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使楚国走上了危险的道路。这些人都善于谗毁别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苟且迎求,使出浑身的手段,背离了正确的法则,他们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去诋毁屈原,说屈原是为了个人。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我希望它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割的那一天。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大家都拚命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同时,诗里面还批评楚王,听信谗言,不讲信用,有始无终。在这里是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说国君本来已经和我说好,在黄昏的时候和我约会,没想到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反倒听信了谗言,暴躁如雷。他就用这样的手法,批评楚王,这样就暴露了楚国政治的腐败。这是离骚的第二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内容,就是表现了屈原坚贞洁白的品质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树立。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屈原一生都在追求美好品德,渴望建立一个美好国家而努力。

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说自己采集了香花,佩戴在身上,目的是使自己变得洁白芳香,担心岁月流逝,自己不能及时建立起美名。另外屈原的品质又是坚贞的,他有着顽强的斗争精神,在逆境当中,在群小的诋毁当中,他绝不妥协。哪怕我自己的身体被分解,我的心也是不可改变的,他蒙受了极大的委屈,在逆境当中,没有人理解他,非常孤独,但是仍然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就在“吾独穷困乎此时”的逆境中,仍展开了苦恋般的求索,上叩天阍,下求佚女,又请巫咸降神、灵氛占,为之指示出路。最后,眷恋故土的感情战胜了去国远游的打算,他决定留在楚国,以死来殉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

他渴望找到一条实现理想的道路,他在《离骚》里面,运用想象的手法,写自己升天远行,到四方去寻找出路,可是在天上一低头,看到楚国的大地,这样眷恋故土的感情,就战胜了离开祖国的打算,他决定留在楚国,用死来坚持自己的理想,他要以古代的彭贤为榜样。

可以说,屈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对光明的追求,献给了振兴楚国的事业,所以他的离骚就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02《离骚》突出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诗歌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

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和幻想,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驱使各种神话形象、历史人物、禽鸟花草,纷至沓来,构成了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异常芳洁高大,从精神世界到外表服饰都带有理想化的特点,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

《离骚》中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

屈原使比不再局限于以物比物,兴也不仅仅用于作品的发端。他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人的品质和志行,诗中的比兴带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

诗中还大量“引类譬喻”,使比兴的意象互相联系,各成系统。例如他用香草来比喻忠臣之士,用“滋兰”、“树蕙”来比喻培育人才,又用“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比喻人才变节。

他用驾车来比喻治国,用“来吾导夫先路”比喻自己愿做政治革新的先驱,用“路幽昧以险隘”比喻国家形势危殆,用“恐皇舆之败绩”比喻为国家前途担忧。

另外,《离骚》中的感情非常强烈。

《离骚》中自始自终奔涌着火山爆发般的激情。诗中表出了主人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在斗争过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环境尖锐冲突,以及他内心的撕裂与冲突。

全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离骚》篇幅宏伟,内容丰富,在抒情中带有叙事的成分,诗中出现了个性鲜明的抒情主认公形象,如同诗人的自序传。诗的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比《诗经》中的四言诗更富于表现力。诗中运用了大量语气词,造成蝉联不绝,一唱三叹的韵味,这种别具一格的新诗体,是屈原对中国诗歌的重要贡献。

03 关于《九章》

《九章》是九篇作品的合称,其中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他们是作于屈原不同的时期,有的比较早,比如《桔颂》是他的早年,而《怀沙》《惜往日》《悲回风》比较晚,它们不是作于一时一地,其内容和《离骚》大致相同,表现了诗人的理想、情操及在不同时期的生活遭遇。但诗中想象、幻想和神话的成分较少,这些作品,他们的风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总体来看,和《离骚》比较接近。

《九章》中的作品以《桔颂》最早。此诗用拟人手法,以桔自喻,托物抒怀: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

天地间生长着一种佳树,那是橘树,习服这一方水土。
天生的习性不能移植,只生长在南国荆楚。
根深坚牢难以迁徙,那是因为它心志专一。
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朵,缤纷一片令人心喜。
枝条繁密刺儿尖利,挂满团团的橘实。
绿中透出点点橘黄,色彩多么斑斓绚丽。
鲜艳的外表,纯洁的内里,如同可担重任的贤人志士。
枝繁叶茂,风姿美丽,美得真是无可挑剔。

桔树生长在南国,根深难迁,就像是屈原的爱国情感,坚贞不变。桔的形态,绿叶,白花,枝刺,圆果,青黄绚烂。用桔子比成志士仁人,白象征着洁白天真的品质。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啊,你自幼的志气,就与众人殊异。
你卓然独立从不变易,怎不令人可敬可喜!
根深坚固难以迁徙,心胸坦荡别有希冀。
你清醒地独立于世,宁愿绝水横渡也不随水流去。
你断绝私欲谨慎自守,永不会犯错误。

你坚守美德从无偏私,为人高尚可配天地。
我愿与日月共生死,长结友谊不离不弃。
至善至美而不过分,枝干坚直又有纹理。
你虽然年纪轻轻,却可做人们的老师。
你的德行可与伯夷相比,为人榜样,供人学习。

以桔自喻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节操。年轻有志,人格独立,不以现实的环境而改变。独立人世,不苟合世俗,静若处子,自我反省,所以没有大的过失。秉受道德,内心无私,可以参与天地的造化。到了冬天,也不凋零,美好的品质,美丽的外表,而且正直高大。年岁虽然小,可做我的师长,你的行为就像伯夷(古代传说中的高士,有品德的人)那样,我把你放在这里,作为我的榜样。

这首诗可以说是后世诵物之作的滥觞。

在形式上,它基本上采用的是四言句式,和诗经是相似的,也体现了屈原早期作品的特点。不仅如此,在作品的内容里面,有很多,都是和北方中原古籍里面那些所宣扬的伦理道理是一样的。

其它八篇作品作于屈原的不同生活阶段。诗人采用纪实与直抒胸臆相结合的写法,倾诉了炽热的爱国激情,造成了跌宕起伏,悲慨淋漓的情韵。在《哀郢》中,他描写了郢都被秦军攻占后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上天不再保佑我家邦啊,为什么让人们这样凄凄惶惶?
他们颠沛流离,亲人失散啊,正当仲春二月逃向东方。
离开故乡郢都走向远处啊,沿着长江夏水流亡。
一走出城门我心不禁一阵疼痛啊,甲日的早晨我动身向东方。
从郢都出发离开家乡啊,我心中恍惚,前途渺茫。
举起船桨让船儿随水飘荡啊,可怜我再也见不到君王。

说是,老百姓不能安定,离散相失,春天向东逃亡,离开故乡,到了远方,抒发了悲痛之情。

在《怀沙》中,他悲愤地揭露楚国的腐败局面,批判丑恶腐朽的“党人”:

“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同揉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凤凰关在鸡窝里,而鸡和野鸭到处翱翔,把玉和石放在一起混杂,一概而论。

后来人们学习楚辞,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往往用这样的词句,比如汉代的贾谊,凤凰如何,鸡如何,这都是从屈原这里学来的。

在《抽思》中,他抒发了被流放的苦闷和对郢都的怀念: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郢都的路途是那样遥远啊,长江和夏水有舟难航。
时光飞逝的使人难以相信啊(另:神志恍惚地仿佛梦中不可信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时光。
悲惨忧郁心情不得舒畅啊,怅然失意满怀悲伤。
群小顺承楚王的欢心表面上美好啊,实际上内心虚弱没有坚定操守。
一天一宿简直就像一年那样,我的灵魂一天晚上九次回到了郢都,表达了思想故国的心情。

在《涉江》中他表达了坚持理想,至死不变的坚定信念: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伍子胥终遭祸殃啊,比干被剖心不得善终。
纵观历史都是这样啊,我又何苦抱怨今人的行径!
但我要坚持正道而毫不犹豫,当然那将使我一生遭难不见光明!

把自己和古代那些受迫害的贤人相比,前代的那些圣贤之人,正直之人,往往都受到打击迫害,甚至是受到刑罚,甚至被杀。贤士就是这样,今天也是如此,我就要坚守我的道而不改变,以此来坚守终身。

那么,这些诗句都和离骚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屈原的坚贞的品质,信念,还有崇高的精神。

04 关于《九歌》

《九歌》本是远古的乐曲名。屈原的《九歌》是在楚地祀神歌舞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十一篇作品。《礼魂》是送神曲,《国殇》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士,其余九篇,各祭一位天神地祇。

这些作品来自民间,有些粗俗,所以他就加工了一下,变得更为优美。

《九歌》带有浓厚的宗教情调,普遍采用有男女巫觋扮作神祇和迎神者,互相唱和的形式,如同生动的歌舞舞剧。其中有隆重热烈的迎神场面,有对神的礼赞和歌颂,更多的是写男女神祇之间的爱慕和思念,实际是笼罩着宗教神秘面纱的人间恋歌。

《九歌》的语言优美隽永,风格清丽绵邈,深婉曲折。诗中善于发现主人公深邃复杂、缠绵细腻的感情。如《山鬼》中写女主人公精心妆扮,伫立于山颠,等候恋人,时而自信,时而怨恼,时而猜测,时而孤疑,时而感伤。诗中把她那种起伏不定,疏忽变化的思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哀怨忧伤的情调。

《九歌》中还常常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感情,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例如《湘夫人》中这样描写湘君等候湘夫人的情景: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是记载舜有两个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舜一生非常的勤劳,他去南方视察,他就在死在那了,可以说是因公殉职。他的两个妃子就去寻找他,后来走到洞庭湖,走到湘江,听说他死在九嶷山了,非常悲痛就投湘水而死,那么,楚国人就把她们当成湘水之神。

《湘夫人》就是描写他们互相的等待,盼望,思念。

前四句一开始就写洞庭湖上的秋天,秋风乍起,吹动了洞庭湖泛起波澜,树叶纷纷而下,一片萧瑟的秋景,而湘夫人就从天而降,停在湖中心的沙滩上,她的目光是那么的深沉渺远,使得湘君感到无限惆怅。

一开始,诗就把读者带入了凄美忧惋的意境之中。

沅有芷澧有兰,思公子未敢言。荒忽远望,观流水潺湲。

麋何食庭中?蛟何为水裔?朝驰余马江皋,夕济西澨。闻佳人,将腾驾偕逝。筑室水中,葺之荷盖;荪壁紫坛,播芳椒成堂;桂栋兰橑,辛夷楣药房;罔薜荔为帷,擗蕙櫋既张;白玉为镇,疏石兰为芳;芷葺荷屋,缭之杜衡。合百草实庭,建芳馨庑门。九嶷缤并迎,灵之来如云。

捐余袂江中,遗余褋澧浦。搴汀洲杜若,将以遗远者;时不可骤得,聊逍遥容与!

而且这首诗后面还有很多地方,反复的用地点来烘托人物的感情。

鹿为什么出现在院子里,蛟龙为什么出现在水边?鹿应该在野外吃草,蛟龙应该出现在水底。他看到眼前的流水,就产生了一种想象,一种猜疑,为什么湘夫人她不来?她是不是变了心,所以他就感到事情有点不妙,于是他就用麋鹿在院子里,蛟龙在水边,这种景象来做比喻象征,来表示事情反常,可能大事不妙。

后面,就描写湘夫人来到了,描写她的生活环境,九嶷山的众神一起来了,就像云一样的多,结尾又是如此。

又写他站在水边,湘夫人远去了,留下了湘君,于是他把自己佩戴的装香料的小口袋,扔到了江里,然后在水边采集香草,想要赠给湘夫人做一个信物,就是对方走了以后,他又陷入苦苦的思念当中。时间过得很快,我在这姑且徘徊流连,等待吧。

那么,整个这个首诗,我们看始终和眼前的景象,环境结合在一起来抒发感情,感情是缠绵细腻,写出了湘君那种变化不定的内心活动。而且诗的句子都很短,语气舒缓,这一点也和离骚不同,读起来有一种悠长而深沉的韵致,

05 关于《天问》和《招魂》

《天问》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相传他走进楚国先王之庙和公卿祠堂,见到壁上所画的天地山川、神灵鬼怪及古代圣贤的故事,于是援笔发问,以抒忧泄愤。诗中共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很多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表现了屈原的怀疑批判精神和深沉的忧国情绪。

《天问》如: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

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
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
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

《招魂》有人说是宋玉之作,但现在多数人认为,这是屈原在楚怀王客死秦国之后,为他招魂而作。

诗中用巫阳的口吻,述说四方上下如何可怖,楚地如何美好,呼唤魂兮归来,表现了诗人对楚国的热爱。诗的首尾用骚体,中间主要采用四字句,隔句用语气词“些”结尾,层层展开铺陈描写。

《招魂》: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

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

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上帝告诉巫阳说:“有人在下界,我想要帮助他。但他的魂魄已经离散,你占卦将灵魂还给他。”

巫阳回答说:“占卦要靠掌梦之官,上帝的命令其实难以遵从。”“你一定占卦让魂魄还给他,恐怕迟了他已谢世,再把魂招来也没有用。”

巫阳于是降至人间招魂说:“魂啊回来吧!何必离开你的躯体,往四方乱走乱跑?舍弃你安乐的住处,遇上凶险实在很糟。魂啊回来吧!东方不可以寄居停顿。”

06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屈原在品质和精神上对后代作家有重大的影响。

屈原崇高的品质,伟大的人格极大的影响了后代作家。他追求理想和光明,渴望自己的祖国,能够走上强盛的道路,他为此终身的奋斗,但是他最后为坚持理想而死,他的这种遭遇引起了后代作家心理的同情,这种精神更为后代作家的效仿。

从汉代开始,那些凡是在政治上遭到打击,怀才不遇的人,怀抱着崇高的理想和现实不合的人,都把自己当成屈原那样的人,认为自己就是屈原。

汉代的贾谊就首先作《悼屈原赋》,把自己和屈原相比,司马迁后来又和屈原和贾谊放一起写了一篇人物传记,同时,他自己也是把自己当成了屈原那样的人物,在他们的作品里面,都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精神。

赋就从楚辞开始,形成了一个骚体赋,因为在形式上和离骚一样,从内容也是抒发悲愤。屈原是楚辞的伟大奠基者,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与创作技巧,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离骚所采用的比兴的手法,在后代的作品上有继承和发扬。这种比兴手法,和诗经是不同的,在文学史上是一种发展和创造,这样从离骚之后,在古代文学当中,就形成了一种用香草美人,来比兴寄托的文学传统。

用香草美人来象征追求理想,比如我们熟悉的辛弃疾,写“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寻的这个人,真的是要找一个恋爱的对象吗,不是,他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对于理想的追求,表达自己那种高洁的志行。

这种手法,其实是从离骚那里学来的,这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学比兴寄托的传统。正因为如此,屈原可以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