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鸣教授 | 母亲的敏感(读懂孩子)与孩子“希望”品质的形成

 咨询师曹丽君 2017-10-01

母亲的敏感(读懂孩子)

与孩子“希望”品质的形成



口欲期(0-1岁)这个阶段,小孩子唯一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是口唇,吃、哭,所有的交流都跟口腔有关。


母婴仍然是共生,虽然母婴一体转为二体。分娩只是把他们活生生地拆开。即便分娩了,婴儿在心理上仍然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看不清外界。认为自己是妈妈,妈妈是自己。每当他要吃的时候,乳房就会来,和乳房共生。直到后来,也要到一岁左右才能区分妈妈和自己。


口欲期里最重要的就是妈妈识别出婴儿的要求,并给予满足。形成婴儿最初的信任感,而且这种最初的信任感,妈妈一定要持续恒定地满足。

而且婴儿是最脆弱的,他不能说,不能表达,唯一的就是会哭。做一些莫名其妙的表情,妈妈要会读懂。甚至妈妈根本就不是读的,是妈妈自己的投射。认为他这个表情是什么,一个皱眉头,妈妈就知道这回皱眉头是因为什么,那回又是因为什么。


其实用录像看,两个皱眉头可能没有不一样,与其说是皱眉头不一样,不如说是妈妈的投射不一样。所以这是一种默契。


妈妈怎么可以做到这样了?

妈妈的内心只要有感情,把孩子当孩子养就可以。每个妈妈都会生物学本能地把孩子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就像对自己关心那样去关心孩子。




所以这个时候孩子是毫无能力的,这时妈妈就有一种原始母性关注。就是忘我的,全身心的,她的自我是放在一边的,完全关注客体,这种叫原始母性关注。这种母性关注就会把自己所有的心理活动变成孩子的心理活动,孩子皱眉头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妈妈的理解变成意义。妈妈根据自己的投射认为婴儿的皱眉头,眨眼睛都是有意义的。根据她的投射来决定给婴儿以满足。


其实婴儿的肌肉还没有发达到准确的控制肌肉表达情感,当饿的时候生理反应会引起面部表情的改变,如果是尿湿了,他也会有面部表情的改变。妈妈根据他面部表情的改变来反应。如果妈妈准确理解,孩子就能够得到满足。


这时候,儿童记忆中就形成信任感。就像在子宫里一样,婴儿一饿,妈妈就会感觉饿,就会吃东西。所以这个时候婴儿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在子宫里了,不知道是外界,出生以后他仍然保持这种和妈妈的联结。出生以后,他的反应都会被妈妈识别,得以满足。


因为他记忆中感觉到饿了就会……,感觉到尿了就会……,结果真会,就会想象和外部吻合,形成信任感,觉得外界是靠得住的。


所以妈妈没有分娩之前是自然的,妈妈的吃喝,是替婴儿在做。等分娩了以后仍然有这种血脉的联系,仍然通过妈妈的投射能够理解婴儿的需求。




为什么你有这种投射呢?

那是你儿童期发育良好。你如果儿童期发育不好,你的功能就会被你的父母忽视,忽视了就会倒退,消失。


当你的婴儿出生时,你就没这个功能。这样你就会根据自己的投射去满足婴儿的需求。如果你的投射回回对,母亲这个客体(这个母亲也可以是父亲做的),凡是及时满足他的客体都是他的,母亲这个客体一定是持续的、恒定的去做,识别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能识别出来。


所以保持持续恒定的识别和满足,婴儿就会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性格中间形成一种品质。


希望



所以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希望的品质缺乏,那是成人的那些那些,常常来自于早年的满足问题。一定是不能持续的、恒定的给他满足。那就是说明他人格中间这种希望的品质,因为外界不可信任、不可靠。今天饿了以后妈妈会给吃的,明天饿了以后妈妈压根就不理你,然后她还以为我不饿呢。哭了以后,她以为我尿湿了,给我换尿布。问题是我饿的时候哪儿管尿布湿不湿。


读不懂孩子的语言,这叫不敏感。

所以这时候妈妈不能恒定的、持续的给她满足。这时候他就知道,这回饿了妈妈会来,下回不一定。那下回饿了妈妈会不会来呢,不知道。你不会说妈妈爱你,你会说你运气好。他不会根据现实来调整认识,他会按照一定的认识,来改变事实。所以这时候妈妈给她糖吃,他说NO,不给弟弟吃啊。为什么呢,他爱弟弟。他来装着爱我,那说明有多不爱我。怎么解释都可以。


妈妈有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早期培养,如果你能及时满足,他就知道外界是可以依靠的。

只要我……,就一定会……。如果妈妈可以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得到满足感,形成了安全的依恋,一旦形成了安全的依恋,孩子会把妈妈的不到位理解为妈妈很忙,不然她不会不来的。


所以在潜意识里,外部预测的人和事跟自己的想法是吻合的。所以就会满足欲望,就会缓解焦虑。以后一旦焦虑来就会寻找希望。




成人的希望的品质常常是儿童期母亲能够识别出来的,这样的话就敢于希望,一个人的生活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希望里,所以我们生活在我们的希望里,没有希望了,哀莫大于心死。有希望会减少焦虑,我们去寻找一个永远到不了彼岸,然后永远到不了的彼岸就是……。


海的尽头是另一片海,爱的尽头是我的爱。

中国好歌曲。那个人是个台湾中文系的博士,她不会作曲,他会哼,哼了以后别人帮他记下来。海的尽头是另一片海,这只有中文系的人能想的出来。压根就没有尽头,这不是佛教么?爱的尽头是我的爱,很唯美的,从美学意义上是一种纯美,脱离现实的。


人不能老生活在现实里面,飘飘然一点,但是要记得回来,希望就是不着边际。


老师讲课提到的歌曲《光的版图》  吕纬青


本内容来自《李鸣教授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与督导项目》,由项目成员根据授课内容整理而成,由于授课是连贯的过程,而整理的仅仅是其中的片段观点,也未经李鸣教授审阅,仅供各位参考,如有遗漏或笔误,请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