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邢台的诗词达人白茹云?

 老余知识园 2017-10-01

白芸茹

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我们活着就好,活一天,就高兴一天!

白茹云诠释了真正的诗意

前阵子深受大家喜爱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董卿,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九场,有一位选手的故事让许多观众泪流满面,她就是40岁的农民:白茹云。

一个40岁的河北平凡农妇,一个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癌症患者,对很多人来说,这也许是最不可能与古典诗词产生什么关联的身份。

但她却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就医路上,在历经7次化疗1次放疗的治疗期间内,在人生最困顿的低谷里,通过读诗,开始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并最终用自己对诗词的热爱和感悟,打动了所有人。

这一切的力量,就来自她对自己平凡生命的认可和执着,她从诗词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白茹云的家乡,位于河北省南和县郝桥镇的侯西村。至今,白茹云最远只到过北京。

出名后,很多人打来电话时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诗词是如何帮她战胜病魔的?

白茹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诗词怎么会帮我战胜病魔?要是诗词可以,我天天看诗就行了,得省多少钱?”

也许,诗词只是帮她在人生最困顿的低谷中找到了最美的自己。

“学习古人的境界,我也想开了”

走进白茹云的家,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直入眼帘,左边的鸡舍里传来“咯咯咯”,隔壁的羊圈年前刚空了……在这栋结婚时公婆给盖的砖房里,没有什么鲜亮的摆设,一切陈设和装修,甚至都跟1999年白茹云新婚时没有太大变化。门框边的灯绳,浸透着时光的尘埃,黝黑而僵硬。21英寸的老式电视机,塑料壳布满创伤。坐下时,沙发的扶手稍摁一下,就会发出脆裂的动静。

“得病前,还想过攒钱买点新家具,后来都顾不上了。”说起这些,白茹云平静坦然,就像她在《中国诗词大会》里连闯九关时那样淡定。

和家里的陈设相比,沙发边茶几上那本破旧的《诗词名句鉴赏辞典》格外显眼。由于经常翻读,书角卷了,封皮也皱了。

白茹云拥有的第一本诗集,多年来早已被她翻得卷边损

白茹云 摄

她与诗的真正结缘,都始于2011年从北京打来的一个电话:在经历了一年多四处求诊、反复检查后,北京的医院电话通知,白茹云的病理切片确诊为淋巴癌。

能在聚光灯下从容背出那么多诗词的白茹云,并没有记住接到这个电话的确切日期,她只记得那是麦收大忙之前,而她,是等忙完麦收,播下玉米种子为下一季收成布置停当之后,才去了医院。“检查了一年多,心里也有点准备。得病了就治病,谁还不得病。”白茹云轻描淡写地说。

她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了别样的色彩。对于她而言,诗词就像食物里的糖,没有,生活也能继续,有了,滋味更层次分明。她选择了后者,也从中汲取了更多的力量。但她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还要继续过普通的生活。即使上了央视的舞台,得到了无数的赞誉和支持,她依然能把脚踩在地上。

喧嚣过后,谁也替不了她。听力下降、眼睛淌泪以及身体内藏的“定时炸弹”,要面对这些的,还是她自己。

她写过一首这样的诗:“胸有佳肴盛万种,心头酸辣味千般。人间捧腹俱欢笑,冷暖由他若等闲。”

不抱怨、不矫揉、不放弃。她读的是诗,我们读的是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