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跟京都艺伎喝花酒的故事

 晓露彤霞 2017-10-01

  日本一个国家,像一双袜子,从北海道到九州地区,南北狭,坐机也得3个多小。我在京已生活了25年,但是最喜的城市,是京都。京都和京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气,如果说东京是大都会气,京都就得很文

  京都已去了几十次,一个城市之所以令人流忘返,百看不,是因它有多引人入的宁静之美,你无走在哪一条街小巷,都能感悟到一种似曾相似的韵味,古旧、雅致和一份高

  京都的文存在于千年的建筑中、也存在于花道茶道,尤其是存在于雅的和服之中。



  说到和服,自然会想到伎。整个京都,演和服之美的,唯有伎。

  日本在去年评选出了三大服最佳的公司,排名第一的是京迪斯尼园,排名第二的是老牌的帝国店,排名第三的就是MK出租公司。MK出租车车辆之干,用白毛巾擦都以擦出灰,而司机服务态度之好,能你体到一种温馨。

  我到访京都,MK公司的青木社长约我一聚,我想去哪里?我自然想找聊天,因日本全国伎最多的地方,就是京都。而京都伎最集中的地方,就是一个叫衹园”的地方,一般也叫“花街小路”。



  艺伎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主要在青楼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1665年,江户幕府政府允许京都人经营茶屋。起先的茶屋是以喝茶吃点心主,侍女们负责端茶送水。后来各个茶屋的主人为了招徕客人,竞侍女穿着漂亮的和服唱歌跳舞来娱乐客人,于是这些侍女就逐渐成了后来的艺伎。所以,伎不是妓女,而是表演歌舞娱乐客人的女

  京都的茶屋大多集中在北野天满宫和八阪神社的门前町一带,这一区域,就是现在的“祇园”。在十九世纪初是衹园最兴旺的时候,艺伎多达三千多人。

  京都艺伎身着传统和服,脚穿高跟木屐,脸和脖颈都抹着厚厚的白粉,她们都是京都文化中亮丽明艳的人文奇景异观。以前,艺伎们大多出生于贫寒的家庭,许多女孩从5岁或10岁开始就到艺伎馆从师学艺,学日本传统舞蹈,学三味线琴,学各种礼仪,还有京都方言。12岁或15岁左右出师为舞妓。到20岁时转为艺伎。

  艺伎总让京都蒙上一层浪漫情怀。但是,艺伎不是随便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叫的,一般必须要有熟悉的人介绍,才会走出来陪你喝酒。

  青木社长是京都有名的绅士,他自然有熟悉的地方,于是我们就走进了祇園的一条小巷,一家小小的酒馆,门面很低很朴素,你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豪华,但是走进里面,居然有一种可以望见天的天井,种着一颗高高的竹子,还有一棵低矮的枫树。



  当我们走进酒馆时,发现已经有3名艺伎在等候我们,年龄都是20几岁,据说其中一位,还是祇園最走红的艺伎。

  与艺伎们见面的第一个仪式,便是相互行礼。进了酒馆,艺伎们是跪在榻榻米上屈身给我们行礼,而我们客人,跟她们说一声“こんばんは!”(晚上好),可以摆出一种我是主人的腔调。

  因为我们是在吧台上喝酒,不需要她们表演歌舞,所以,2位艺伎是挨着我们坐下,陪我们喝酒,还有一位跑进吧台里,给我们端菜。



  坐下后,陪我的那一位艺伎递给我一张小小的粘帖祗,上面印着两个字“美月”,美丽的月亮。很好听的名字。她说,这是我的名片。美月的名片上是没有地址和电话号码的,只有一个名字,自然是她的艺名。



  第一次拿到艺伎的名片,感到很好奇。我问她为什么不印联络方式,她说,这是祇園的规矩,作为艺伎,是不可以与客人发生单独的联系,一切都听茶屋的主人,也就是妈妈派遣,收入也是归妈妈所有,再根据艺伎们出场的业绩,每个月发给艺伎们薪水。

  另外的两名艺伎也过来递给我名片,一位叫“百合叶”,还有一位叫“茉利佳”。每个人的名片都设计的不一样,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张名片都印刷在粘帖纸上,你可以把名片揭下来,粘帖在自己喜欢的地方。

  我跟美月开玩笑说,你的名片我该贴在哪里呢?她眯了一口酒,轻轻地跟我说:“那就就贴在手机的背后”。



  跟艺伎们喝酒,聊什么内容呢?我最感兴趣的是她们的生活。

  美月是三位艺伎中长得最漂亮的一个,她告诉我,自己并不是从小进入艺伎馆学艺的艺伎,而是读完大学之后,被艺伎的职业所感染,而投身于这一份美丽的工作中。

  她说,京都的艺伎中,像她这样的艺伎越来越多,这也符合时代的潮流。

  美月在大学里学的是美术,画油画。但是,自从开始艺伎的生活,已经很少有时间去触摸画笔。她告诉我自己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

  每天早上8点钟是必须起床,练习歌舞和学习弹琴,一般要练习到中午。

  吃中午的时间,是艺伎们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艺伎们如果是在家单住的话,会在自己家里做一点自己喜欢吃的饭菜,但许多时候,是和姐妹们一起吃。美月说,虽然从事着极为传统的职业,但自己最喜欢吃的还是意大利面。

  到了傍晚时分,艺伎们便开始为晚上的工作做准备。整理发型、妆容,穿戴漂亮的和服,等待客人们的召唤。

  艺伎们繁忙的时候,一个晚上要去五六个地方。表演或陪酒的地方不只是祇園,还会去别的料理店或者酒店演出,因此每天工作都会很晚,甚至要到深夜1、2点才可以送走最后一批客人。



  但是,美月自己很喜欢艺伎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是在演绎一种传统的美,替京都传承一种传统的文化。

  美月的和服很华丽,看起来也很厚重。我问她自己一个人没法穿吧?她说,艺伎馆里有专门帮我们穿和服的和服师。但是,只有衹园的和服师都是男性的,因为背后的腰带要把它扎紧,需要很大的力气,没有男人的手力,这腰带是扎不紧的。

  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去当和服师的念头。

  据说,现在京都的祇园的艺伎馆,也就是茶屋,虽然还有83家,但艺伎只有120人,与过去鼎盛时期的3000人相比,已经减少了许多。美月说,艺伎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总需要人去继承与弘扬。作为一位京都人,我们有义务去好好保存这一种文化。她说自己以后即使结了婚,也会继续从事艺伎的职业。



  酒喝了好几个小时,厚白的粉妆、华丽的和服、娇艳的头饰、回顾的笑容,让空气中透着一种梦幻般的艳美。

  离开酒馆的时候,已是深夜。美月她们出门相送,那最后深深的一鞠躬,让我感悟到初秋的京都,那一丝美丽的温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