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剖”蓝鲸游戏 | 自杀洗脑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深晨S 2017-10-02

前一阵大家被一个叫蓝鲸的游戏刷屏了。这个奇怪的游戏最早在俄罗斯网络中传播,所有人一旦参加就不允许退出,在游戏开始前会要求参与者提供隐私信息用以威胁。
游戏分成50天50个任务,任务难度逐渐升级,从连续每天四点二十起床开始,到看恐怖电影、发生殖器官的视频,再到不同程度的自残,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任务的发布者还会经常进行负面情绪的引导。据说在被警方查获时,这个游戏已经导致了至少16名青少年自杀,还有28人准备自杀。
更可怕的是这个游戏的创始人是个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年仅21岁。他被抓获后不但毫无悔意,还坦言自己设计这个游戏就是为了清理社会的“垃圾”。很显然,他具有严重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只是不知道熟悉心理学的他,自己知不知道这一点。
正所谓精神变态(psychopathy)不可怕,就怕变态懂心理。我们可能不明白这种游戏为什么能一步步引导人们做出有违生存本能的行为,也不理解青少年们为何会受控制。
其实这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并不深奥,今天我们就来解剖这头“蓝鲸”,探究这个洗脑程序背后的心理学解释。


首先,蓝鲸游戏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四点二十叫醒我”,从名字可知,它的要求参与者在每天早上四点二十起床。这是蓝鲸游戏的基础,也是从生理层面影响心理的方法。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其最佳睡眠时间,在青少年时期通常应该保持8-10小时之间,睡眠时过少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年轻人如果长期在四点二十起床会导致精神恍惚,大脑运转变慢,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抑郁。人在休息不好的时候更容接受暗示,也更容易被催眠,这是蓝鲸游戏的基础。
但是仅仅休息不好不足以让一个人选择自杀。自杀的认知理论认为,由于自杀威胁生存,人类天生就惧怕自杀。因此,个体要实施自杀,必须要克服恐惧与疼痛,并习得自杀能力(acquired capability for suicide),才能将自杀愿望转变为现实。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蓝鲸游戏中的任务都是看恐怖片、自残、爬起重机一类的内容。引导者试图通过反复多次接触痛苦与刺激的事件,降低参与者对死亡的恐惧,并提高其身体对疼痛的容忍度,以减少最后对自杀任务的抵触。


但是如果直接让参与者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很容易在前期就引起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成为参与的阻力。所以“蓝鲸游戏”被设计成了五十个任务,从难到易分五十天完成,其中运用的是心理学中的登门坎效应(Skips threshold effect)。
登门坎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的一个实验,实验者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
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虽然程序设计符合心理规律,但如果只是机械地按步骤执行,这个游戏并不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蓝鲸游戏的灵魂其实是那个任务发布者。在用隐私进行威胁、发布每天任务和价值观引导的过程中,发布者是作为群体中的权威而存在的。
权威是社会心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对一般人的影响要远大于我们以为的。从杨永信的戒网中心到鲁荣渔远洋轮船杀人案,这些让我们匪夷所思的“小社会”结构中,都少不了权威的影子。
权威的强制力让我们不得不服从。而且人的本质是懒惰的,根据权威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行为,可以减少我们思考的过程,同时也会减少不好的行为带来的负疚感,所以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也愿意有一个权威存在。
著名的斯坦福监狱试验中,本来互相认识的学生们,因为试验者人为设定的狱警和囚犯身份,在短短六天内行为就发生了巨变。作为权威的“狱警”在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开始对“囚犯”进行肉体和心理上的虐待,而“囚犯”面对曾是同学的“狱警”也变得逆来顺受,失去自主感。
对服从更直接的研究是Milgram在耶鲁做得实验。来自各行各业的被试们要根据实验者的指令,对答错问题的学生(实际为排练好的实验助手)进行电压幅度逐渐增高的电击。在知道电压幅度和能够听到学生的呻岭、叫喊、怒骂,甚至哀求、讨饶、踢打的情况下,仍然有65%的人将实验进行到了最后——对“学生”施加了足以致命的450V电击。尽管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但面对“由主试承担后果”的保证和严厉督促,他们仍然选择按下了标有450V的电击按钮。


但除了在违抗命令会受到电击的封闭医院里,和不服从就会被喂鱼的远洋轮船上,在普通的环境里小社会不是那么好建立的,我们也不会那么容易认定一个权威。哪怕是某某功某某教的洗脑,也需要画出一个可以去天国、有来世的大饼。可是蓝鲸游戏除了“酷”和“刺激”以外,并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人参加的美好愿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参加这个游戏并最后导致自杀的,绝大多数都是青春期的未成年人。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的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折期。心理学家认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高涨,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会经常进行内省,有时还可能会体现出主观偏执性。
这个时候,同伴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还需要父母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形成属于青少年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此时蓝鲸游戏的引导者以亦师亦友的身份进入青少年的生活,非常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影响他们自我同一性的获得。
综上所述,在无法得到充足睡眠、被恩威并施的情况下,青少年会非常容易信任并服从游戏群中的引导者,一点点消除接触死亡的恐惧,并接受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后连自杀任务也可以欣然完成。
的的心理∣生活从心理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