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堂课了解量子力学与佛教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17-10-02



7

命题B的解释



我们往下看,至少从实验上是说,如果不定义一个测量动量的方式,就不能去谈论这个电子的动量,因为你没法测它,就像那条喷火的龙。你测不到它,又假设它存在,那只是一个假设而已。这个假设如果跟实验违背,那这个假设就得被推倒。

像我们假设这个电子存在于这个墙的左边,就要走一条轨迹穿到右边来,它已经被实验否定了,这个假设就得被推倒。这就是物理,实验就必须这么严格。所以,现在波尔和海森堡只能这么认为,这个所谓的具有准确位置和动量的这个电子是不存在的。

现在到了量子论中,那我们就要注意了,我们跟外部观察的这个对象是结合在一起的,一切都是基于观察。所谓的宏观世界,它是以微观粒子叠加而成的。所以你现在所看到的宏观世界,它已经不是客观的了,从量子力学来说,它是基于观测的,世界和你是一个是相关联的关系。

像我们过去所认为的有一个客观存在,等待着人去观察的那么一个客观的存在,人不观察的时候它还在那里的客观存在,现在已经被推翻了。这是被物理实验推翻的。


8

观测者和外部的一体论



就是说,如果否认命题B,你不承认,你觉得还是有个电子在那里,那通过实验,至少从微观的实验来说,这个物理学就倒塌了,那你只能承认命题B;承认B呢,你客观的世界就不存在了。

所以自从有了量子力学之后,至少在微观领域我们都得认同:已经不存在一个客观的世界。

宗道法师:“比如说我看到你的时候,我注意力在你身上的时候,你是存在的,是吧?”

佛新居士:“对,就是基于你的观测。”

宗道法师:“然后我看你的时候,那个书架我没注意,注意力全在你身上,那书架等于是不存在的,是吧?那我下一念就看那书架,然后这书架就存在了,是吧?”

佛新居士:“对。”

我们继续看,这里面很细微。

刚才我们已经讲了第一个解释:不确定性原理。通过刚才看这个命题B,我们已经解释了这个粒子,它不一定要穿过孔1或者孔2了。

那我这个波是怎么回事?这个波你怎么解释?


9

命题B的肯定与否定



你看,我在观测到这个电子的时候,看到信号,可以说测这一刻它是一个有能量的粒子。那么没测到的时候,命题B说了它不存在,这个时候你能对它做什么呢?

宗道法师:“不存在,那个?”

佛新居士:“对,你得解释一下这个波了。”

是这样,不存在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数学嘛。它虽然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算一些东西,根据我们现有的测它的条件,算一些东西,这样能够预测一下将来会发生什么。

物理学就干这事,根据已知的现象给出一些假设之后,你能推测出会发生些什么物理现象。



(二)波恩的几率波




我们还是研究一下这个电子,既然已经测到这个波了,肯定要解释一下它是什么。如果假设一个波函数ψ,它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就是说某一个时刻你在空间某一个位置去测它,能得到一个函数的点。这个函数,它本身是一个数而已,把它取绝对值的平方,就代表在这个点能测到电子的几率。比如说,在某个点我测到电子了,测到它的当下这个电子就跑了。

然后如果想研究这个电子在下一时刻,在空间的某一个地方测到它的机会有多少,这个几率的变化规律是可以研究的,这就是波函数。求解这个ψ,就是薛定谔方程,就能得出这个ψ。

现在对于这电子,我没测着它的时候,它不存在于空间里头。不存在于空间里头,那研究它什么呢?只能研究它再出现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那它在空间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我们只能说在某一个点上它能有多大的机会出现。

这是对单个粒子来说,比如说这个位置它可能有10%的机会,那个位置可能有1%的机会。但是对于大量的电子来说,比如一万个电子来说,10%机会可能就说这个地方可能测到一千个、那个地方可能测到十个,研究它这个规律。



1

无法确定的电子测定


在没测到电子的时候,它就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一个存在于空间的粒子了,它不是存在于某一个点上,而是在空间的每个地方它都有可能存在。我们现在研究这个波函数的分布方式,这是物理学能做的事情。



就单个粒子来说,这样做好像没什么意义;但是到宏观的时候,它能代表一定的物理现象,所以现在我们只能研究这个波函数了。


2

幽灵般的电子



这里再详细地说一下电子,现在它像一个想象中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是在测到它的那一刻,它是个实实在在的电子,你看到它的能量了,它在你的屏幕上打出信号、打出一个光点来。比如说过去的电视机,你能看到图画,其实都是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打到屏上,打出一个个亮光点。打着的那一下你测着它了,那个时候它存在,但同时就又不存在了,你只能研究它的几率了。

它这个几率是怎么变化的,它是按照数学方程来的,是很严格的,我们可以计算。比如说这个波函数,它是按空间、时间分布的,你没测到它的时候,它是全空间的这样一个几率波的函数。但是,当你测到它的时候,也就是说它在这地方的出现的几率是百分之百、是一。

本来是分布在所有空间的几率,“唰”这一下,全收在这个点上。这个函数就不像那种连续函数了,当测到它的时候,突然这个几率的函数就缩成一个点而已;这一刻之后它又散开了,又是一个空间的分布。

所以这个电子,总是测着它一次,它这个ψ函数就相当于坍缩一次。整个全空间的分布几率突然就坍缩成一个点上的百分之百,然后它就立马又到空间分布去了,是这么奇怪的一个几率波。


(三)波尔的互补原理




这个互补原理是哥本哈根解释波动理论的第三个原理,是波尔提出来的,其实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就是说,一个电子,现在你不能把它理解成过去的小球球一样的微粒了,必须从粒子和波这两种角度去对它作出诠释,单讲一方面都是不完备的。

那么电子是表现成粒子还是表现成波,要看你怎么去观测它。如果用光电效应来看它,把它打在金属上,你就只能测到它的一份能量而已,那它就是一个粒子,你只看到它的粒子性;但是你要用双缝、用两个孔来观测它,当你看大量的电子打过去在后壁上形成的分布,你又看到了波,这是它体现几率波的一面。所以电子、微观粒子,都必须从这两方面去诠释它,这样才是对它完整的物理描述。


(四)哥本哈根学派的原理应用



有了不确定性原理、几率波的解释,还有互补原理,这个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就完备了。

在这三条假设下进行一些数学上的计算,有很多科学家在里头作出了贡献。像海森堡是独立地推出了一套矩阵力学的算法,来算这个几率;薛定谔是通过跟水波的类比,用解波动方程的算法来算;物理学家费曼又发明了一套路径积分的方法:这是量子力学的三种计算方法。

但这都是后话,基本的物理是在这三个假设这里的,至于后面的计算,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

当它跟实际的应用结合的时候,它能够解释原子核的模型。为什么电子绕着原子核走,不会被原子核吸进去呢?要是看经典的解释,电子绕着核圆周运动,但其实电子这么拐弯的时候,都会辐射能量发光,很快就会掉到原子核上去的,必须用不确定性原理去解释它。

为什么化学上那个核外电子要按那个轨道分布,某个的轨道放几个,这种轨道的分布其实都是通过薛定谔方程解出来的结果。它的结果就是离散的,这些都是通过这三条理论应用之后,才能做出这些后续工作,应用到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

宗道法师:“它被用到计算机什么方面了?”

佛新居士:“首先是应用到半导体硬件方面,后来的量子计算也是跟这个有关系的。”

宗道法师:“半导体一定要用这个原理吗?”

佛新居士:“对。”

研究半导体的PN结,那些微观的电子空穴是怎么移动的,这些都是微观物理的东西,它基本上要从这里来。如果抱定宏观的那一套,就是没有办法进入这个领域,归根结底还要归到量子力学上。当然,到后来的应用上,到更大的应用层面的时候,也不是说每次都要扣到这个根上,但根是在这里的。


(五)总结一下微观世界



我们没有必要讲太多,但是我们看完这几点之后,再往下看看哥本哈根学派还能有哪些推测。我们先总结一下这个微观世界。



所谓的电子存在,只是一系列的测量而已,或者说是一系列的“出现当即消失”。电子出现就消失,你所得到的只是这样。没测到它的时候,这个电子没有轨迹,不存在于任何空间位置。没测到它的时候,你只能去计算有可能测到它的几率是怎么变化的。

现在我们先得到了这三条,这三条讲清楚了再往下看。

我们从微观到宏观的时候,这三条虽然是能自圆其说的,应用得也很广泛,但是很多人还是怀疑它的完备性。虽然都不是反对它,现在也没法推,但也没法反对它,因为没有举出反例来,就没法反对它,它在各个实验上都应用得很好。


1

爱因斯坦错了


包括爱因斯坦,他举出过某个实验,是可以印证他是对还是错。波尔和爱因斯坦都死了之后的1982年,实验条件具备之后,做出了很精确的实验(阿斯派克实验),充分验证了爱因斯坦是错的,量子力学是对的。

宗道法师:“爱因斯坦都错了?”

佛新居士:“是的。爱因斯坦一直还是幻想着他那个绝对存在的空间,一个客观的世界。量子力学解释的这个世界,只是你与世界存在的一个关系而已。”

宗道法师:“爱因斯坦认为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一个世界,但实际上没有?”

佛新居士:“对。实际上他提出了很尖锐的实验,这个实验只要去做,就能立判谁对谁错。这个实验做过,而且不止一次地被做过,都证明爱因斯坦错了。当然,这个实验是在他死后才具备条件去做的。”

宗道法师:“隔了几十年了。”

佛新居士:“对。1982年的时候,在实验室里有重大突破,一次又一次更精密地去做,都证明了量子力学没法被推倒。”


2

从微观到宏观



那么从微观到宏观的时候,像薛定谔推导了波动方程,他能得出ψ的方程来;但是他自己也没领悟到这个ψ代表什么。后来是玻恩说了,它就代表骰子,就是几率,那个波是代表几率的。

但是薛定谔一直认为,电子会不会是某一种波形态的物质,它实实在在的是一个波动,他一直在这里头纠结。当时他反对哥本哈根的说法,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叫作“薛定谔的猫”。


(六)薛定谔的猫



假如在一个密室里头有一个放射性的原子,它是可以衰变的,放射性衰变是要符合量子力学的。量子力学对它的要求就是说,你可以有这么个衰变公式,可以这么衰变,但是什么时候衰变,要按几率来分布。没有谁能知道下一刻到底会不会衰变,只能说在哪个时间上,衰变的几率有多少,就是这个可能性有多少。对于这个原子来说,当我没观察它的时候,它就处在一个可能衰变、也可能不衰变的这样一个叠加过程中,两种几率的叠加。就像电子有可能过了孔1,也有可能过了孔2,这是所谓两个量子态的量子纠缠。不去测的时候,它们就纠缠在一起,它的几率波是相干的。

现在这个原子就处在一个可能衰变、也可能不衰变的量子态。在这个情况下,假如密室里有一套很精密的机械仪器,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个锤子就会落下来把玻璃烧瓶打碎,烧瓶里头的毒液出来之后,放在密室里的猫就会被毒死,它就躺在那里了。如果原子没衰变,锤子不会落下来,猫就是活的。

薛定谔就说,这么个密室里放了这么一只猫,在密室外面的人是不是可以说,密室里那只猫是个半死半活的状态?还是在一种死或者活的一个叠加状态?

他举出来这么一个情况,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他并不能驳倒哥本哈根的解释。因为以哥本哈根解释,猫就是有可能死、有可能活。你没看它的时候,它在那个里头关着。

宗道法师:“这个实验真的做了吗?”

佛新居士:“这个实验做也没有意义。你要这么放也只能是说明它有可能死、也有可能活。”

宗道法师:“这是一个思想?”

佛新居士:“对,这是一个思想。”

他是举出这么一个情况来给哥本哈根的人看,这只猫到底是死是活,微观离子既然都服从了量子力学这三个假设,那么这个宏观只是微观的一个叠加而已,都是波函数和波函数的叠加。


1

奇特性质的生活运用



比如这个杯子由大量原子组成,每个原子有它的ψ函数。我不去看它的时候,这个杯子其实就是这一堆函数加在一起的几率分布。

后来就有一个说法:“那我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也是不存在的吗?”你不去看月亮的时候,月亮也代表了它那一大堆的微观粒子,粒子的出现几率按着波函数的规律变化。

宗道法师:“可不可以说这个就是不生不灭的?”

佛新居士:“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推论。”

我们先看看量子力学在讲什么,然后再看看它跟我们有什么联系吧。

这个月亮,你不去看它的时候,就像电子不存在空间里某处一样,你也不能去假设说空间里有那么个月亮存在那里,但你可以说它有那么多波函数的几率分布。


(七)存在就是被感知




当你去看它的时候,你是进行了测量,按那个几率分布,就刚好出现在这个地方。只不过因为它是宏观的,它这些波函数最后叠加起来的一个结果,刚好跟我们宏观是符合的。

以前有个主教叫贝克莱的,他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所谓的存在是要用感知来定义的,你完全感觉不到的东西,你说它存在吗?

或者看王阳明的《传习录》里头有一段话,学生问他,这个花,没看它的时候这花有没有?当时王阳明回答是:“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王阳明是讲佛教的一些东西,他说:“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你没测此花的时候,此花并不存在于那里,它归于寂了,只是一团数的分布了,没有实实在在的这么个东西了;但是你来看此花的时候呢,它的那些波函数突然就选择一个点存在于那里让你看到,它颜色一时鲜明起来。


明天请收看“五堂课了解量子力学与佛教(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