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币】记录宋代广西铸钱兴盛一时的宣和通宝铅钱

 七星渡 2017-10-02


宋代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繁荣,货币流通量巨大,为我国铸钱最多的朝代。广西虽非宋代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在当时社会经济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繁荣,使得钱币的需求急剧增加,促进了铸币业的发展兴盛。



宋代广西一共设置了梧州、浔州、贺州、邕州、郁林、融州、柳州、廉州、全州、灌阳等钱监,为广西设钱监、铸钱历朝之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因素来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的梧州“以铅锡易得”,置监铸钱。梧州水路交通便利,时为广西的政治经济重镇,铸钱之铜、铅、锡、铁等原料可从广西其他地区或外省沿水路源源不断的及时供应,加上自身盛产铅锡的优越性,使铸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根据有关资料,梧州钱监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每年铸钱用铜量约为655200斤,铅270000斤,锡90000斤。原料的巨大耗费必然鼓铸出了数量众多的钱币,梧州监元丰六年(1083)岁铸额为十五万缗,崇宁五年(1106)为十八万缗,大观年间(1107—1110)上升至十九万缗。梧州钱监在当时的江南六监中排在第四。



上世纪60年代,梧州钱监遗址被发现,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铸钱工具和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崇宁重宝、宣和通宝、绍兴元宝等宋钱,可见其规模之大。绍兴六年(1136),以折二钱鼓铸为主的梧州钱监因得不偿费、原料产量锐减等原因而停铸。


浔州(今桂平市)钱监,曾二铸二罢,是鼓铸铁钱的钱监,最后罢铸时间为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


同年,贺州钱监亦停铸,贺州位于湘桂走廊交通要道,盛产锡等矿物,贺州钱监是当时广西铸造过夹锡钱的钱监,其遗址也是广西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钱监遗址。


至于邕州(今南宁市)、郁林(今玉林市)、融州(今融安县)、柳州、廉州(合浦县)、全州、灌阳等钱监,据史料记载:“元祐七年春正月庚子,户部言:‘广南西路转运司奏,本路融、柳、郁林、廉、邕等州及邻近全州、灌阳县各产铁甚多,已依陕西等路条例鼓铸铁折二钱,与本路铜钱兼行。’”可知这些钱监最迟不会晚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置监鼓铸,它们主要鼓铸铁折二钱。



图中所示之宣和通宝铅钱,折二,真书,正面文字较漫漶,钱径27毫米,穿径7毫米,厚约1毫米,重5.3克,质较软,可手掰弯并复原,出于广西。


根据以上钱监的置、罢起止时间及以铸何种材质钱币为主分析,这枚铅钱应出于盛产铅锡而停铸于绍兴六年(1136)的梧州钱监。它的出现不仅为宋代梧州钱监曾铸造过铅钱提供了实物依据,也记录了在当时广西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钱监的发达、铸钱业的兴盛。


编辑:周晓霞,审核:王春良

来源:收藏快报(广西桂林 蒋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