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套路不管用】什么情况配什么外加剂不能想当然!

 佛随心愿 2017-10-02


按项目来选外加剂

各种外加剂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等。使用前应该根据工程技术要求,进行技术分析,明确应用的主要目的再选择合适外加剂。我们很多砼行容易犯的错是先按自己套路经验来一通,出了问题再加加减减,就算补救了,花的时间不说,这个料。。。你懂的,打过补丁的衣服自己会穿吗?

不同混凝土配不同外加剂

 1 

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应用外加剂的目的是提高抗渗性。要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关键是要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孔隙,改变孔隙的特征(形状和大小),及堵塞漏水通路。根据上述要求,应该用引气剂和减水剂,尤其是引气减水剂。其防水原理是:

(1)由于拌合物的用水量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密实性提高。减水剂的分散作用改变了硬化混凝土中孔隙结构的分布情况,孔径减小。毛细孔径和总孔隙率均降低,因此抗渗性大为提高。

(2)减少沉降缝隙。由于水灰比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提高,减少了沉降缝隙,提高了水泥石和集料的胶结力。

(3)引入封闭性的气泡,隔断了析水通道。

    2 

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关键是:保证分层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在初凝期的良好结合;降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升,避免混凝土开裂,选用缓凝型减水剂可满足上述的使用要求。其原理是:

(1)减水剂的缓凝作用,凝结时间显著延缓,避免出现“冷缝”。

(2)减少了水泥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升的热源。

(3)抑制水泥初期水化速度。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为了较多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及改善和易性,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还可掺入适量粉煤灰。

    3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自重往往是主要矛盾,故用外加剂的目的是制备高强混凝土,减小构件断面,减轻构件重量及有效的利用高强钢筋应力。宜选用高效减水剂。

    4

蒸养混凝土

在蒸汽养护的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中,节煤的经济效益往往比节省水泥更显著。这时,是缩短蒸养时间还是降低恒温温度,与在养护坑中停放的时间有关。当养护时间少,要求产量高时,宜用非引气型减水剂的早强性能来缩短混凝土制品的养护时间;当允许在养护设施中停放时间较高时,则可降低恒温温度(如60℃左右)或缩短通蒸汽的时间,加强保温来节省煤耗,甚至在夏秋季节利用外加剂后根本不需要蒸汽养护。当混凝土制品受生产周期及养护设施的限制,达不到脱模强度时,宜用外加剂提高脱模强度。

适用于混凝土的外加剂应是早强非引气型减水剂,如:密胺树脂减水剂或复合型早强减水剂。这是因为混凝土在蒸养过程中其拌合物内的气体和水分受热膨胀,当混凝土的初期结构强度较低而不能抵抗这种膨胀时就出现质量问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需要养护静置较长时间或减缓升温速度。而利用早强减水剂一可提高初期结构强度,有效抑制体积膨胀;二可减少用水量,加速蒸养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5 

补偿收缩混凝土

有的搅拌站和施工单位,少掺膨胀剂,混凝土基本不膨胀,补偿收缩能力极小,起不到抗裂作用。

有些单位反映,膨胀剂替代水泥后,混凝土强度下降,因而认为少掺膨胀剂保险。有的用户拘泥于膨胀剂的推荐掺量,不敢超过,这也是一个误区。

1、限制膨胀率

限制膨胀率的大小是工程人员所关心的问题。限制膨胀率数值大,自应力值高,其补偿收缩、防裂抗渗的能力就强。因此,这个值是建筑结构防裂抗渗的重要参数。吴中伟教授在《膨胀混凝土》中提出,经过14d潮湿养护的限制膨胀率为0.03%~0.05%制成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可行的。

2、关于强度

膨胀剂发生膨胀作用主要在1~7d,而强度试件是自由状态,钙矾石膨胀对水泥结构有微小破坏,所以7d抗压强度比空白混凝土下降10%左右属正常现象,而28d强度完全可以达到设计标号。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都受到钢筋和邻位的约束。试验表明,带模养护的膨胀混凝土试件的限制强度比非限制强度高10%~15%。所以,不必担心膨胀剂会使强度下降。不能以7d自由强度做判断,应以28d强度是否达到试验强度为准。

把膨胀剂视为早强剂是错误的。试验表明:掺膨胀剂混凝土的7d抗压强度达到28d试配强度的70%便可达标。

3、掺量有意无意减少

有时试验室的配合比是正确的,由于许多工地和搅拌站没有专门的膨胀剂计量装置,靠斗代秤加料,监管不严,加料随意,大多是少掺。更甚者,有的承包商为了赚钱,故意少掺,向业主多要钱。有些工程用了膨胀剂,混凝土仍开裂,经实地调查,按混凝土总量计,少用膨胀剂20%~30%,原设计掺12%的膨胀剂,实际只掺8%,这样,混凝土哪能补偿收缩?

4、推荐掺量

厂家对膨胀剂的推荐掺量,仅供参考,实际工程中如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要用大膨胀混凝土填充,要求混凝土膨胀率达到0.035%~0.045%,标号提高5MPa。要掺14%~15%膨胀剂才能达到。如只限于掺12%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很可能开裂。应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科学掺入不同数量的膨胀剂,才能达到补偿收缩的要求。


文章转载请标明来自公众号砼学研究所,文章权益归网络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