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调理宝宝腹泻!(内附调理案例)

 王玉玲256 2017-10-02


小宝宝为什么容易腹泻?

几乎每个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过腹泻,由于导致腹泻的原因各不相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腹泻后恢复得比较慢。有的宝宝腹泻能持续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消化道功能弱却负担重

宝宝的身体处在不断发育和完善之中,胃肠道功能还很薄弱,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也较低,对食物的消化相对费力,而身体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却很大,都需要通过食物消化获得,因此,宝宝的胃肠道负担很重。这些矛盾决定了宝宝容易出现消化问题,腹泻也就在所难免了。一旦出现腹泻,宝宝的消化功能会更弱,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腹泻长时间不能痊愈。

免疫功能不成熟

宝宝的免疫功能较弱,体内抗体的量比较少,而且肠道黏膜很薄弱,屏障功能较差,对侵入消化道的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比成人弱得多,进食同样被污染的食物,父母可能没有什么异常反应,而宝宝却承受不了,上吐下泻。肠道发生炎症时,对黏膜会产生破坏作用,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消化道还要一刻不停地承担消化食物的任务,所以恢复起来比较慢。

宝宝腹泻小儿推拿手法

如何通过推拿来给宝宝治疗腹泻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各种腹泻的推拿手法,一起来学习吧。

寒湿泻

症状:泻下清晰,甚至水样、色淡不臭、肚子咕噜噜叫、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舌苔薄白、指纹红色。

清胃

位于大鱼际桡侧,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治疗呕吐发热。

补脾

位置:大拇指桡侧,由指尖推向指根

作用:键脾胃,补气血。

顺八卦

位于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处,顺时针方向运。

作用:行滞消食,宽胸理气。

搓小横纹
位于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用拇指侧推。

作用:消胀、清热、散结。

清补大肠

位于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来回推。

作用:温补调理。



揉外劳宫

中指向手心弯曲点到掌心的位置为内劳宫,手背相对应的点,为外劳宫。
作用:温中散寒,发汗解表。

逆摩腹
围绕肚脐,逆时针摩腹。
作用:平泻,和胃。
揉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
作用:通条督脉,调理大肠,治疗泄泻。
湿热泻

症状:大便水样,如蛋花汤、气味秽臭、见少许粘液、爱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腻。

清胃

位于大鱼际桡侧,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治疗呕吐发热。

清补脾

位置: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

作用:对脾的运化有双向调理的作用。


揉板门

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逆八卦
位于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处,逆时针方向运。
作用:降气平喘,导滞。

清大肠

位于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推向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顺摩腹

围绕肚脐,顺时针摩腹
作用:帮助宝宝把湿热排出。
按揉足三里
位置:膝盖外侧的窝沟处,下三寸。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身健体
下推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骨端一直线,腰下1/3至尾骨,由上向下推。
作用:泻热通便,排除湿气。
伤食泻

症状:肚子疼,但是泻后减轻疼痛、夹有乳凝块或是食物残渣、气味酸臭、伴随呕吐,发热、舌苔厚腻。

清胃

位于大鱼际桡侧,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治疗呕吐发热。

清补脾

位置: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

作用:对脾的运化有双向调理的作用。


揉板门

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逆八卦
位于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处,逆时针方向运。
作用:降气平喘,导滞。

清大肠

位于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推向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顺摩腹

围绕肚脐,顺时针摩腹
作用:帮助宝宝把湿热排出。
按揉足三里
位置:膝盖外侧的窝沟处,下三寸。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身健体
下推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骨端一直线,腰下1/3至尾骨,由上向下推。
作用:泻热通便,排除湿气。

揉脾俞

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中指、食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调理消化道疾病。

揉胃俞

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中指、食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调理消化道疾病。

脾虚泻

症状:大便色淡不臭、吃完就拉,不消化、面色黄,不爱吃饭、舌苔白。

清胃

位于大鱼际桡侧,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治疗呕吐发热。

补脾

位置:大拇指桡侧,由指尖推向指根

作用:键脾胃,补气血。

揉板门

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顺八卦

位于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处,顺时针方向运。

作用:行滞消食,宽胸理气。

搓小横纹
位于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用拇指侧推。

作用:消胀、清热、散结。

清补大肠

位于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来回推。

作用:温补调理。

顺摩腹

围绕肚脐,顺时针摩腹
作用:帮助宝宝把湿热排出。

捏脊

从长强到大椎成一条直线,从下往上捏。

作用:刺激穴位,通经络,和脏腑。

轮状病毒

症状:来势凶猛,一天5次以上、发烧呕吐、大便化验含有轮状病毒、3岁以内宝宝最易发生。

注意事项:轮状病毒一旦发作,是没有特效药的,只能让宝宝拉出来。但是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不要脱水。如果出现排尿减少、哭时没有眼泪、精神萎靡、不喝水、眼眶凹陷。如有这些症状,请马上就医!

轮状病毒之后,给宝宝推拿以助于恢复精力,强身健体。

清胃

位于大鱼际桡侧,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治疗呕吐发热。

清补脾

位置: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

作用:对脾的运化有双向调理的作用。


揉板门

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逆八卦
位于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处,逆时针方向运。
作用:降气平喘,导滞。

清大肠

位于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推向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平肝

位于食指指面,由指根推向指端。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清天河水

位于小臂正中一条直线,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顺摩腹

围绕肚脐,顺时针摩腹
作用:帮助宝宝把湿热排出。
按揉足三里
位置:膝盖外侧的窝沟处,下三寸。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身健体

调理案例

9个月大的宝宝因为腹泻来中心调理

家长主诉:小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腹泻过,因为吃了一个不新鲜的香蕉开始拉肚子,吃完马上就拉,大便发黄发粘,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一喝奶肚子就咕咕叫。

【面诊】面色萎黄,山根有青筋,鼻唇沟发青,舌质淡苔白厚,下眼睑发暗红。

【触诊】腹部热,手脚不温。

【诊断】脾阳虚泻

【调理思路】小儿先天脾肺长不足,心肝常有余,肾长虚,又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腹泻重点补脾益气。

【调理方案】补脾益气,温中化湿。

【配穴】补脾,重揉一窝蜂,揉外劳宫,揉板门,顺运八卦,清大肠,平肝,揉足三里,艾灸肚脐命门 。

【穴位配伍功效】脾主运化水湿,补脾增强脾功能,使其运化开来。揉一窝蜂去中焦寒湿,外劳宫温中散寒,揉板门健脾和胃,顺运八卦行滞消食,清大肠使其邪气有出口排出体外,平肝五行肝克脾,肝有是将军之官,平肝叫肝不要趁机克脾太过。揉足三里补宜气血,艾灸肚脐命门补脾。   

按此做法,第二天宝妈反馈回去后就没有再拉,早上只拉了一次,肚子不叫了,第三天基本痊愈。

【调理建议】饮食忌寒凉;零食全部停掉;夜奶可提前,冲稀点,最好停掉。

以上案例由天士元小儿推拿牛怀鑫老师整理

家庭护理方法:

一、要调节好宝宝的饮食,以减轻肠胃的负担。暂时把奶粉兑稀点,等宝宝肠道恢复以后再逐渐增加至正常浓度。母乳喂养的妈妈饮食要清淡忌生冷、少油腻,宝宝饮食宜好消化的食物。腹泻宝宝应多补充水分,防止宝宝脱水。

二、注意腹部保暖。宝宝腹部容易受凉,而患有腹泻的宝宝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三、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臀部。宝宝拉大便的数次多了,一定会让小屁股受罪的,建议在保证孩子不受凉的前提下,尽量不要把小屁股包得太严,清洗屁股时尽量用水洗,如果用布洗就不能擦,要用摁,而且一定要轻,以免孩子细嫩的皮肤容易破损。如果孩子无缘无故地哭闹得很厉害,要注意看看是不是屁股皮肤红了,孩子不舒服。要预防尿布皮炎,每次给孩子清洗后,用棉质的布料把水吸干,可以涂一点护臀霜或紫草油。

四、可以适当添加益生菌帮助宝宝肠道恢复健康。

天士元专注于儿童健康成长,弘扬绿色、健康的育儿理念,用绿色手法呵护儿童健康,万人中医育儿智慧交流群定期在线进行不同主题的公益讲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