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7营养科】便秘需知两三事

 临床营养网 2020-10-24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尤祥妹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营养科主任

副主任护师

中国老年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属国家一级学会),二级营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医院感染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临床营养学会委员,杭州市医学营养学组委员。

专家门诊:

每周五上午(九里松门诊二楼)每周一下午(机场路一楼)

卞月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营养科

营养医师

负责营养门诊、会诊、营养评估、体成分测定与分析、对外(社区、干休所、部队等)科普宣传、治疗膳食及医用食品的资质索证等工作;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分别被评为117医院服务明星及先进工作者,发表论文3篇,参与省级课题两项(第3名)。

便秘需知两三事

   导读  

不管你是学生、孕妇、办公室一族、出租车司机还是退休的老人,你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过便秘的惨痛经历,这种经历你念或者不念,它就在那里,不舍不弃,悄无声息的折磨着你,令你坐立不安又难以启齿。那么,关于便秘我们该了解哪些知识呢?

一、没有每天排便就是便秘?大便不软就是便秘?——No!

所谓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量少。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且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便秘高达15%-20%,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

二、便秘是小事,无须在意?——No!

便秘尤其是慢性便秘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社交,也会引发焦虑等心理问题,便秘除了让人身心不适,如下腹胀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费力排便还可能带来其他危害:

  • 以痔为主的直肠肛周病变

  • 可以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 体内代谢毒素排出不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三、便秘就吃泻药、喝减肥茶就可以?——No!要对症下药!

1、便秘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便秘,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便秘,一般认为便秘时间大于12周为慢性便秘。

有的是「走得慢」,结肠的推进蠕动减少,粪便走行减慢,表现为排便次数少,粪便特别干结。

有的是「反应差」,直肠敏感性降低,不能及时发出排便信号,肛门与直肠在排便时运动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还会有没排干净的感觉。

还有些是「想太多」,并没有明显的结肠运动异常和肌肉协调问题,可能与精神心理异常以及结肠菌群异常有关。

2、不同类型的便秘治疗上各不相同:

 

(1)器质性便秘  

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也可临时选用泻药以缓解便秘症状。

(2)功能性便秘

  • 患者教育  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增加体能运动,避免滥用泻药等。膳食纤维的补充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因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吸收肠腔水分,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麦麸、蔬菜、水果等。

  • 药物治疗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可酌情选用促胃肠动力药、泻药及盐水灌肠治疗。

四、便秘患者饮食上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酸奶?——No!

针对不同的便秘特点,给予不同的饮食干预:

  • 对于老年体弱、多次妊娠、营养不良、肥胖以及运动过少导致的无张力性便秘,因大肠失去原有敏感性或紧张力,致使推动粪便的蠕动缓慢,使粪便蓄积。

营养干预: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的量,可以粗糙食物代替精细食物,多吃粗粮、蔬菜及带皮水果。

  • 对于胃肠道疾病或某种神经失调、使用泻药过久导致痉挛性便秘,因肠道神经末梢刺激过度,使肠壁肌肉过度紧张或痉挛收缩。

营养干预:此类患者饮食应采用少渣饮食,给予质软、光滑、低纤维饮食,可减轻肠道刺激。可选食蛋类、馒头、蛋糕、嫩肉、鱼、牛奶、奶油等。禁食蔬菜及膳食纤维多的水果。

  • 因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或因肿瘤压迫肠道而引起肠道不全或完全梗阻,导致的阻塞性便秘。关键在于去除病因;不完全梗阻者可给予清流。

具体指导:

1、 多吃含膳食纤维的粮食及蔬果,如燕麦、荞麦、黑豆、红豆、红薯、嫩蚕豆、嫩豌豆、芥蓝、菠菜、苋菜、西兰花、青枣、苹果等。

2、 多活动,体力可行的便秘者还可增加耐力运动,因为通过运动使排便肌群得到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快走、游泳、仰卧起坐、跳舞、做操等,建议每周不少于150min中等强度体力运动。

3、 建立良好的排便行为,即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忍着不排便,排便时集中精神,不要边排便边看报纸或玩手机等。

4、 减少或避免服用引起便秘的药物,如镇痛剂、抗抑郁药物、抗高血压的钙通道阻滞剂等。如疾病需要必需服用,建议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如多饮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运动、睡眠规律、心情放松、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等。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焦广宇,蒋卓勤.临床营养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封面图片来源:搜狗图片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