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媚俗——小说的智慧

 冬天惠铃 2017-10-03

要谈小说的智慧,先从一部动漫说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这是《犬夜叉》里的杀生丸。

小说的艺术和杀生丸有什么关系呢?我是无意间看到这段话的:

事实上,高桥留美子老师曾经说过,刚开始创作《犬夜叉》时,并没有打算把杀生丸塑造成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到了后期,这个角色像是脱离了她的掌控窜进了主线剧情。

我相信看过《犬夜叉》的朋友后来都喜欢上了杀生丸。而这么一个重要角色,高桥留美子却在开始创作《犬夜叉》时,并没有打算把杀生丸塑造成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到了后期,这个角色像是脱离了她的掌控窜进了主线剧情。

一个小角色怎么能脱离了作者而窜进了主线?这让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当托尔斯泰构思《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时,他心目中的安娜是个极不可爱的女人,她的卧轨自杀似乎是罪有应得。这当然跟我们看到的版本大相径庭,这当中并非托尔斯泰的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是他听到了道德以外的一种声音!

我想高桥留美子也是听到了这种声音,才改变了初衷,创作出了杀生丸这个角色。

米兰昆德拉把这种声音称之为“小说的智慧”。他说,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聆听这超自然的声音,伟大的小说里蕴藏的智慧总比它的创作者多。那些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索性改行!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小说家和他的作品之间的关系。福楼拜曾经说过,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力求从作品后面消失。他不能当公众人物。如果一个小说家想成为公众人物,受害的终归是他的作品。他的小说,人们充其量只能当作他的行动、宣言和政见的附庸。小说家不是代言人,他甚至不能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小说就是作者自己写的,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怎么可能不受作者的控制?

那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你不适合当小说家。或者说你还没有听到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超自然的声音,你没有体验过小说的真实——那个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境地!你恍恍惚惚觉得现实不再真实而你的小说里的世界才更真实!情节句子自动流淌出来,而你只不过是执笔者的时候,你才算是入了门!

那么这“小说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所谓“小说”又是怎么回事?米兰昆德拉说,他很喜欢一句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为什么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呢?因为人们一思索,真理就离他越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越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

所以上帝就发笑——小说艺术就是这上帝笑声的回响。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每一部小说都要回答这个问题:“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其真意何在?”小说是个人发挥想象的乐园,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但人人有被了解的权利!“个人”之所以有别于“人人”,就是因为他窥破了“绝对真理”和“千人一面”的神话!

米兰昆德拉继续说道:小说的智慧跟哲学的智慧截然不同,小说的母亲不是穷理尽性,而是幽默。这门受上帝笑声启发而诞生的艺术,并不负有宣传、推理的使命。恰恰相反,它像珮内洛佩那样,每晚都把神学家、哲学家精心编织的花毯拆骨扬线!

十九世纪蒸汽机车问世时,黑格尔坚信他已经掌握了世界历史的精神。而就在同一时代,福楼拜却在大谈人类的愚昧!我认为那是十九世纪思想家最伟大的创见。

请注意米兰昆德拉说的是福楼拜不是黑格尔!提到愚昧,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教育不足,知识贫乏。可是在福楼拜的小说里,愚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科技昌明、社会进步并没有消灭愚昧,愚昧反而跟随社会进步一起成长!现代化的愚蠢并不是无知,而是对各种思潮生吞活剥!

米兰昆德拉不无忧虑的说道:人们不能没有抗拒各种泛滥思潮的能力。这些洪水般的思潮输入电脑,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恐怕会凝聚成一股粉碎独立思想和个人创见的势力。这股势力足以窒息欧洲文明。

这股势力就是——媚俗!

在福楼拜塑造了包法利夫人八十年之后,另一位伟大的小说家,维也纳人布洛克写下了这么句至理名言:“现代小说英勇地与媚俗的潮流相抗争,最终被淹没了。”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没有听说过布洛克的名字。一些人,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并不是他不够伟大,而是我们太过无知!

媚俗是一种不择手段地去讨好大多数的心态和做法。既然想要讨好,当然得确认大家喜欢听什么,看什么,然后再把自己放到这个既定的模式思潮之中。把这种有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感情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连自己都会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今天,时光又流逝了许多年,布洛克的名言日见其辉!为了讨好大众,引人注目,大众传播的“美学”必然要跟媚俗同流。在大众传媒无所不在的影响下,我们的美感和道德观也慢慢媚俗起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