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饼的由来

 寒江读舟 2017-10-03

吃了这么多年月饼,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吃了这么多年月饼,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吃了这么多年月饼,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吃了这么多年月饼,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吃了这么多年月饼,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吃了这么多年月饼,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吃了这么多年月饼,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编后语

       说起中秋的诗词,我们第一个想起的,或许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毕竟是中学的必背课文。当年反复地无脑循环,已经将这首词深深地烙在无意识的深处,即便多年后提起,也难免虎躯一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这首词的前面还有一句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纪年,即北宋熙宁九年(1076);“欢饮达旦”,就是喝了一个通宵;“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这首词的背景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41岁的苏轼当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为官。因为与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早前苏轼自求外放,希望与弟弟相聚,两年前外放到密州,但相聚的愿望仍无法实现。

       于是两年后的中秋节,苏轼写下了这首词。或许是有朋友过来找他玩,睡个毛起来嗨,结果就嗨了一个通宵。大家都喝多了,你咋不上天呢,上天就上天,但“高处不胜寒” 啊。玩开后,苏轼想起了弟弟。于是就写信告诉苏辙,我很开心,不用担心,不知道你今晚是怎么过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首词中,苏轼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纳入到浩瀚宇宙的哲思之中,落笔潇洒之际有着善待人生的乐观。

元丰二年(1079),43的苏轼升任湖州知州。按规矩他给宋神宗写了一篇《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诗人么大家都懂,即便官样文章,也不忘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这样一来,就被新党逮到了把柄,说他讽刺朝政,反对改革,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随后,苏轼被御史台逮到京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新党旧党撕了很久,最后新党领袖王安石一言而决:“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逃过一劫,被贬到了黄州(今湖北黄冈)。

苏轼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一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按县团级待遇”的调研员之类,并没有什么实权。一个大才子被安排如此职务,确实够郁闷的。两年后的中秋,45岁的他心情低落,写下了另一首中秋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因为际遇不一,短短几年后,词调便变得低沉哀惋,充满了空幻的喟叹,尤其是“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句,悲凉凝在笔尖。与四年前相比,此刻的心情大概是在人间已是癫,何苦要上青天。

后世的我们,记住了《水调歌头》,忽略了《西江月》,并不意味着后一首就比前一首要差。或许,人生的底色是悲凉,而我们依然要乐观地去面对。

祝大家中秋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