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谋略,辨清只需智慧,取舍却要阅历

 法缘 2017-10-03

李白有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大可不必对月感怀,得到了坦然面对,失去了淡然处之。

鬼谷子也告诉我们,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岁月如清风流水,不必非要去追求一种高贵的生活,其实懂得适当的取舍,时光静好、岁月留香的感觉就非常好。

01

鬼谷子说;“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

 

译文:反顾以追溯既往,再回首以察验未来;反顾以考察历史,再回首以了解当今。

案例:

古代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涌现了很多有名的学派,他们各持己见,理论也各有秋千。如何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剔其糟粕,这是后人学习前人经验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墨家的主张过于俭朴,难以遵照,但务实节用的宗旨,是不可以废弃的。名家提倡俭约,可是失去了真实性,但是它循名责实,却很值得研究。

法家严酷而无情,刻薄而寡恩,然而他们端正君臣、上下之分,却很清楚。阴阳家的方术博大详尽,忌讳太多,受许多约束,但主张顺应四季的节令从事农作,却很实用。

而道家教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认为物性自足,不必欲求。他们的学说,源本于阴阳四时的秩序,吸取了儒家和墨家的长处,名家和法家的精华,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事的变迁来待人处事,这样做则无处不适。

当我们知道了各种学派的优缺点,就可以适当地取舍,有目的地进行操作,避免重蹈覆辙。

02

鬼谷子说:“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

 

译文:推测以往的事,验证未来的事。

案例:

春秋时管仲曾经和鲍叔牙一起经商,分财利时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并不认为他贪财,知道他生活贫困。管曾经为鲍办事,结果却越帮越忙,但鲍并不认为他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

公子纠失败后,管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却推荐他辅佐齐桓公,甘愿身居其下。后来公子开方、竖刁和易牙,三个人整天陪着齐桓公吃喝玩乐,非常得齐桓公的宠幸。

管仲虽然憎恨他们,却无法将其从桓公身边赶走。后来管仲病重,桓公让他推荐接班人,他却并不推荐曾经有恩于他的叔牙,知道他的秉性必然不容于这三个宠臣。

三个人知道消息后却恶人先告状,在叔牙面前诬陷仲,叔牙却大笑道:“如果我接班了,你们会有好下场吗?”

管仲推测以往的事,知道叔牙的弱点,推测到如果他当了首席大臣,必然是祸患无穷,实际是在为他消灾。而叔牙更是知己知彼,毫无怨言,甘当伯乐。

03

辨清只需智慧,取舍却要阅历。雁过无痕,雪落无声,感动在心。感谢痛苦磨难,使我们坚强成长;感谢情谊爱心,给我们温暖阳光。

 

案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造了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知道后很忧郁。

他知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是山珍海味。吃了美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

他不禁担心,于是他就辞别了纣王,远远地归隐山林。后来大王果然是穷奢极欲,无法收场,最后亡国。

04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

这句话充分说明,生活中会面临各种抉择,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的欲望是无穷的,如何抉择,需要智慧,更需要阅历。

 

人生就是一张全部都是选择题的试卷,每走一步之前都要做一个选择才能继续走下去。不要为曾经的失败而停下奋斗的脚步,不要因为后悔曾经的选择而责怪自己。

生命没有终结,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不断地充实自己,不停地挑战极限,向过去学习,拜失败为师,让自己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成功就理你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