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药知

 循天园 2017-10-03
茴香暖肝行气止痛经

来月经期间肚子疼,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有人简单地归结为痛经引起的宫寒,对这种情况,傅青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是由于肝气不舒造成的。肝属木,藏血。女人在月经来时身体虚弱,最怕风寒入体,引起肝气闭塞,经水流行的道路也随之闭塞,所以就会造成月经时断时续,时疼时止的症状。所以要解决这种症状,要治疗肝气闭塞,需要通其郁而散其风。

此时可以试试小茴香,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膀胱、胃经,能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因为它的气温,温能散寒,外面的风寒盘踞肝内久久不散,就需要强有力地温暖驱赶风寒,小茴香的温偏于理气,味辛善行走,起到很快疏导寒气的作用,肝内的湿寒散发,肝气自然行走自如,藏血功能也随之恢复,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也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小茴香去肝中湿寒的另一个原因是,湿寒停滞在肝中,肝自身被湿寒所困,无法自行缓解,所以藏血功能所以时漏时固。小茴香是草本植物的种实,性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肝属木,可以说和小茴香是一父一子,同气连枝。小茴香味辛无毒,用它的升阳去缓解肝的湿寒,有点上阵父子兵、通窍助攻的意思。

用小茴香辅助治疗这种痛经,月经前10天,小茴香15克,生姜20克,红糖30克。水煎饮服,代茶饮,最能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其实滋补并不需要刻意为之,适当地放入菜肴中小茴香做调味,既能增加菜肴的鲜美味道,也可以滋补在日常。可以这么说,小茴香对所有的寒证都有调理作用,甚至能杀菌、杀虫,凡是身体有寒冷症状的人,如手脚发凉、胃寒爱吃热食或小腹冷痛,夏天拉肚子,吃小茴香都能缓解。

在月经来时,还可以将茶树根和凌霄花根切碎,置容器内,加入小茴香15克,放入纱布袋内。老母鸡1只(去毛及内脏),黄酒、米酒、食盐适量,同炖2~3小时,待冷去渣,加入少许红糖和服即可。鸡肉味道辛香浓郁,非常适合经痛、不思饮食的女性开胃调补,既能温经散寒,还能调理痛经和不孕症。

补气养血调经;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小茴香各15克,干姜、吴茱萸、食盐各6各,煎水后泡脚30分钟。泡前可先用热气熏蒸一会儿,等水温合适后再开始泡,最好能泡到全身微微见汗。泡脚时脚在药汤搅动,让足底按压药渣,通过热熨脚底的穴位,通达气血,也可以缓解肝内的湿寒,调理月经忽来忽断,时疼时止。

丹皮疏肝清热经前痛

月经前几天就开始肚子疼,等到经水来潮,经血大多都是紫黑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傅青主对寒凉导致腹痛的观点并不认同,他提出这其实是体内热蕴到一定程度的关系。痛则不通,这种不通引起的月经疼痛,主要是肝经不通畅而致。

肝属木,木最怕火,正常的肝气疏泄则气血通畅,肝气郁结就会引起内火焚烧,越烧越热,肝内不能藏血,炽热的内火只好随着肝气外泄,经血的颜色紫黑,就是肝郁火热的结果。如果想调理经前腹痛,首先要疏肝,以清凉之物泄掉肝内郁火。

对于这种肝郁火结造成的腹痛用丹皮调理。傅青主治疗经期腹痛的宣郁通经汤、华佗治经前腹痛神方、《妇人良方》里的牡丹皮散中都有它的身影,傅青主在治疗女科中大多数药方中都用丹皮,它性寒味苦,归肝、肾经,清心、养肾、利心络。《本草纲目》中赞它“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它的味苦而辛,辛能以散结聚,正对肝内聚结的火气,而苦寒除血热,肝在五行中属木,喜阴而怕热,牡丹皮的寒凉正好除去肝内的郁热。

痛经时试用丹皮桑叶茶

丹皮20克、桑叶10克,白糖少许,用大杯的热水焖开后代茶饮。
桑叶味甘、性寒,归肺、肝经,甘能益血,而寒又能凉血,甘寒相合,能下气益阴,有疏散风热,清热凉血之效,既能调理肝郁引起的经前腹痛,也对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丹皮养生枕

生石膏500克,丹皮400克,生地300克,白芍200克,知母100克,冰片10克,将石膏打碎,再将后四味药材烘干研成粗末,兑入冰片,混匀后装入枕芯。
清热凉血,柔肝养神,治疗血热肝郁最好。不过丹皮虽好,终归是寒凉之物,不能多用,血寒、胃寒、孕妇和月经过多者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