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解开万物生物钟运行的奥秘

 老夫不请自来也 2017-10-03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编辑:梅璎迪     2017-10-03 12:24

                                                   解开万物生物钟运行的奥秘

昼行夜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物体内的生物钟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生命周期事关健康,影响生命活力,其中奥秘怎样解开?昨晚,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发现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布兰迪斯大学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洛克菲勒大学迈克尔·扬(Michael W. Young)获奖。

 生物钟是什么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的生命体内都有生物钟的存在,来帮助生物适应昼夜变化。科学家认为,昼夜节律之“钟”是一套由感光神经元、内分泌系统、基因振荡表达共同组成的功能体系,它的存在事关健康。搞清楚生物钟的原理,如同打开一把锁住疾病秘密的锁,能够帮助人类更清楚地知晓生命奥义,预防和治愈相关疾病。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寻找生物钟基因,与此相关的研究持续到了今天。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评价,研究生物钟最重要的六位科学家都在美国,其中三位正是今年的新晋诺奖得主——霍尔、罗斯巴什和杨最先克隆出第一个节律基因“period”(周期基因);随后,霍尔和罗斯巴什发现果蝇脑内周期基因的核糖核酸和蛋白水平呈“早晨浓度较低而夜晚升高”的昼夜节律性变动;之后三位科学家发现了更多与生物钟有关的基因(9至12组),并研究出他们的产生、运作机制,了解这些基因的核糖核酸及蛋白是怎样控制生物钟的。

而饶毅提到的另外三位重要人物分别是,首次发现生物钟基因的西摩·本泽和罗纳德·科诺普卡,以及后来第一位找到哺乳类生物钟基因的日裔科学家高桥。“本泽等人的研究是突破性的,但当时的技术无法有跟进一步的解释。70年代分子生物学手段风起云涌,霍尔等人将分子克隆、生物遗传学等新技术回过来追问基本问题,大约10年后从分子水平上直接解释了生物钟的内在机制,由此更深入的研究得以开展。”上海交大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研究院研究员徐楠杰说,“不过有些遗憾,我曾与高桥同在西北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他的研究同样是有重要意义的。”

 生物钟与健康

 徐楠杰说,“尽管从'分子’到'行为’之间还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沟壑需要慢慢填补,但用最新的手段扣问经典问题的氛围一直在这一领域延续,所以生物钟相关研究也一直非常活跃。” 全世界的研究者已经发现了数十个与生物钟有关的基因,不少基因都以“时间”命名,比如“Clock”(钟)、“Period”(周期)、“Timeless”(不受时间影响)和“Frequency”(频率)等等。此外,科学家也发现除了大脑中的“主生物钟”外,还需要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外周生物钟”。如果任何一个外周生物钟和主生物钟不同步,就有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抑郁症和其他复杂疾病。还有科学家对8753对成年双胞胎进行研究,证明人的生物钟有很强的遗传性;也有人对一个4点半醒7点半睡的奇特家族研究,发现了掌管睡眠开关的基因突变相关疾病的关系。

 生物钟与健康息息相关,能够对人的睡眠、新陈代谢、荷尔蒙水平等产生影响。“基础研究证明生物体内自生存在节律,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对临床研究也有很大的启发。”上海交大致远讲席教授程蜀琳团队进行了一项对慢性失眠的超重和肥胖男性进行有氧运动干预的研究,就遵照被测试者的生物钟特点安排运动训练,来观察睡眠、运动和用药相关对糖尿病人的影响,“我们希望回答如何按照生物节律来让运动、药物产生最大的效果,避免副作用,这些研究应用了前人有关生物节律的成果。”

 但是,程教授坦言,尽管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许多疾病都与生物钟相关,例如睡眠不足的影响,但其背后的机制仍并不清楚。“三位科学家及他们的后人做得工作正是让我们知道了生物节律的某些机制,和发生这些疾病的原因,然后才能更精准地、个性化地对症下药。但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体,不是单靠一个基因就能调整睡眠,睡眠障碍与代谢性疾病究竟谁是'因’谁是'果’,也可能是双向影响的,其中还有许多未知。但前人的工作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而这就是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