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点低的人是种怎样的人生体验

 清新淡雅ee7942 2017-10-03

哭一哭有益身体健康

今天注定要被天津爆炸事件刷屏,无论微博微信还是各个社交平台,应该都有一堆各种各样的文章。我不想再凑热闹,不想再去消费“天津”这个词来博点击率。

但今天确实从得知事故那一刻起,就无数次被戳中泪点,眼泪不止,尤其是关于消防员官兵的图文,更是感动到哭成狗。我想大概还有很多很多如我这般除了奉献几滴眼泪其他什么都做不了的人。

但有人说,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

每次看到这样的天灾人祸,都觉得自己极其渺小无能。既不能像大佬们挥挥手就捐百来万的钞票,也没有专业技能可以到第一线充当志愿尽自己绵薄之力。更没有能力去引到舆论,追根溯源纠错问责。一腔热血好像只有转化成几行廉价的眼泪,才能快速体现自己并没有冷眼旁观而真的有参与其中。

所以为力泪点低的我哭一哭有错吗?

我深知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懂得如今的主流价值观是隐忍,是理性,是坚强,是不轻易掉泪。甚至我还是个15个月大懵懂无知小女孩的妈,怎么可以哭哭啼啼给她树立悲观懦弱的榜样。

我懂我懂我懂,道理我全都懂。可是我就是爱哭啊怎么办?

看电影要哭,看小说要哭,听音乐要哭,委屈了要哭,高兴了也要哭,倔强时要哭,无措时也要哭,喝醉了要哭,太清醒了也要哭,看别人乐要哭,看别人哭也要哭,看到可怜的人要哭,看到可恶的人也要哭。没错没错,无论如何,就是凡事都要凄凄惨惨戚戚地哭一哭。

我以为这样的性格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有所转变,然而并没有。甚至当妈以后,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悲情的电影,断然不敢轻易看的。前阵子上影院看《失孤》,人刚放一个片头,电影名字都还没出现呢,就已经泪眼婆娑到看不清荧幕…回到家好几天都缓不过来…

看书也一样,人故事情节都还没到高潮呢,自己就在脑海里先煽情一遍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夺眶而出…

听歌也更是如此,如果恰逢心情不好,天了噜,更是不得了,哪怕是首欢快的曲子,哪怕就是小苹果,也能听到哭出一片汪洋来…

要是遇到委屈的事情,根本就冷静不下来,化身窦娥转世,整个脑子就只剩几个字在运转:我!怎!么!这!么!惨!

倔起来时,嘴里说着我不,我就不!其实话都还没说完呢,眼泪早就已在眼眶里打转包都包不住…

无措时的潜台词大概都是:没!人!懂!我!没!人!帮!我!

喝醉了更可怕,逢酒必醉,逢醉必哭,酒品简直差得一逼。借着酒精的作用,挥洒着参杂了酒精的眼泪,尽情演绎着自己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活在这么残酷可怕的世界,太过清醒也不行,容易替世人先天下忧而忧。

看着别人的喜悦会跟着喜极而泣,看着别人难过会跟着悲从中来,看见可怜的老人小孩被遗弃被虐待会心生怜悯,看见作恶多端嚣张跋扈的人渣会愤愤不平。

总之,泪点低的人往往更细腻,更感性,一旦被触动,泪腺仿佛就不受大脑控制,崩溃决堤。

但似乎爱哭之人往往并不那么受人欢迎。被视为移动的负面机器,除了被贴以软弱、矫情的标签,有时还会被当成是矫揉造作之人的惯用伎俩。甚至出现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谚语来讽刺爱哭之人。

事实上,哭和笑都一样,不过是表达情绪的方式而已,如果说哭泣代表着消极,险恶。那么那些苦笑、傻笑,假笑、取笑也并没有比哭泣高尚多少。

大概是因为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哭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听多了“哭有屁用”的说教。人们似乎不再愿意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愿意做个“争糖吃的孩子”。即使原本内心就是敏感脆弱的人,也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故作坚强。同样,伪装起来的坚强也并没有比诚实的软弱高尚多少。

今天在微博看到以犀利毒舌著称的二逼瓦西里发了这样一段文字:“我老了,脆弱了,当看见越来越多消防员遗体的照片时,坐在麦当门口哭成了傻逼”。我能想象一个四十来岁的糙老爷们坐在麦当劳门口的阶梯上,左手拎着汉堡,右手拿着手机,不顾旁人眼光泪眼婆娑的样子。反正我这种泪点低的人,光是想象那个画面,也会感动到哭成傻逼。

善良如你的人们啊,即使历经了世界的残酷,你也不会变得麻木、清醒、理性。反而会因为年纪的增长变的越发的感性和脆弱。最终会变成如我这般泪点低的人。所以收起你的伪装,卸下你的防备,天王都唱了“哭吧哭吧,不是罪”。

眼泪确实没什么卵用,但冷酷的世界就如因干燥而变得坚硬的海绵,没准我们用眼泪泡一泡,它就变得柔软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