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少叟3cub0sj34d 2017-10-04

曾昭国拓并绘

  画家曾昭国,山水花鸟人物无不擅。其喜蓄汉砖,室内屋外各角落时可见之。又喜砖拓,墨拓、朱拓乐此不疲,然后分散众人。一日,吾得砖拓数纸,喜之不释,于是得寸进尺说,既然赠之拓片,何不在其上点染丹青,必另一番景致也。于是曾君昭国,于砖拓之上补墨充色,栩栩然之美画(见图)。

  拓是多音字,一是读tà(拓本、拓片),二是读tuò(开拓)。拓是动词,小的时候“把钢镚拓下来”,即把纸覆盖在硬币上,在上面用铅笔、墨涂或棰拓,其纹理花饰就显现出,此乃拓也。

  拓是古代之复印术,是纸,尤其是宣纸发明后方出现。欧洲根本没有这项技术,而中国在南北朝(公元五世纪)已有记载,至明清以后,文士官人视此为雅事,几人皆为“拓痴”。像清代大书家吴大澂,从小喜欢收集金石拓片,自己时不时亦拓之。其家长像当今禁游戏机般下了禁玩令,说:“好古之士,恐以玩物丧志,与身心无益也。因命手抄程子《易传》读之。”与当下罚学子抄课文十遍无异。

  拓是件辛苦差事。若是砖,尚可搬至案上水平拓;而碑碣都立在郊外,拓需要“立拓”,如果是摩崖,就如同蜘蛛人一样地危险作业了。难,固然难矣,然拓片保留了许多曾经的物证。中华文化几千载,任何金石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皆漫漶了,皆粉身碎骨了,皆毫发无存了。但是,有了拓这门技艺,有了拓片这个平面图,许许多多中华的“曾经”就不是传说,不是演绎了,而是确凿的史实。

  感谢拓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